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涂俊明
農資、農產品包裝之“夜話”
文/ 涂俊明
要想把農資、農產品包裝這塊蛋糕切好,分配好,享用好,還真是該做些“禪精竭慮”的努力才是!

最近,經常到鄉鎮村里走訪。在與一些農村種
植戶、養殖戶的交流中,大伙兒時不時地閑談起農資與農產品的包裝話題。他們的言談之中,充滿了對漁需物資、螃蟹之類水產品等農資與農副產品包裝寄予著諸多的期待與厚望。
晚間,夜深人靜的時候,順手打開報刊瀏覽時事新聞,不經意間翻閱到2015年11月14日的《農民日報》,在該報紙的《農產品加工》專版上,就刊登著一條關于農產品食用內包裝的知識,寥寥數語,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文章的介紹是這樣說的:“適合微波加熱的主要包裝材料有:不含金屬的紙塑材料、陶瓷材料和微波爐專用塑料等耐高溫容器。凡含金屬餐具、竹器、漆器等容器,或有凹凸狀的玻璃制品,均不宜在微波爐中使用。使用微波爐加熱時切忌封閉容器,加熱液體時應使用廣口容器,防止因容器內壓力過大,引起爆炸事故”。
《農民日報》所發這篇題為《哪些包裝形式的主食加工產品適合微波加熱?》的短文,顯然是一則推介包裝及其安全使用的科普專稿。看完報紙的包裝知識宣傳介紹,掩卷而思:作為為農資農業服務的包裝行業實體公司企業,是不是也該在推介自己的農資包裝技術、包裝產品的同時,多多益善地同時做些恰如其分的專業知識介紹,由此推廣現代農資與農產品包裝科技,聲張與拓展自家企業的農資包裝產品與先進技術,進而成為振興農資與農產品包裝行業產業的一個抓手呢?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在現代經濟發展與市場交流加速的新環境里,農資、農產品的包裝是行業的主力軍之一,重視農資農產品包裝、投入農資農產品包裝、提升農資農產品包裝也已成為當今社會市場經濟的重要支點其中之一二,從而更是包裝業界眾目睽睽之下的一大方厚實的“蛋糕”,誰都想著多得一杯羹,多切一塊糕。
然而,要想把農資、農產品包裝這塊蛋糕切好,分配好,享用好,還真是該做些“禪精竭慮”的努力才是!
現在的農資、農產品包裝,就是對即將進入或已經進入流通領域的農資農產品或農產品加工品采用一定的容器或材料加以保護和裝飾。對需要進行必要包裝農資農產品,包裝行業都要具有服務、增值的認知水準,對本地域、本市場開展定量、定性、定位調查,專業思考、專業設計、專業生產、專業配送、專業服務,打開農資農產品包裝事業另一方新市場。
農資、農產品包裝往往形體小、數量少、利潤薄、見效慢,這是有些包裝企業與包裝供應商常常投以“不肖一顧”之鄙的原因。但是,農資、農產品包裝應用是長線消耗,農資、農產品包裝是農資、農產品商品流通的重要條件。在流通過程中,諸多農資與糧食、肉類、蛋類、水果、茶葉、蜂蜜等農產品,不加包裝則無法運輸、貯存、保管和銷售,送達消費者、使用者的手中,實現農資農產品包裝的工廠化、自動化是必然趨勢。
因此現代農資與農產品市場營銷要求,農資農產品包裝是特定品種、數量、規格、用途等的商品包裝,每個包裝單位的大小、輕重、材料、方式等.應按照目標顧客需求、包裝原則、包裝技術要求進行,以保護農資、農產品,確保安全,減少損耗,便于運輸,節省勞力,提高倉容,保持農產品衛生,便于消費者識別和選購,美化商品,擴大銷售,提高農資農產品市場營銷效率。只有具有發展的前瞻目光,才會有推進農資、農產品包裝事業的內在動力。
短線的、長線的農資、農副產品包裝常常有著較長運作周期之應用空間,農資、農產品包裝產業的投入應該富有開闊的心胸,不能夠拘泥于一時、一地、一產品的利益得失,而否定動搖對農資、農產品包裝設計生產的信念。致力于農資、農產品包裝的一品多用、一類多裝,使專業定制成為大類多樣化、多量化、多品化應用,倍增包裝物自身的市場應用價值,降低包裝企業自身生產成本,減輕農資、農產品生產者與使用者的消費負擔,于己、于人、于國皆有利,可謂是“一石數鳥”之好事。
發展與做好、做優農資、農產品包裝產業,要有市場意識,生產經營者應該用市場發展的消費意識,指導引領包裝物品的開發研究,不落伍于市場消費的需要;再次就是要確立農資應用者與農產品生產者的個性需求,因地制宜、因品制宜、因時制宜,為“三農”與消費市場精巧設計,精美包裝,精細服務,由此開啟農資、農產品包裝市場的一片靚麗天地!
農資與農產品包裝之“夜話”,隨思而作,這些洋洋灑灑的“絮語”,不知在不在理兒,還望農資界與農產品生產經營業里諸君指正。
■編輯/郭英民 gym8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