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勤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政府如何加快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為一項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江蘇省沛縣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踐,淺析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加快發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建議。
一、沛縣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近年來,沛縣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加快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建立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骨干、多種養老方式相互補充、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網絡,初步探索出了一條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多種養老服務需求相適應的縣域城鄉養老服務業新路子。
(一)政府主導,科學謀劃。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工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的意見》、《關于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等措施,明確了全縣老齡工作以及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的目標任務,加大對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從政策層面構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網絡。
(二)落實政策,加大投入。積極推進和完善以養老、醫療、低保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政策,基本建立了城鄉統籌、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2013年,按照“三有、三能、六達標”的工作目標,制定并印發了《關于全縣敬老院提檔升級和規范管理的實施意見》,投入資金582萬元,進行全縣敬老院的提檔升級改造工作,重點讓老人不出房間就能如廁、看病、康復訓練、洗澡、娛樂。
(三)城鄉統籌,多輪驅動。近年來,不斷新建、改建和擴建鎮級敬老院,在財政投入的基礎上,積極拓寬融資渠道,福利彩票公益金留成總額的10%全部用于敬老院(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力促公辦養老機構的發展,基本形成了縣、鎮、村(居)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同時鼓勵支持民間組織、企業和個人采取多種形式、多渠道興辦養老服務機構,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養老服務需求。
二、加快發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目前,沛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尚處在初級階段,機構養老供給水平比較低,居家養老剛剛起步,服務設施簡陋,養老服務相對單一,服務人員專業護理水平不高,與老年人的多樣化養老需求相比,與經濟發展現狀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大教育宣傳,營造濃厚的養老氛圍。尊老、敬老、愛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社會公民的基本責任和義務。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各類政策法規和孝親敬老模范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廣大群眾認識到“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尊重今天的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尊老、敬老、愛老、養老的意識。
(二)努力構建多層次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一是加大城鄉公辦養老機構投入建設力度。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多方爭取資金,加快城鄉公辦養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機構建設,完善城鄉敬老院配套設施,努力提高集中供養水平,實現農村五保戶和城鎮“三無”對象以集中供養為主、分散供養為輔的養老格局。二是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堅持“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支持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興辦養老機構,增強社會養老服務的生機和活力。三是探索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和特殊群體社會福利服務。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中介機構、家政服務、物業公司以及社會組織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孤兒等特殊群體的福利服務工作,探索建立機構福利服務、公共福利服務和公益服務相結合的特殊群體服務體系。
(三)提升管理水平,形成養老機構良性發展的新局面。加快構建科學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需要政府加大監管服務力度。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要規范管理,健全設施,貼心服務,科學護理,擁有一支專業的服務隊伍,建立起科學專業的服務體系;依托社區、鄉鎮敬老院,提供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以及文化娛樂設施;深化社區為老人服務工程,形成以設施服務為基礎、以專業化服務和志愿者服務為支撐、以定點和上門服務為手段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四)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保障機制。改革公辦養老機構,加快養老機構社會化進程。積極推動現有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落實公辦養老機構登記管理制度,理順現有人員和資產關系,賦予鄉鎮(街道)敬老院法人地位。對現有養老機構加強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引導公辦養老機構從為特定對象服務向為社會公眾服務轉變,從單純的供養辦院模式向醫療、教育、娛樂、康復和服務經營一體化模式轉變,實現“以院養院”。加強對民辦養老機構的監管,取締無證經營養老機構。為加快養老機構的社會化、市場化進程,探索采取聯營或兼并、特許經營、連鎖經營等方式,促進資源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利用率,以更好地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