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星
摘 要:介紹了超高度大跨度輪胎式搬運機的主要特點,重點闡述了主梁的結構形式。主要計算了主梁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其結構安全、可靠。該設備的成功研制對極限尺寸搬運機設備的研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搬運機;主梁設計;有限元分析;液壓系統
中圖分類號:TH21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9.081
1 概述
滬昆高速鐵路是我國“四縱四橫”的快速客運通道之一,也是我國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影響范圍最大、經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線路由東面的上海途經杭州、南昌和長沙等省會城市,西至昆明。建成后,長沙將升級成鐵路樞紐城市,線路全長2 264 km。
高位輪胎式搬運機是為了滿足鐵路客運專線900 t箱梁的吊裝需要而設計的,整體起升高度比一般搬運機高,主要完成梁場內32 m、24 m和20 m雙線整孔預制混凝土箱梁的吊運,或在預制場內用于YL900運梁車裝梁,還可以用于預制場箱梁預扎鋼筋和內模的整體吊裝。
2 雙主梁高位搬運機的應用
MDEL900S輪胎式搬運機的額定起重量為900 t,起升高度為20.5 m,比傳統搬運機起升高度高,適應線路坡度為15‰.主要由主梁、支腿、車架、吊梁小車、主動輪組、從動輪組、轉向機構、動力系統、電氣系統、液壓系統和司機室等組成。主梁的跨度為40.5 m,總長43.74 m,是搬運機結構中的重要受力部件,其設計質量直接關系著整機的安全性。雙主梁搬運機起吊架橋機工況如圖1所示。
3 主梁的結構形式
主梁采用箱型截面,具有良好的結構性能。隨著起升高度的增加,為了滿足高位寬式支撐、低位寬式支撐和低位窄式支撐等工況,主梁采用雙主梁的結構形式,中部與兩端通過橫聯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整體。
由于本設備的起升高度比傳統搬運機提高了1倍,在采用傳統單主梁的結構形式時,主梁下撓量很大,主梁的剛度很難
達到設計要求,為了提高主梁的剛度和縮小主梁的截面,采用了雙主梁的結構形式。
每根主梁由5個節段拼裝而成,每個節段均采用焊接箱型結構,如圖2所示。為了保證箱型結構的穩定性,箱梁設有加強筋和隔板,并在箱梁內部設有加強結構。在主梁與支腿兩端的連接均采用法蘭連接,整個門式采用雙剛性連接。
4 主梁截面設計
根據主梁受力的各種工況,分析其最不利的受力情況,從而確定主梁的截面,如圖3所示。主梁高度為3 000 mm,截面寬度為1 300 mm,上、下翼緣板厚30 mm,腹板厚12 mm。
根據《起重機設計手冊》,計算了主梁整體的穩定性、主梁腹板的局部穩定性和主梁翼緣板的局部穩定性。
4.1 主梁整體的穩定性
由主梁的截面可知,受壓翼緣板的自由長度l1與其寬度b1之比為:
. (1)
式(1)中:fy為鋼材的屈服強度,因此不計算整體的穩定性。
4.2 腹板局部的穩定性
受彎構件腹板的局部穩定性主要通過設置加強筋來保證。可根據腹板高度h0與腹板厚度δ1之比確定。本設備中,對于Q345C而言,需要設置橫向加強筋,并在腹板受壓區設置2道縱向加強筋。在本搬運機中,為了提高主梁的剛度,在腹板區域設置了3道縱向加強筋。
4.3 翼緣板局部穩定性
對于箱型梁而言,受壓翼緣板可控制其寬厚比,從而保證局部的穩定性。當腹板之間的受壓翼緣板b0與受壓厚度δ
之比 時,需要加設縱向加強筋。
在本截面中, ,需要加設縱向加強筋。當
設置一道縱向加強筋時, 可滿足設計要求。
5 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邊界條件
對該搬運機的雙主梁進行有限元分析計算,由于主梁主要由板焊接而成,所以,選用shell63單元模擬,該單元每個節點具有6個方向的自由度,能很好地表現主梁的受力特性。根據主梁結構建立了主梁的有限元模型,并進行了網格劃分,如圖 4所示。
圖4 有限元模型
對該模型施加了邊界條件,在支腿連接處分別施加了X,Y,Z三個方向的位移約束,并根據工況添加了載荷。經綜合考慮,作用于主梁上的載荷主要由如下4部分組成:①主梁的自重,均布加載于模型上;②吊梁小車的質量為30 t,施加在主梁上;③起升機構的質量為10 t,施加在前、后橫梁上;④梁片載荷,考慮了32 m梁(900 t)、24 m梁(686 t)和20 m梁(545 t)三種梁片,且研究了偏載的不利工況。
5.2 有限元具體分析
根據簡支梁模型分別計算了32 m、24 m和20 m三種梁型的有限元分析,通過有限元計算后得到了主梁的強度應力分布圖。
根據《機械設計手冊》,關于板厚16 mm<δ≤35 mm的Q345C材料的屈服極限為325 MPa,取安全系數為1.33,則許用應力為244 MPa。
由圖 5可見,32 m梁工況下的應力最大值為243.8 MPa,但在最大應力發生的部位為局部應力,已經通過結構優化補強,因此,主梁整體強度可滿足設計要求。
由圖 6可見,雙主梁在該工況下的位移下撓量(f)最大為69 mm。因主梁本身的質量等因素會產生下撓變形量,所以,根據以往的設計經驗,只需要滿足f 6 結束語 通過上述計算,主梁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均可滿足設計要求。MDEL900S雙主梁高位搬運機的設計突破了以往搬運機較低的起升高度的限制,采用雙主梁的結構型式,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可滿足梁場內高位和低位等工況的需要。該高位搬運機自應用以來,較好地完成了梁場內預制箱梁的起吊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今后類似設備的研制積累了經驗。 參考文獻 [1]張質文,虞和謙.起重機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8. [2]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