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超級經濟大國,自然少不了經濟學領域研究者的貢獻。經濟學能讓我們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社會問題的本質,能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能讓我們對政府政策的優與劣進行分析判斷……浙江大學經濟學院葉建亮副教授,將為大家詳細解說這個看似普通但絕不普通的基礎專業。
問:經濟學專業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答:總體而言,現代經濟學是研究資源配置的學科,也是理解人類理性選擇行為的科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經濟學是一門最接近自然科學的學科。也正因如此,1968年瑞典銀行在其成立300周年之際,增設了“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與物理學、化學、生理或醫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一樣,被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問:經濟學專業本科核心課程有哪些?
答: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數理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信息經濟學、博弈論、經濟思想史、本土化與現代經濟學。專業課中近一半的課程采用英文教材,并有部分課程進行全英文授課。
問:學習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什么特質?
答:經濟學青睞具有以下特征的學生:
1.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經濟學的課程體系注重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訓練,尤其是形式化邏輯的訓練,因此需要學生具有嚴謹而周密的邏輯思維習慣,在觀察和分析問題時,能邏輯清晰、層層剖析地加以研究。
2.要對理論學習具有較強的興趣。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以扎實的理論訓練為重點,為下一步相關學科的學習、研究和實踐奠定雄厚的基礎。因此,經濟學專業側重基礎技術訓練和理論訓練,而不是實用操作導向的訓練。我們希望經濟學專業本科畢業的學生能勝任社會科學領域各類研究項目的學習和研究工作,勝任金融和經濟部門管理咨詢和決策研究工作,勝任政府經濟綜合部門決策管理工作。
3.有良好人文關懷和科學精神。經濟學作為最接近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是將自然科學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社會科學的人文關懷結合得最緊密的學科。我們立足于嚴密的邏輯訓練,培養學生實證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立足于經濟學的現實問題,不斷激發學生對現實世界的觀察和探索,關注和認識人類社會的普遍問題,使得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有機統一。
4.有國際視野和良好溝通能力。我們現在課程設置上不斷追求與國際接軌,同時通過合理的知識培養體系,創新的培養方法(各種學術討論、Seminar、科研訓練等),著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科研創新和國際化能力,促成學生在本科畢業之后能勝任國內外(主要是海外)大學研究生的學業,走向國際。
問:社會上是否存在對經濟學專業認識的誤區?
答:很多人對經濟學的認識并不十分準確,具體表現在:
1.認為經濟學就是教人們賺錢的學問。事實上,經濟學并不是一門研究賺錢的學問。經濟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富有和貧窮產生的原因,但是本身并不研究如何變得富有。
2.認為經濟學可以對經濟運行進行準確的預測,并以此投機賺錢。經濟學的確有許多理論是研究經濟預測的,但是經濟學的預測有嚴格的假設條件,現實往往比理論復雜千百倍,因此,不能將經濟學的預測完全等同于現實的預測判斷。
3.認為學習經濟學就是要經世濟民,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問題上,人們始終要保持謙遜和謹慎,經濟學盡管理論體系比較完善,研究方法比較科學,但是在社會科學領域,現實問題比自然科學要更為復雜多變。簡單應用不成熟的理論去改造世界,不僅不現實,也極其危險。學習經濟學,更多的是讓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經濟社會運行背后的規律。
小編插話:通過提出假設和構建模型來進行嚴密的推理,在數學公式與經濟原理之間尋找世界運行的規律,經濟學可是一門讓人活得更明白的學問。
問: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的出路有哪些?
答:經濟學專業主要為學生深入學習社會科學進行扎實的基礎理論培養和技術訓練,因此畢業生以繼續深造為主,近幾年的本科畢業生中大約80%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直接就業的主要在銀行、證券公司和政府機構工作。
(本文改編自浙江大學出版社《教授帶你“逛”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