李強
摘 要:明末清初畫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八大山人,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花鳥畫的一代宗師。其畫風獨具自己個性特征,其藝術造詣也成為后人學習的楷模。風格化繁為簡,畫面雖然冷寂卻包含情感。題材多為水墨花鳥,質樸渾厚,畫中題材形象多運用夸張手法。畫家寄自己情感于作品中,充分體現了以畫達意、以畫抒情的最高藝術境界,在歷史的花鳥畫道路上獨樹一幟。
關鍵詞:八大山人;花鳥畫;構圖;筆墨;心境
八大山人的藝術高度很難逾越,至今都在被當下書畫學習者作為學習的楷模。八大山人的繪畫作品在技法表現上渾厚雄壯并且簡單質樸,毫無多余的筆墨語言,在水墨大寫意的畫面中進行大膽的夸張、變形與概括,突破了元明時期的寫意花鳥畫的束縛,大膽革新,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繪畫風格,在歷史的藝術長河中獨樹一幟,別具特色。
一、八大藝術淵源概述
八大原名朱耷,號雪個、驢屋,別號八大山人。他生長在宗室家庭,從小受到父輩的藝術陶冶,加上聰明好學,八歲時便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山綠水。雖然八大山人詩、書、畫、印樣樣精通,并為自己成為一名書畫大師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但他受家庭影響,并沒有準備把繪畫作為終身堅守之事。
他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儒家教育,所以他認為拿俸祿的王孫更應效力朝廷。八大山人早年的雄心壯志和憧憬仕途的所有年輕人一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朝廷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后來隨著戰事增多,國破家亡的現實使他看透了當時社會動蕩的局面。在28歲時,他拜釋弘敏為師,一心研究佛學,看透社會繁雜之事,開始自己的禪林生涯。其間,八大山人在繪畫上苦心鉆研,觀察生活中的花鳥魚蟲,在寄情于景的同時,研究佛學與繪畫理論。其所畫的作品自有一番情調,出手不凡,至今遺留的《傳綮寫生冊》應該是朱耷的最早作品。
八大尤其擅長花鳥畫中的水墨畫,潑墨與水分的結合尤其擅長。其用筆簡練,但是氣勢卻不亞于千軍萬馬的動勢,簡中求繁,獨具自己的特點。在他的畫面中一撇一捺,一鳥一魚,雖然寥寥幾筆,卻頗具生命氣息。書法上八大研究歷代的石鼓文,同時臨摹學習各家之長,為他之后的藝術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書畫上他題款常將“八大”二字寫在一起,乍看之下像是“哭之”,又像是“笑之”,可見他佯狂下面哭笑不得的內心哀痛。 朱耷的畫風逐漸形成,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獨辟蹊徑,把文人畫和民間畫派的特點相結合,既吸收粗獷的畫風,在細節上又斤斤計較。他的畫粗中有細,細中有拙,常借繪畫抒發自己的亡國之痛,畫面古冷卻又有一番高不可攀的士氣存在。
二、八大花鳥畫的藝術特色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繼承和發展了院體畫風,他的花鳥畫最突出的特點是“少”:一是描繪的對象少;二是在技法上用最簡練的筆法來概括對象,也正對應了這樣一句話: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如來。其中含義,自有后人去體會。但是這個“少之又少”的花鳥畫取勢傳情,卻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創造出了簡約含蓄、空靈冷逸、返璞歸真的藝術特色。
(一)簡約含蓄的構圖
不管任何畫家,在自己的作品上首先考慮到的都是布局,其次才是畫面效果。八大山人就是這一部分畫面處理的佼佼者。八大的畫面構圖,盡量從簡出發,畫面因素不多,但是很有內涵,簡單而不乏味。他創造了含有悲涼荒寂情緒的畫風,作品造型注重寫實,但又不受自然的限制,用簡約的構圖強調簡單含蓄之情。朱耷在繪畫的學習上繼承徐渭、林良的繪畫風格較多。畫面看上去溫文爾雅,但是卻粗中有細,含蓄中不乏濃厚的生命氣息。畫面靈活,不呆板。在構圖上,他的視覺效果不是常見的平視,基本以仰視為主,水天一色。在這個整體的基礎上,八大處理畫面效果上,也非常注重細節,花卉的正仰反側、呼應,墨色的濃淡處理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八大山人借助繪畫抒發情感的技法也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言簡意賅中頗見他的情感寄托之處。這也是在眾多花鳥畫家中,八大最明顯的特征。
朱耷的花鳥畫開啟了藝術的先河,在構圖上自由抒發情感,但同時又吻合人們的審美眼光。摒棄繁瑣,以最精簡的內容表達最豐富的情感,這也是當前眾多畫家追求的最高目標。畫面因素多,需要有氣勢,但是畫面少,卻需要精致。以少勝多才是硬道理。所以,繪畫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以最少的筆墨語言來表達最豐富的藝術內涵。八大山人就是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簡約含蓄的構圖技法也是值得后人所推崇的要點之一。
(二)空靈冷寂的造境
在意境的營造上,八大的繪畫風格是特別有代表性的。古冷靜寂是他畫面的最大特點,也體現了他在那個年代的精神寄托。看八大的作品,幾乎所有繪畫里面都包含他的這種特點。畫面簡約,透漏的卻不是詩情畫意。有的只是寂寞、空寂。冷峻中飽含感情,叫人看后長久不能相忘。恰到好處地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己的作品中,寓情于畫,這也是畫家一生的追求。這種空靈的畫面效果,也使我們把世間瑣事拋卻,自由自在,身心放松。同時,八大的花鳥還善于留白,讓空白占據了畫面大部分空間,增強了畫面的空靈感,使人產生無限的想象空間,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八大筆墨虛實的處理也是畫面的特點之一。飄逸、冷峻的畫面效果離不開技法上的表現。在用筆用色上,八大山人獨具自己的特點,寥寥幾筆卻頗具內涵,少而不簡單。
畫面情感的表達離不開個人的生活經歷,朱耷從小到大的生活閱歷,使他比常人更有喪家之悲亡國之恨的情感體會,所以冷逸的繪畫風格成為他的畫面特征也是所能理解的。八大山人在1689年畫的《瓜月圖》,筆法簡而放,用筆極其冷逸, 明白地呈現一位感情深受困擾者的抑郁。同時構思和構圖都非常猝然,引起觀者的思考,結合畫面,品味畫上難懂的詩,就如同一個人深夜在荒山野嶺久久仰視月亮,令人浮想聯翩。
八大的作品都比較自然,不造作。空靈是八大花鳥畫帶給觀者的最初印象,冷逸是細細品味之后的深切感受。他用空靈冷逸的筆墨和孤傲不群的形象來宣泄滿腔的悲憤和家國之痛,因為這樣空靈冷逸的結合構成了八大花鳥藝術的獨特魅力。但是八大山人的花鳥畫空靈而不空洞,冷逸而不冷澀,蘊藉豐富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這也是我們后人所要認真學習的地方。
(三)返樸歸真的心境
繪畫的人最難控制的就是一個人的心態,技法筆墨只要肯下功夫,畫面都會有所體現。但是畫面的感覺直接折射的就是一個人的情感表達,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所畫的作品給人感覺也不一樣,所以有時候看一個畫家的悟性如何,心境非常重要。有的人會早早頓悟,也有的人一生都在急躁、漂浮中度過。當然時間可以沖淡很多人的思維,歷經幾十年的洗禮,八大到了晚年,對繪畫的感悟逐漸由早年的恣意縱橫到了圓熟平靜的境界,從畫面的造型、筆墨、構圖上都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唯一沒變的可能是一生的怨憤、混亂、焦躁、孤傲、激動、幽默的情感和心緒。盡管老年有所釋然,但是在畫面的技法表現上依然能夠看出八大山人的情感所依。不過,八大經過書法的磨礪,字畫的熏陶,晚年心境還是有了很大的改變。從八大的作品中折射出來的一個人的心態也正體現了一個畫家的心境。晚年八大的作品,在技法上逐漸歸于平靜,含而不露,老有所依,所依為畫面,畫面就是自己的心境。這也是八大的心態體現。他這種返璞歸真的心境影響了很多后世畫家的畫風。從這一點上他對后來的人們的畫由心生的情感表達起到了較好的折射作用。這種繪畫中所達到的心境高度,值得我們繪畫愛好者認真研讀和學習。
三、八大花鳥畫對后世的影響
八大山人的繪畫造詣對后世的影響是很大的,它獨具特色的繪畫風格影響了后代很多著名畫家。朱耷繪畫的精神內涵是后世人最敬佩的。他簡約含蓄的寥寥幾筆,卻充分體現了他的精神追求和內心情感表達。技法可以練習,但是技法和情感的結合卻是畫家不好把握的。后來的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人都受朱耷的影響,不僅在技法上多加研習,同時對自己的心態也進行有益的調整和修行,及時調整心態,保持良好的心境繪畫,他們都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其成因就是他們在學習八大山人畫風的同時,仔細研讀八大取得如此成就的歷練過程,這對他們的藝術修養有著很大的幫助。八大的繪畫風格也讓當下繪畫愛好者受益匪淺,筆者的藝術老師經常向我們推薦歷史各個朝代獨具代表性的畫家,其中朱耷就是花鳥畫愛好者學習的典范。藝術當隨時代,八大山人的情感和當時社會閱歷互相吻合。當下,國家也提倡藝術服務社會,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同時藝術也是情感的體現,八大山人在二百多年前的藝術精神也與此暗合,后人在他的作品中能吸收到許多有用的東西,這也是現代人喜歡八大山人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因。相信八大山人的藝術造詣能夠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藝術愛好者。
參考文獻:
[1]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書畫集[M].天津: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2]盧輔圣.八大山人研究[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
[3]顧祖釗.藝術至境論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
作者單位:
鹽城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