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逸冰
摘 要:由于現階段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配套設施跟不上,人力、物力、財力、人們的認識和制度等準備不足,加上養老保障制度嚴重缺失,因此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滯后,養老服務市場供給缺口巨大。龐大的老年群體的養老居住、醫療和社會服務等需求壓力將越來越大,我們亟需尋求應對之策,而綜合式養老社區的建設正是緩解養老壓力、實現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綜合養老社區;規劃設計;養老模式;運營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9.027
聯合國最新人口數據顯示,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年均增長161.55%,204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達28%左右。我國的人口快速老齡化還有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孤獨終老三大顯著特征。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5 000~10 000美元以上,而我國開始人口老齡化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超過1 000美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1 目前綜合式養老社區發展中的問題
綜合式養老社區旨在給老年群體帶來綜合式的服務,是集養老、休閑娛樂、學習、保健、醫療為一體的養老社區。其通常建設于大城市的市郊地區,占地面積大。其中,設置有居住區、醫療區和綜合服務區。居住區可為不同身體狀況的老人提供不同程度的護理照顧,綜合服務區可以為老人提供豐富多彩的休閑生活。以北京市為例,“太陽城國際老年公寓”是我國養老社區的最早實踐者,“泰康人壽養老社區”是與保險產品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方式,“京曜陽國際老年公寓”是由北京城建集團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實施的一項惠顧民生的養老事業……越來越多的開發商介入老年社區的開發,養老社區呈現了遍地開花的趨勢,但也凸顯出了其中的問題。
1.1 盲目抄襲發達國家養老模式
目前,我國對于療養、養老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在面臨人口老齡化提前到來的情況,我國相應的國策和福利制度還未完善,對于綜合性養老社區的建設更是處于探索之中。隨著養老產業熱潮的到來,很多開發商、相關人員都向某些發達國家借鑒養老社區的建設經驗,并希望可以將其在國內進行推廣和實現。然而,這種借鑒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內在深入研究和實際理論的支撐。
發達國家步入老齡化社會已有百年時間,綜合性養老社區已有較成熟的體系,并且有了自己獨特的時代和地域特征。例如美國的休閑生活型養老社區,主要服務于55歲以上年紀較輕的老年人,此類養老社區一般都建有各種體育、娛樂場所;日本現行的養老制度則高度細分和功能化,不單單將老人區分為健康自理和需要護理兩類,而是把這一過程當做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旨在讓所有的老人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轉變,安心在養老社區中養老。
現階段我國綜合式養老社區沒有找準自己的時代與地域定位,盲目借鑒發達國家現經濟發展水平下的養老產業,一味追求豪華的視覺效果、高端的設施配備,導致現在養老社區的消費較高,大多數老人想住而住不起,忽略了我國地域人文特色。
1.2 刻意注重商業效果,忽略功能細節
國內的綜合性養老社區動輒上百公頃,開發商總想以大規模、高檔次來吸引老年群體,可實際上這種類似養老城的社區模式并沒有真正做到從老人的角度出發。事實證明,單純為老年人設計的大面積交往空間使用頻率并不高,而有各年齡層次的人都能參加的活動場所才深受老年人喜愛。加之老年群體記憶力減退,超大型的養老社區很難使老年人熟悉周圍環境。很多養老社區缺乏養老專業化服務機構,導致養老社區服務功能不全,服務水平低下。
1.3 缺乏后期運營規劃,養老社區定位偏差
作為養老機構,其提供的商品是服務,是以后期的運營規劃為主,而現在很多綜合式養老社區卻無形中把自己定位為地產商,以地產開發、房屋等商品類產品銷售為主。地產開發商主要是采用產權銷售的營銷方式。這種模式決定了先期入住的老人基本都是自理老人,他們短時間內不需要很多的老年專業服務,加之沒有清晰的后期服務運營規劃和模式,使所謂的養老院運營商就變成了物業公司,脫離了養老本質。
2 綜合式養老社區規劃設計趨勢探究
2.1 分區域建設
綜合性養老社區不宜建設得過大,但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大,對養老社區需求大。此時,我們可以通過分區規劃,將大型的綜合式社區分為若干個小社區進行服務和管理。同時,老人的居住規模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控制在500~1 000人。各個小社區可設置自己獨特的視覺標志,來幫助老年群體識別,社區之間可設有集成活動中心,由班車接送。
2.2 整合型建設
綜合性老年社區除了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和醫療服務外,還需要考慮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由于老年群體退出了社會主流,因此在感情上更需要親情的慰藉,老年人住宅的親情需求的解決會導致一系列與小區規劃及住宅設計相關的整合性改革。我們可以將居家式養老和綜合式社區養老相結合,不提倡超大規模的養老城。筆者認為比較適合的規劃運營模式應為:綜合式養老社區產權銷售→前期自理老人(上門護理服務)→后期半自理老人(日間托老所)→不能自理老人(進駐護理區域)的模式。這種模式是成熟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嵌入以養老為主題的社區,比較利于老人與外界的交流。
2.3 功能細化與管理制度細分
在面對老年群體時,養老社區不能單純區分為自理或需要護理,養老是一個變化的過程,老人從健康自理到需要護理是一個逐漸變化、甚至會反復的漫長過程。自理和護理不是非白即黑的兩個階段,在自理和護理中間,還會有很大一個灰色區域,應該讓自理老人和各個要護理等級的老人在養老社區中獲得相應的服務。我們需要盡快細化養老社區的服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同時要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準,建立高水平的監管體系,逐步完善養老社區的管理體系。
3 結束語
中國綜合養老社區規劃設計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弊端,需要設計師站在老年人的角度細致地規劃各個方面的養老問題。同時,我們不能簡單地復制發達國家的養老模式,而應該立足于國內的實際情況,在充分把握中國養老國情的情況下,作出真正適合中國老年人養老的規劃設計。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