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種種客觀條件的制約,有些遺囑未能“正常”設立,這些“問題”遺囑究竟有效還是無效?
沒有現場見證的遺囑,未必無效
案例:馬先生駕車送貨途中遭遇車禍受重傷危及生命,因現場無人,更無其熟悉或信賴的人,馬先生以手機聯系一位在法律服務所工作的朋友劉某,向其交代了身后財產處置意見:他的財產一分為四,母親、女兒、再婚妻子和他的姐姐各一份。同時,劉某又用手機叫來另一名同事用手機錄音。事后,馬先生因搶救無效死亡。在分割馬先生遺囑時,再婚妻子提出該遺囑沒有見證人在現場見證,應屬無效。該說法對嗎?
點評:《繼承法》第十七條五款規定: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后,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馬先生遭遇車禍時,在身邊無他人在現場、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將其設立遺囑的真實意思告知見證人,見證人雖未與馬先生在同一現場,但電話語音已經將見證人與口頭遺囑人連在了一起,其與在同一現場并無兩樣,而且,該口頭遺囑是立遺囑人馬先生的真實意思表示,又不違背法律規定,口頭遺囑當成立,合法有效。
沒有代書人簽字的遺囑,不必然導致無效
案例:趙大娘的一雙兒女均在外地工作,雖每月均寄贍養費給老人,并每年都有看望,但老人的晚年生活幾乎全由其妹妹一家照顧。為感謝妹妹一家,趙大娘立下遺囑:百年后,將所居住的房產歸妹妹所有。為確保萬無一失,趙大娘又持遺囑復印件找到某法律服務所要求對該遺囑見證,兩名法律工作者核實情況后,在該遺囑復印件上簽名見證并加蓋了法律服務所的公章。趙大娘本人亦在該遺囑上簽上名字及時間。事后,趙大娘的一雙兒女認為該遺囑并非見證人代書,遺囑應為無效遺囑。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該遺囑名為見證遺囑,但其實質為代書遺囑,雖有瑕疵卻符合代書遺囑形式,且系立遺囑人真實意思表示,遂認定其合法有效。
點評:所謂代書遺囑,其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注明年、月、日,并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本案中的遺囑雖并不是見證人代書,存在一定的瑕疵,但事后,打印該遺囑的人出具證據予以證明。趙大娘的鄰居及老友們均證明在老人生前其本人多次提到該遺囑,且所述內容均與訴爭遺囑的內容相吻合,該遺囑的內容是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其形式上的瑕疵不應當掩蓋立遺囑人的本意。我國繼承法的相關解釋中也明確提出,對于形式上稍有欠缺的遺囑,并不必然導致其無效。人民法院認定該遺囑有效是正確的。
辦理公證期間遺囑人死亡,或許構成代書遺囑
案例:汪老伯晚年一直與小兒子汪渤一家一起生活,并受其照顧。汪老伯78歲那年,在汪渤的陪同下到公證處設立公證遺囑。汪老伯在公證處向公證人員表示其房屋全部由汪渤繼承。因汪老伯書寫困難,公證員依公證程序記錄了汪老伯遺囑內容并讓汪老伯簽了字。可就在該公證遺囑經處領導審批期間,汪老伯病故。公證處依據《遺囑公證細則》終止辦理公證遺囑。事后,汪渤主張依遺囑繼承父親的房產。其兄妹等繼承人則主張遺囑不成立。法院審理此案時認為,該爭議遺囑雖未公證完成,但完全符合代書遺囑形式,且該代書遺囑系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最終認定該遺囑成立,房產依遺囑繼承辦理。
點評:《繼承法》第十七條三款規定: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注明年、月、日,并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汪老伯在公證遺囑審批期間死亡,其遺囑雖未經公證處出具公證書,公證遺囑不成立。但該遺囑因老人書寫困難,有兩名公證員(屬于見證人性質)在場,并由一名公證員按老人口述記錄整理,構成代為起草之代書形式,并經老人核對后簽字。完全符合代書遺囑形式。且該代書遺囑系老人真實意思表示,又不違背法律規定,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