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清
在普通人看來,國際刑警組織(ICPO)中的偵探似乎都是隨便出入國境,殺人如探囊取物,像日本動畫片《魯邦三世》中的錢形警官一樣身手敏捷。然而,如果你到位于法國的國際刑警組織總部探訪后就會發現,那里既沒有神勇的警官,也沒有大批的武裝警察。
各國警官組成的監督組織
位于法國里昂一個僻靜的住宅小區的ICPO總部是一所遠離城市喧鬧的場所。在這個從巴黎乘高速鐵路需兩小時到達的ICPO總部里,既無警察巡邏車,也無調查疑犯的刑事警察,在每個辦公室里,工作人員的任務就是默默地面對電腦。
但是,在這個宛如研究所的6層大樓內,位于3樓的指揮中心卻是例外。在3樓一個大房間的正面幕墻上,播放著各國的電視新聞。30名工作人員分3班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一邊了解全世界發生的事件,一邊接收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個電話。
看到這個幕墻上的多個電視畫面,會讓人感到這里是一個集中世界情報的地方。工作人員來自10個國家,他們全都會兩國以上語言,英語和法語最為普遍,有些人甚至能運用保加利亞語和日語等多國語言接電話。一旦發生恐怖、劫機和越獄等需要超過國境處置的事件,該中心會立即與相關國家取得聯絡并展開調查。
實際上,ICPO長年以來只是一個非政府組織。與其他的國際組織由政府加盟相比,加盟ICPO的各國警察,這點是它的特殊性。其正式成為國際機構是在上世紀70年代前葉與聯合國簽署協定之后。進入上世紀80年代,由于此前一直對ICPO漠不關心的美國與之關系迅速升溫,ICPO的功能和地位得以迅速提升。這是因為,美國認為搜查毒品等行動具有國際間相互合作的必要性。
強有力的武器——ICPO數據庫
近年來在機場等地的出入境檢查中,旅客被要求將護照出示給工作人員并由他們對護照進行掃描的情景已經很普遍。在護照經過機器發出“嗶”地一聲之后,工作人員會將護照返還旅客并對他說“行了,請收好”。其實,這個檢查機器就是與ICPO數據庫相連的一個環節。
從2011年6月至7月,ICPO數據庫已經掌握了自2002年以后世界各國發生的盜竊和遺失護照1400萬份,盜竊和遺失的身份證件約1300萬本。使用盜竊來的護照試圖出入境,這種方法很快就會被掃描機器檢查出來,使用者也將立即被警方調查,看其是否與犯罪組織有聯系。
ICPO還有指紋數據庫、DNA數據庫和被盜車輛數據庫等。但是,由于數據庫與全世界警察系統相連,因此里面的數據和資料可能被泄密或惡意使用。在發展中國家,警察被收買的現象也非常普遍。但普遍的認識是,情報共有帶來的優勢要大大高于情報泄露帶來的風險。
國際犯罪調查中的協調作用
2007年6月,東京銀座一家貴金屬店價值約2億日元的鑲有寶石的頭飾被搶。警視廳隨即對案發前出入境的約3萬名歐洲裔外國人進行了調查,從這些人的護照和入住過程中發現了兩名可疑男性。這兩名男子持捷克護照入境,在ICPO與捷克司法當局取得聯絡后發現,這兩名犯罪嫌疑人所持護照系盜竊他人或簽證已經過期的護照,通過偽造變成自己的護照。
2008年,在日本主持之下召開了第二屆ICPO對策會議。在集中了來自14個國家的34名工作人員后,負責當時調查的兩名干部說明了此兩人有嫌疑的原因,同時要求各國提供犯罪嫌疑人的相關照片和DNA等信息。日本警方在對各國提供的數百張“參考人名單”照片進行調查后發現,一名嫌犯與西班牙警方提供的一張照片酷似,他就是擁有摩洛哥國籍、43歲的里法特·哈賈夫梅特維奇。
而另外一名嫌犯的照片與護照上的幾乎一致。由于無法確認該嫌犯姓名,日本警視廳再次通過ICPO向歐洲等55個國家發出與他們所掌握的指紋相核對的要求。10天之后,摩洛哥司法當局與日本警方聯系,稱一名41歲的摩洛哥男子拉德曼·伊爾西奇的指紋與日本警方掌握的疑犯指紋一致。
日本警視廳從此入手,于2009年2月通過ICPO發出國際通緝令,同時,通過在此次ICPO對策會議中培養起來的關系網,2010年2月在吉布羅斯將其中一名嫌犯哈賈夫梅特維奇逮捕歸案,并從西班牙將其引渡到日本。另外一名嫌犯則于當年5月被捕。在這次引渡罪犯的過程中由于得到西班牙警方和巴黎警察廳的大力協助和ICPO的協調,沒有出現被罪犯同伙襲擊等意外情況。
ICPO存在的缺陷
在ICPO憲章中原本就規定要“在各國法律范圍內”推進相互協作,并無獨自調查的權限。另外,ICPO憲章還規定:“(ICPO)不能進行政治、軍事和人種性格等任何形式的干涉或活動?!庇捎诘貌坏郊用藝灾魈峁┣閳缶蜔o法展開國際合作,ICPO這個組織在許多地方暴露出致命缺陷。2011年4月在阿富汗坎大哈監獄出現的包括塔利班組織頭目在內的475名囚犯集體越獄事件,就是因為阿富汗政府事先沒有向ICPO提供囚犯的照片和指紋等資料,因而無法展開國際調查。這是該監獄2008年約900名囚犯集體越獄事件后ICPO無法獲得囚犯信息的延續。
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由于意識和設備上的不足,許多國家都不能隨時向ICPO提供情報。秘書長羅納德·諾貝爾嘆道:“接收到的情報良莠不齊,差異巨大。”
(司馬文臺薦自《無錫商報》)
責編: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