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維 楊子勛
摘 要:中國傳統動畫曾經屹立于世界動畫之林,在世界動畫發展史上有著輝煌的一頁,享有“中國學派”的美譽。特別是水墨動畫,一經出現即在全世界引起廣泛關注,令整個世界為它的中國式的美而驚嘆不已,被認為是我國動畫的最高成就。論及中國傳統動畫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有強大的民作文化作為支撐。傳統動畫的成功離不開中國畫的支持,研究傳統動畫就一定要研究其中國畫元素。本文將就中國畫構圖在傳統動畫畫面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國傳統動畫 中國畫 構圖
動畫,就是動起來的畫,將止于紙上的畫賦予生命,加上聲音的配合,是讓我們的想象變成現實的藝術形式。對于動畫來講,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畫面的表現。動畫畫面表現的優劣,直接作用于觀眾,觀眾是否喜歡看,都要依仗動畫畫面是否好看,有足夠的吸引力。一部動畫畫面做得不夠好,其他方面做得再精良也不能稱作為一部好動畫。
動畫的畫面作為動畫的主體,對動畫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簡單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敘述動畫故事內容。動畫表現故事主要是靠畫面表現,但表現故事情節的形式與電影有很大的差別。電影表現故事情節是靠演員的表演、臺詞、聲音聲效和導演布局等等,而動畫是由人工繪制而成,表現故事主要是靠畫面的表現,這是動畫自身的一個特性,也是動畫畫面最基本的任務;第二,表達動畫中心主題、抒發情感。每個故事都是有主題思想,表達一定的情感的。無論是電視、電影還是動畫,主題思想必須明確表達,而主題的表達也恰恰是最難的。動畫表達主題思想,必須通過劇本與畫面巧妙的結合才可以深刻具體,而畫面如何表現動畫的主題是一個大難題;第三:吸引觀眾的眼球。動畫最終的目的是“娛樂”觀眾,觀眾是否喜歡,既是一部動畫是否成功的一個標準。那么若想要觀眾喜歡,就勢必要有好的畫面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引起觀眾觀看的興致,這是動畫畫面最重要的任務。中國傳統動畫是將傳統文化與動畫結合的最完美的動畫,它有著自己獨有的特色,畫面處處體現著中國畫的精髓。
中國畫講究章法,有著一套明確完整的概念體系。自南朝謝赫在《六法》中提出“經營位置”這一構圖概念,隨著歷朝歷代名家的藝術創作和理論發展,不斷地對中國畫的構圖的內容進行深化、豐富。葛路老師總結其概要有:一、重整體性,即渾然一體;二、重對立統一,包括有無、虛實、疏密等,即是構圖的整體,又是構圖的對立統一;三、重靈氣生動,講求有氣勢,氣脈貫通;四、重師造化,講求心中有丘壑;五、重創新,不贊成套襲格式;六、重動靜結合的透視法,從有限中求無限,求象外之象,畫外之畫。本文取其在傳統動畫中運用較多的前三點進行一下分析。
一、畫面整體性
中國畫講究畫面“整齊劃一”,就是畫面各部分都要為整體服務,要渾然一體,不求多,不求全,要求美,要求精。雖然取材源自于自然存在的事物,但是要經過畫家的仔細揣摩進行取舍,構思出最能體現主題的、渾然一體的畫面。
傳統動畫對視覺美感要求很高,畫面既要表現個體又要符合動畫的特有風格,畫面中每一個事物都有各自的意義,依照故事的需要進行有效的裁剪后,才可以完整的表現出畫面的內容。舉例來說:《大鬧天宮》中,玉帝派天兵天將大軍捉拿孫悟空,這里表現天兵天將的數目,并不是繪制出數量龐大的天兵,而是采用仰視視角畫祥云上數個軍旗作為暗示,這樣既體現出天兵天將的數量之多,對觀眾造成心理壓力,暗示出敵人與孫悟空表面實力上的差距,突出了故事的主題;又營造出天兵騰云駕霧而來的具有美感的畫面,既尊重故事原著又使整部動畫畫面渾然一體,省去了諸多啰嗦。
二、對立統一的構圖
中國畫構圖的有無、虛實、疏密等,都屬于對立統一的范疇。繪畫上的有無、虛實、疏密,雖源自自然事物,只是經過人為裁剪后使之更加美妙,遵循渾然一體的原則。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有景物處也變為多余的東西。要從內在求虛實,無景物處生景物,化有限為無限。中國畫構圖中的“留白”就是對立統一的一個典型。中國畫的“留白”是在無中生有,化有限為無限,意境深遠,是中國畫構圖的一大特色。而“留白”也是在傳統動畫中運用的最為廣泛的一個。如《三個和尚》,故事本身有很強的寓意,主題深刻。在這篇動畫的處理上,我們的前輩們采取的非常巧妙又貼切的手段,就是讓全篇動畫的畫面上大量充斥著“空白”。這里畫面構圖上的“空白”,有著中國畫構圖的“留白”的意思。中國畫的“留白”是在無中生有,運用構圖上的空白體現無限的空間,又能很好地表現中國畫的意境。動畫中出現的“留白”畫面構圖的作用是幫助觀眾理解動畫中心思想:動畫畫面明明空無一物卻引人遐想,畫面除了主人公“和尚”何必要情節物品,沒有其他的裝飾,畫面背景非常“空”,這與一般動畫不同,但是這樣卻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更多的去關注畫面的主體——和尚,以及這里發生的故事。這樣布局不僅僅突出畫面主體人物和故事情節,更深層的是讓觀眾關注故事的主題,突出故事的中心,引發觀眾對動畫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不斷地進行思考,耐人尋味,以達到動畫以故事育人的目的;再如《山水情》中,小童與琴師泛舟江上,畫面中除了小舟,和幾絲水紋再無其他。這里的“白”客觀上來說是表現水面,是中國畫表現水面慣用的手段,而在主觀上則表現出中國畫深遠的意境。構圖上的“留白”讓動畫畫面充滿中國畫的意境美,讓觀眾沉醉于似有若無的中國畫的山水之中,給觀眾以美的感受以及強烈的文化沖擊。除此之外,動畫中的“留白”還把觀眾的注意力牢牢地釘在畫面之上,更加關注畫面主體的船,從而更加引發出觀眾無限的想象,讓人浮想聯翩。這是中國畫意境之美的精髓所在,也是水墨動畫獨有的魅力所在。
三、靈氣生動,有氣勢
黃賓虹談氣脈云:“一幅好畫,亂中不亂,不亂中又有亂。其氣脈必相通,氣脈相通,畫即有靈氣,氣韻自然生動”。潘天壽對這一理論又進行解析,他認為中國畫的創作無一例外的要求“氣的承接連貫,勢的動向轉折”,只有這樣,作品才有生動性可言。就構圖而言,“氣的承接連貫”就是“氣脈相通”;而對黃賓虹所指的畫的“有靈氣”,潘先生是這樣解釋的:“一燭之光,通體皆靈”。舉例來說,黃賓虹晚年的畫作,往往滿幅一片墨色,然而在一片黑之中的房子和人物周圍卻是亮的,又或者人在密林中行走,人的周圍留白,使人的輪廓格外分明,所以人和房子總能很空靈的突出。這就是利用空白使主題突出的辦法。
傳統動畫中“氣脈相通”主要體現在畫面鏡頭對故事承接之中。如《山水情》中在動畫前9分鐘里,講述兩人相遇、相知、相交的一段,畫面構圖以 “留白”為主,以“緩”為基調,節奏緩慢,畫面恬靜富有詩意,表現出主人公對于相識的愉悅之情,讓觀眾有舒暢的感覺,仿佛真的置身于空靈的山水之中與琴相伴。而在接下來的情節里,主人公的分離,畫面轉為以“黑”為主,充滿濃重的墨色,景致也變得“密”了起來。體現出主人公焦急、傷感的情緒,讓觀眾也感同身受,非常成功地表現出有喜悅到哀傷的情感變化。動畫前后兩半畫面構圖各自成為一體,又相輔相成,在情節表現上一氣呵成,又成功地表達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讓觀眾既欣賞到了富有美感的畫面,又受到強烈的情緒感染。
“畫有靈氣”在動畫中也有巧妙地運用。還是在《山水情》中,在描寫琴師獨自離去的情節時,畫面運用滿幅的墨灰色,只有琴師一人是模糊的白色,雖然模糊卻又在大片的墨色中非常地醒目,一片死灰中卻有一點光明慢慢離去,讓人感覺非常的孤獨、悲涼,既表現出琴師獨自一人離去,前途未卜的悲涼,又表達出小童的孤獨和傷感的情緒。這種表現手段不僅突出了琴師這一主體,更加表現出強烈的哀愁的感情,讓整個畫面“活”了起來,是動畫中的點睛之筆。
中國畫的構圖理論是經過歷代畫家不斷總結前人畫論得來的結果,博大精深。中國傳統動畫充分利用了中國畫構圖理論,使傳統動畫的畫面具有獨特的形式美感。本文中對中國畫與傳統動畫之間關系的研究還只是皮毛,中國傳統動畫的成功之路,是老一輩動畫前輩在對中國畫不斷的探索中走出來的。中國動畫急需發展,而中國動畫想要重鑄輝煌,就要不斷地深入研究中國傳統動畫與中國畫的關系,為今后中國動畫的發展找一條發展之路。我相信研究好中國傳統動畫,一定會為中國動畫的崛起打開一扇門。
參考文獻:
[1] 葛路.中國繪畫美學范疇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 葛路.中國畫論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 孫立.影視動畫視聽語言[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司 維,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
楊子勛,教授,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兼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佳木斯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佳木斯政協書畫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