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
摘要:傳統講授字詞不再是當代英語專業學生的需求,深入理解掌握作家寫作態度和目的并能準確把握作品的主題意義是目前學生真正的需要。利用評價理論來輔助教師講解英語專業閱讀課文,有助于專業學生更好地捕捉到作家的態度和立場。評價理論的三個子系統分別在理解作者態度方面有所闡釋,是外語教師教授閱讀課時可以利用的語言學理論資源。
關鍵詞:評價理論;閱讀課;英語專業
一、前言
目前,國內高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閱讀課分為精讀和泛讀兩種形式。所使用的課文來源于英美經典小說改編作品或外媒經典報刊文章。外語教師在課堂教授英語專業閱讀課時,精讀教師往往傾向于講解單詞各種詞義;句子中蘊含的典型語法和地道的表達方式;文章時代背景和作者寫作風格等相關知識。泛讀教師由于本身課時安排較少(通常各高校精讀課時要大于泛讀課時),會把大量時間用于講解文章背景、文章結構和主題思想。教師往往忽視了作者在語篇中所表達的顯性和隱性的態度意義。這種態度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作者試圖在讀者身上要傳遞的意義潛勢。本文嘗試性分析了教師在講解英語專業基礎階段閱讀課文時應注重利用評價理論向學生傳授如何理解、利用作者的評價性語言來解析意義潛勢,欣賞英美文學作品。
二、評價理論構成體系
評價理論包括三大子系統:態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級差(Graduation)。Martin認為情感是情緒的,是對行為的反映;判斷是倫理性的,是對行為的評估;鑒賞則是美學性的,是對現象的評估。
(一) 態度系統
態度是評價理論的核心成分,包含情感(affect)、判斷(judgment)和鑒賞(appreciation)三個子系統。態度可以表現為積極/ 消極和正面/負面。Martin & White(2005)認為情感系統有三組成分:高興/不高興、安全/ 不安全以及滿足/不滿足。判斷包括社會尊重(social esteem)和社會認可(social sanction)。鑒賞用來表示我們對事物的評價。意義包含三個角度:我們對事物的反映、該物的構成和該物的價值。
(二) 介入和級差系統
“介入和級差——結盟、一致關系、建構的讀者。”介入系統分為:單聲和多聲兩類。Martin 把一切語言使用看成“對話”的觀點。人們不僅說話,而且說給別人聽,而且反過來聽別人說。在文學作品中,作家通過作品向讀者傳遞信息,反過來也會按照讀者所做反映來寫。
Chafe (1982)認為作者在表達意圖的同時一定會與讀者或受眾建立一種聯系,因此呈現為話語的參與策略。 級差是作用于態度和介入系統之中,來表示語篇對話性或主體間性程度的不同。包含兩個維度:一是根據強弱程度或是數量,二是根據范疇的原型性特征或是精確性的程度。
三、評價理論和英語專業閱讀課
我們利用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英語專業閱讀教材來做范例說明怎樣應用評價理論進行教學。由楊利民主編的《現代大學英語》和劉乃銀主編的《英語泛讀教程》中的課文為例來說明評價理論的應用。Thompson (2000)認為,語篇中所體現的人際意義分析一定會聯系到評價,而且評價是語篇意義的中心成分。 因此,評價性的語言能夠表現出文章的中心意義和主題思想。教師應教授學生識別這些具有評價意義的詞匯和使用。當學生了解掌握這些評價資源時,就能發現作家所持的立場觀點和情感態度。更好地把握英文語篇中的深層含義,增進理解洞察力,且大幅度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和閱讀速度。
(一)態度系統在課文中的評價意義
課文有這樣的描述:Among the newcomers were two men. The younger one was good-looking with a bold, honest face and manner. 在這里人物的形象由評價意義的詞匯:good-looking, bold, honest。作家用的評價詞匯意義是英俊,神態舉止顯得果敢而坦率,這些顯出態度意義表現作家在外表描述這個人是積極正面的形象。這與故事結尾形成巨大反差,正式歐·亨利小說的出乎意料結尾的范式。
在態度系統中分別由情感、判斷和鑒賞構成。劉世鑄根據Martin &white 的觀點,指出在給評價下定義時,把評價稱為評價者在交際過程中所表達的態度意義。他們還給予交際的另一參與者——讀者以特殊的地位,把交際過程看作是一個主體間的意義協商過程。我們看下例“Pretty young to hold an office like that,isn't he?”Asked the other. “Young!” exclaimed the first speaker, “why-Oh! Didnt you catch on? Say-did you ever know an officer to handcuff a prisoner to his right hand?”作家用 “exclaimed” 來表達態度意義是“不安全”,可以引導學生把握話語者的語言態度所表達的情感、判斷或鑒賞意義,理解其潛在意圖,實現學生的閱讀理解目的。再如“I love the West,” she said. Her eyes were shining softly. She looked away and out of the train window. 作家的態度是要揭示姑娘內心的溫柔的情感和對西部的眷戀以及對故人的留戀。“Its too bad you are not going East,”she said, remembering again her manner and style. “too bad ” 表達鑒賞態度,對事物的反應表示遺憾。
(二)介入系統在課文中的評價意義
評價理論把介入系統分為話語收縮(contract)和話語擴展(expand)兩類。他們處于話語或語篇連續統的兩個極點。 介入由單聲和多聲構成。單聲話語是由陳述語氣的肯定形式表現。多聲的表達形式很多,有投射、模糊詞和情態。評價系統主要研究多聲。《英語泛讀教程》的一篇Fools Paradise 中,例如:“It was taken for granted that when they grew up they would marry. ”這是介入中話語收縮的贊同策略,說明作家已經肯定和贊同了這樣的觀點,進而把話語建構成為正確的可行的話語。再如課文The Confidence Game中,“its one of the rules that when a teammate taps your foot you move to the right to let that swimmer go ahead of you. My conscience told me to move over, but something stubborn kept my body in the middle of the lane.”作家的觀點是同意這樣的規則,同時還同情但不贊同主人公的做法。這是話語收縮的策略,明確提出自己觀點,并排除其他的選擇和立場。作者同意某種觀點,同時與同意這種觀點的讀者形成同盟,建構一種贊同的主體間性關系。我們再來分析介入系統中的話語擴展。話語擴展指在語篇或某語義場中,作者會照顧、兼顧話語的其他聲音,并給他們一定的空間,不是對他們的壓制和排斥。正與話語收縮相反。現實話語擴展的語言策略通常是采用情態動詞、情態副詞、表示推斷的句子和反問句等。例如,“The worst of it, Tobi, is that your attitude is hurting your performance. Do you know that your times have become worse in the last two weeks? Maybe showing up late and walking on the bottom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at,”He said. My face felt as if it had been splashed with hot pink paint.這例子中有反問句和情態副詞,說明教練和主人公之間話語互動的結果。反問句可以提醒主人公的注意,同時承上啟下。反問句是表達話語擴展引發的策略的重要手段,不答自明不是通過斷言實現,而是引發潛在的讀者得出答案。在給學生講解時應注重讓他們站在作者立場來觀察事物的變化,體會作者的態度傾向。
(三)級差系統在課文中的評價意義
在級差系統中,語勢和聚焦具有兩個方向,分別是銳化(sharpening)和柔化(softening), 代表高低不同的語義值。 高值和低值可以凸顯和降低事物的某方面特征,使讀者注意力集中或分散。
課文有這樣的描述: It would be a cinch. In fact, every test before, I had to try hard not to see his answers because our desks are practically on top of each other. 小主人公為自己作弊用到這兩個表達方式凸顯他想不作弊是多么為難。弱化例子如: “Maybe the so-called better athlete is not as good as everyone thinks,” I mumbled. 主人公通過使用弱化策略表達別人認為的強者并不一定比自己強的情緒。級差中的銳化和弱化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目的都是想把讀者拉過來,作為自己的盟友。我們要通過級差系統的學習掌握貫穿于態度和介入系統中的尺度的把握,來理解、掌握作家隱含所指。
現代英語專業閱讀課教學,學生的期待不僅僅是字詞方面的需要,深入地 了解掌握英美作家也不僅僅局限于寫作風格和基本技能,怎么把學生培樣成為優秀作家才是更高要求。表層和深層教學的結合是外語專業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把評價理論應用于閱讀課講解是為外語教師開辟了新的授課視角,同時,也是能夠洞悉作家寫作態度的很好途徑。
參考文獻:
[1]劉世生,劉立華.評價研究視角下的話語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2).
[2] Martin, J. R. & 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 London: Palgrave, 2005.
[3]劉世鑄.評價語言的特征[J].山東外語教學,2007,(3).
[4]岳穎.評價理論中“級差”的語篇功能研究概述[J].外語學刊, 2012,(1).
編輯∕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