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溪 張延文
白燁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經過有關方面一年多的時間積極籌辦,首屆中原論壇開始了。今天,中原論壇啟動儀式的舉行,也就意味著一年一度的中原論壇將拉開大幕。中原論壇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和鄭州師范學院合建了中原作家研究中心,我們為此設計籌劃了一個一年一度的中原論壇。以這個論壇為平臺,以研究河南作家、中原作家為主,為全國開展當代文學研究,尤其是怎樣切近創作現狀,研究其中的一些問題。那么我覺得這個設想在某種意義上,跟習總書記在最近的文藝座談會上的一些精神不謀而合。我們首屆論壇,來自各方面的專家學者有很多,大家云集,是當代文學研究會中名副其實的一個高峰論壇。
張志忠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大新的作品就像蘇軾的兩句詩一樣“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能把質樸、平庸的細節描寫得有詩意。并且他的作品中經常會尋找一個象征物,除了寫實又有一點超越,有一點形而上的東西,來使其作品更具有詩的意蘊和哲思。
梁鴻鷹 (《文藝報》主編)
周大新的作品是典型的中國故事,反映了中國人的生存方式,思維方式,情感方式。前幾年我在一篇文章當中寫到大新的作品,是這樣說的,“人們不得不驚異于周大新敘述之莊重,語言之素樸,以及情節之簡練,東方文字的端莊靜匿與美麗,往往從不同作品不自覺的自然流溢。每一位認真的讀者,從他的不同時代的作品中總能感受到濃郁的中國風格與氣質。理由很簡單,他的作品一直很好地保存了我們民族文化的精神,是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字。
陳曉明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大新的作品,小說結構大氣,是一種質樸本真的現實主義筆法,外在的歷史結構是一種歷史本身的自在狀態,內在的是小說中人物心理的投射。其作品,一方面有生活含量,有歷史含量,更有文化含量。周大新的歷史是文化史。第二個問題,他關于文化性格的書寫。大新的作品在文化的書寫和人物性格的刻畫上,構成了一種辯證的關系。與賈平凹對西北文化的單純的處理不同,周大新表現的中原文化是混沌的,具有張力?!兜诙弧分械奈幕a,在女主人公云緯身上包含在整個資本在現代這樣一個歷史的進程當中,她的性格是有成長的,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的。我覺得大新的作品凸顯中原傳統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父子關系,這在《第二十幕》《銀飾》《向上的臺階》都有體現。在女性形象塑造描寫上,也體現了中原特色,獨具魅力。
王鴻生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講三個關鍵詞:一是情感倫理。作品特點是心靈和土地結合。他的目光總是朝下,尊重自己筆下的所有人物。二是敘述語言。他把敘事和抒情結合起來,把方言雅化,這使抒情敘事都非常自然,對人的尊重就表現在他的語言態度上。三是漢語智慧。大新他自覺把大敘事、小敘事結合。但是大新作品也有些問題,作品吸附力還不夠,不同價值觀沖撞太直接,尤其在你進入情節流程以后,變化不夠多。
南丁 (河南省文聯前主席、作家)
大新的《安魂》,胡平寫過評論。它跟剛才大家提到的長篇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其它長篇是作者的觀察、思考所得,而這個《安魂》是作者的親歷。大新親歷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情。上半部寫的是從出生一直到離去的大新兒子二十九年的生涯,后半部分寫到天國,有甄域、滌域、學域、最后到達享域。說明這個天國,的確是公平,公道,這虛擬的天國是大新的夢想。
梁鴻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作家)
我對周大新作品中的圓形盆地特別有感覺,并且作品里邊那種文化的意蘊,我也是有切身的一種體驗。土地所埋下的文化的因子、歷史的痕跡,是遠遠超出我們日常經驗所見,只有你把目光重新投進去,重新去發掘那片土地之后,這種歷史的因子、文化的因子,才慢慢呈現出來。這個圓形盆地的整體文化性是非常鮮明的。這種整體性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堅硬的內核,這個內核成為一種情感性力量來抗爭現代的生活,抗爭我們所謂的城市倫理和鄉村的沖突與矛盾。在這一點上,周大新老師觸及得非常深遠。幾乎他所有的小說都是面對當代困境的,當代的發展的困境,文化的困境,當然也包括農民的困境。周大新就是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他是一個文化的發掘人。
李佩甫 (河南省作協主席、作家)
從文體意義上來看,大新是在踏實地探索。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作家受到了一次文化上的巨大打擊,魔幻現實主義的陰影把一批作家打得稀里嘩啦。大新一直是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最小的作家,當大家都被籠罩的時候大新沒有被籠罩。大新一直在跋涉,他在左沖右突,企圖在文學上建立自己的文學形式。大新一直都在講述中國故事,他是標準的中國故事的講述家。
邵麗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家)
周大新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河南籍作家。他的為人為文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河南籍的作家不管走到哪兒,筆下流淌的總是難以割舍的中原情愫,是習慣,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情懷。當年那個《香魂女》獲得金鐘獎真是名滿天下。后來這些作品,像《21大廈》以及反映都市生活的長篇,都非常豐滿厚重。周老師的研討會只是一個開頭,今后我們會組織更多的,有關河南籍作家的作品研討會。把省內省外的兩個優勢結合起來,把河南文學的血脈打通。也期待大新老師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豐富家鄉父老鄉親的精神生活。
樊洛平 (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大學教授)
我談的題目是《格子網圖案:巨大而神秘的文化象征》,我想從這個方面對作品做出解讀?!兜诙弧凡粌H描述了一部民族工商業的興衰史,更折射出二十世紀中國社會遞嬗演變中,各種政治力量、文化傳統、人性掙扎形成的巨大網格。作品在寫民族工商業命運沉浮的同時,通過對書中人物的塑造和精神的追索,貫穿了知識分子的濟世理想和社會詰問。在現實主義的描述中,作品又融入了“格子網圖案”這一象征元素。“格子網圖案”貫穿作品始終,具有豐富的內涵,也吸引書中各色人物去解讀。同時也成為解讀《第二十幕》的無數條途徑,而最終所有的解讀又化為無解,陷入更大的無限之中。具體來說,格子網圖案至少從三個方面凸顯了它的存在意義:首先,每次它的出現,都連綴了社會政治時局的風云變幻,成為世事演變的神秘預言和征兆,仿佛其中有著一種無法抗拒的宿命。其二,格子網圖案的縱橫交織,寄寓著書中各色人物對于世事人生的理解。這種解讀,一方面突出了尚達志在工商業命運沉浮中的人生感悟,另一方面貫穿了知識分子的思索。第三,格子網圖案無盡的經緯線伸向了遙遠的古代歷史,伸向了豐厚的南陽地域文化,成為玄妙神秘的文化符號。書中人物對它的釋義,連綴的是一種歷史文化的解讀。
何弘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文學院院長、評論家)
我們較多關注的是周大新描寫家鄉南陽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描寫了南陽的農民在離開土地過程中的掙扎和文化沖突。剛才大家談到了兩部我們關注較少的作品,分別是《戰爭傳說》和《安魂》,并進行了獨到的分析。《戰爭傳說》通過一個女子間諜殷星的視角來描寫戰爭給雙方帶來的一些問題,這樣的視角和寫作方法體現了作者回到事物本真的狀態的獨特寫作特點,反映了作者對于文學創作的“三結合”的基本態度:即心靈和土地的結合,敘事和抒情的結合,大敘事和小敘事的結合。作品《安魂》構建了一個天國世界,其價值可以和《圣經》放在一起比較,這種書寫更大的意義在于解決了人類對生命的思考,為生命的一種安利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而許多文學作品在涉及精神空間的時候,往往寫的比較蒼白,所以說這部作品也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今后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這些非常規作品。
李國平 (《小說評論》主編)
李國平談到了文學批評中的一些問題,首先是認為當代評論界對作家的批評缺少“史”的性質,許多作家作品被遺忘、低估、誤讀。其次,對于當代作家批評來說,通過重讀來獲得一種還原和起步,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對周大新的研究不僅是要重讀,還需要引入新的視野和參照,這個參照可以是新時期文學的參照、當代文學30年的參照等等,更要觀察作者在創作中所開啟的新的精神空間。
吳秉杰 (著名批評家、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原主任)
從心理小說的角度來講,《預警》寫出了三個層面:第一個是對于一個戰爭的預警,寫作中展示了大新的軍事才能。第二個層次是預警了人性,揭露人都是有欲望,有利益追求的。這就表現了大新的心理描寫的才能。第三個層面是當代人精神的喪失,比如愛國主義精神喪失的預警,人生的思考。在缺點方面,周大新的作品寫得比較誠懇,比較單向,比較直露的視野,這些都是周大新需要提升的地方。
劉海燕 (《中州大學學報》主編、評論家)
《第二十幕》顯示了大新先生讓人敬重之處。理由有三點:一是大新先生寫得從容,有大家的從容和耐心,文字基底非常密實;二是他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和研究,有關綢緞的、有關歷史的;三是作品表達了社會復雜的東西,傳達了兩代人拼命努力,但卻怎么也找不到發展的秩序,所有的一切都被時局摧毀,我能感覺到歷史深處的這種冷風。
陳曦 (《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主編)
在閱讀《湖光山色》時,我們可以深深感受到彌漫在全書里有著濃厚的楚文化色彩。這部作品表現了周大新先生試圖接續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圖,和他以楚文化為依托表現的對現實社會的思考。從文學虛構與否的角度來看,這些楚文化符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歷史依據的,另外一類是周大新先生的創造和虛構,可能還有一些是流傳在楚地的民間的傳說,但應該大多源自于作者的虛構。而后者更能顯示作者的創造力,也最能影射小說的題旨。
北喬 (中國現代文學館辦公室副主任、批評家)
周大新老師是一個低調而極具生命強力的作家,他的作品給人的整體感覺是在復雜的人性中尋找人性的光芒和溫暖,正是他的人格高度,帶來了他的作品高度。他的三部軍旅作品《漢家女》《戰爭傳說》和《預警》,可以說是一個軍人由士兵到軍官的成長史,其中《預警》從新的敘事空間剖析了腐敗尤其是情感上的腐敗給軍人帶來的巨大精神震蕩,可以說,腐敗對人的腐蝕是一種預警。談及《安魂》,它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對人性的敬畏,對生命的敬畏,他用自己的痛苦,撫慰了我們所有人的心靈。
張延文 (中原作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評論家)
周大新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南陽家鄉中一些很細的東西。讓人敬畏的是,他能把南陽盆地里的文化表現得這么充分、系統和全面。這對于地方文化的重建,文化倫理和社會倫理的理解和重建,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另一個重點是周大新創作當中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結合。周大新的作品是現實主義為主的,但他的寫作有一種很明顯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結合。他的很多問題是用形而下局限的方式來講形而上的問題的?!栋不辍愤@個作品是一個從國內進入國際文壇的比較好的作品。它是真正的形而上的思考,甚至就像是和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的對話,是能起到國際性的作用的。
周大新 ( 總后勤部政治部創作室主任、作家)
我開始學寫作的時候是從一個兵,開始慢慢學寫作的,沒有什么藝術準備,其實基礎也非常的窄,只是憑著對文學的熱愛、激情來寫。所以經常是走一步,停下來就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了。有時經常自己很困惑,我不是像別人那樣很自信的作家,認為自己寫得非常好,而我是懷疑我自己寫的這是個作品嗎?就是經常懷疑自己。我只是憑著我對生活的那種激情來寫作的,沒有想到更多的東西,就是想這個作品寫出來,讓別人喜歡讀,理論的準備卻是很貧乏的。今天我是第一次參加專門針對我個人的一個人的綜合性的研討會。大家每個人的發言,對我來說都是很珍貴的。我要再下去之后慢慢兒琢磨,爭取再寫出一部兩部像樣的東西,以感謝大家的關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