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
近代中國的對外賠款,隨著清政府的屢屢戰敗而激增,至簽訂《辛丑條約》時已經達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讓我們一起來算算這筆令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刻骨銘心的歷史舊賬吧。
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前,賠款3902萬兩白銀
清朝的第一筆戰爭賠款始于第一次鴉片戰爭。1841年5月,英國侵略者炮擊廣州。清朝的“靖逆將軍”奕山在戰敗后被迫向英軍求和,并與之訂立《廣州和約》。為了換取英軍從廣州撤出,“和約”規定,中方向英方繳納廣州“贖城費”600萬元(銀元),賠償英國商館損失30萬元。英國政府在勒索到這筆賠款后,還嫌向中國敲詐得太少。于是,又派璞鼎查為全權代表,率軍來華,擴大侵略戰爭。到1842年8月,清政府的軍事抵抗全面失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該條約規定:除割讓香港、開放5個通商口岸和英國人在華享有領事裁判權外,中國還要另外賠償英國鴉片煙費600萬元、累欠英商費300萬元、軍費1200萬元,共計2100萬元,折合白銀1348萬兩。再加上《廣州和約》賠償的630萬元折合白銀約404萬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中國總共支付了1752萬兩白銀的賠償。
1851~1864年中國爆發太平天國運動,此時趁火打劫的英、法兩國又先后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通過《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強迫清政府賠款1600萬兩白銀。
1874年6月,日本以中、日兩國漁民發生沖突為由,秘密派出幾艘商船,陰謀占領臺灣島。清政府聞訊后,急派幾艘兵艦前往臺灣。此時,乘商船而來的日本人第一次見到了大清國的艦隊,懾于清軍威力,不得不倉皇逃離臺灣。后來,為了解決中、日兩國的爭端,美、英、法3國雖名義上居中調停,但實際上卻暗助日本一起向清政府施壓。最后,清政府被迫屈服。在1874年10月簽訂的中、日《北京專條》規定:作為日本從臺灣退兵的條件,中國給日本“撫恤”銀10萬兩、“修道建房”銀40萬兩,如此一來,原為始作俑者的日本竟在3國“調停”下,讓清政府賠償軍費50萬兩,因此這筆錢也應視作賠款。
1871年,沙俄入侵我國新疆伊犁地區。1879年,中、俄簽訂了不平等的《伊犁條約》。按照該條約約定,中國要付給沙俄盧布500萬元,并將伊犁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及南境的特克斯河一帶割給俄國。后來清政府迫于輿論,沒有批準該條約。但沙俄并不甘心,后來又強迫清政府在1881年2月簽訂了《改訂條約》。在該條約中,中方雖收回了部分領土,但對俄國的賠款卻增加到盧布900萬元,約合白銀500萬兩。
甲午戰爭賠、借款總額約7.29億兩白銀
1894年中、日黃海一戰,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不得已,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由此中國一下子背上了2億兩庫平銀的巨額賠款。此外,清政府還要再支付日本所謂遼東半島的贖金3000萬兩和“代守”威海衛每年50萬兩軍費的勒索,而且第一年就必須賠付1.3億兩。這對財政早已拮據不堪的清政府來說,絕對是場空前的劫難。據統計,當時清政府每年的正常收入大約只有7000萬到8000萬兩。為了賠付日本的巨額賠款,清政府在列強的脅迫利誘下先后3次向俄、法、德、英等國舉借巨額外債。第一次在1895年,俄、法首先獲得向清政府貸款的機會,共借款4億法郎(折合白銀9896萬余兩),年息4厘,自1896年起,分36年還清,以中國海關收入為擔保;第二次是1896年的美、德借款,計1600萬英鎊(合白銀9766萬余兩),年息5厘,自1896年起,分36年償還,以海關收入為擔保;第三次是1898年的英、德續借款,計1600萬英鎊,年息4.5厘,自1898年起,分45年還清,以海關收入及厘金、鹽稅為擔保。以上合計,清政府為償付甲午戰敗賠款,共借外債多達3億兩白銀,還本付息總額7.29億兩!后據中國政府統計,截至1938年,用于甲午戰爭賠款的外國借款,中國實際共支付了白銀6.707億兩。
庚子國難賠款共約10億兩白銀
1901年9月,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缎脸髼l約》的簽訂即是列強共同侵略壓榨中國的結果。在《辛丑條約》簽訂前,為了更多地獲取到在華政治、經濟權益,西方列強紛紛訓令自己的談判代表,想方設法地擴大戰爭賠款。例如,德皇威廉二世就曾向德軍統帥瓦德西發出命令:“要求中國賠款,務達最高限度?!鄙扯硗鈩沾蟪祭匪挂膊粺o炫耀地宣稱:“1900年的對華作戰,是歷史上少有的最夠本的戰爭。”因此,在西方列強的嚴苛盤剝下,最終按條約規定,中國向西方8國支付高達4.5億兩白銀的賠款。由于清政府無力交付,所以賠款又變成了借款。按年息4厘,分39年還清計算,到1940年,這筆賠款本息合計將達到9.82億兩。如果再加上各省的2000萬地方賠款,則“庚子賠款”的總數將超過10億兩白銀。
從1902年中國政府正式開始支付“庚子賠款”到1938年實際停止支付,在長達36年的時間里,中國實際已支付的“庚子賠款”為6.5237億兩白銀。不過,應該指出的是,在這期間,美國等一些國家也曾先后退還過一些賠款。比如,《辛丑條約》原定美國應得賠款本金折合為美金是2444萬,到1908年美國政府決定把賠款本金減為1365萬美元,同時又將以前多收的部分退還給中國,并決定把這筆錢用來作為支持中國留學生赴美深造的經費。到1924年,美國又決定將保留的那部分賠款也退還給中國。繼美國之后,一些西方國家也退還了部分“庚子賠款”。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入侵的60年間,清朝對外賠款及其借款利息、折扣等合計,應償付的賠款本息總額高達17.6億兩白銀。實際支付總額為13.35億兩白銀。這些賠款對中國近代史的影響可謂極其重大。
(高曼薦自《現代閱讀》)
責編: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