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今天我講《我們的事業向太陽》這個主題,回顧浙江慈善20年發展歷程,構畫未來發展方向。
一、浙江現代慈善二十年發展成果
浙江最早的慈善會——嘉興市慈善總會1994年4月成立,省慈善總會9月開始籌劃運作,12月正式成立。所以為什么紀念浙江現代慈善20年的會議放到嘉興開呢,就是這個原因。剛開始幾年,雖然沒怎么實際去運作,但畢竟成立了,是浙江現代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標志。
1、全省慈善會系統捐助情況示意圖
第一張圖是全省慈善捐助增長示意圖。從2002年到2013年,我們統計了12年,藍色的表示增長,橙色的表示增長率。2003年有一個峰值,那年組織發展比較快,有個小高潮。組織建立后就籌款,所以它會出現一個峰值。這個圖顯示最近幾年籌款相對穩定,總額上升了,但增長率保持在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另外基數越大,增長速度會降一些。還有一點,最近幾年經濟疲軟,結構調整,企業的經營狀況受到影響,國家面臨經濟轉型的陣痛,慈善捐贈跳躍式增長可能性是不大的,所以它保持一個相對平穩。應該看到,最近幾年大額捐贈是減少的,比如今年紹興、寧波等地一些企業,經營比較困難,效益下降了,捐贈就不能兌現,但是總體上保持平穩。必須強調,我們這幾年抓基層的成效非常明顯,尤其是萬村慈善幫扶基金競賽活動開展以來,全省有五六千個村和社區成立村級幫扶基金。基層的籌款額度雖然不大,一個村幾十萬,多點的幾百萬,總量就上去了,使捐贈保持相對平穩,這是非常欣喜的一個局面,為未來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年度捐贈20億是個什么概念呢?彩票不算,我們慈善會系統全省募捐占比在50%左右,對此,我們還是很自豪的。慈善會系統是浙江慈善事業的主力軍,這點毫無疑義。大家這幾年比較辛苦,抓基層,抓項目,抓發展,取得的成效也很明顯。還有,這個額度在全國處于一個什么位置,不是第一位就是第二位,這里是說年度實際到賬的捐贈額。到2013年底,全省累計捐贈175億。
第二張圖是全省慈善留本冠名基金增長示意圖。到2013年底,留本冠名基金規模為105億。留本冠名基金,是浙江創造的經驗,最早是萬向慈善基金。剛開始對這種勸募方式社會有些爭議,現在這個經驗在全國到處開花結果,民政部現在也肯定、推廣這種做法。
第三張圖是全省慈善救助增長示意圖,就是用了多少錢。到去年底,用了115億,救助了一千多萬人次。和募捐相比,這個差額為什么會有幾十億呢?這個比較容易解釋,很多慈善總會成立時有一個創始基金,本金是不用的,投資受益用于管理成本。有的是項目基金,是跨年度使用的。
第四張圖是全省慈善基層組織發展示意圖。到2013年底,全省共建有街道、鄉鎮分會1217個,社區、村、工作站(點)4412個,企業分會619個。全省已基本形成一個網絡化的格局。特別近二年村(社區)基層組織的快速發展,在圖標中也明顯反映出來了。
第五張圖是全省注冊義工增長示意圖。全省注冊義工到2013年底統計是25萬。2009年有一個增長的峰值,特別高。這個反映什么問題呢?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當時草根義工組織很活躍,2009年有一個大的跨越,很多組織包括慈善會系統,把原來相對自由的義工組織進行了整合,建立義工分會,統一管理,統一指導。最近幾年,發展相對比較穩定。
第六張圖是全省慈善會系統捐助情況示意圖。寧波最多,到去年年底39億多,杭州第二位,36億多,溫州是25億多排第三。全省援助1122萬人次,表格上反映得很詳細,我們二十年奮斗的家底,都反映出來了。
2、浙江慈善在全國有多少“最早”。
我簡單羅列了一下,哪些我們在全國做得最早。
第一,最早成立的市級慈善會:嘉興市慈善總會。1994年4月成立,比省慈善總會還早幾個月。
第二,最早的“留本冠名基金”:浙江省慈善總會“萬向慈善基金‘四個一萬工程”。
第三,最早的慈善實體:寧波頤樂園。這是政府資金和社會合作的產物,是綜合性養老機構。
第四,最早的“全覆蓋”: 浙江在2007年底,市、縣(市、區)全部建立慈善總會。
第五,最早開展的慈善文化活動:2002年省慈善總會在全國首創“慈善新年音樂會”,后來改為感恩答謝晚會,每年一次。
第六,最早開展的“慈善年夜飯”活動。從省到村五級聯動,已經搞了十三年,辦了幾萬桌,成為浙江慈善的品牌項目,并在全國開花結果。
第七,最早推動準市場化營銷?,F在把“準市場”拿掉,叫作慈善事業的社會化營銷,或者叫公益營銷,名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觀念的不斷變化,視野的不斷拓展。
第八,最早成立鄉鎮慈善組織。紹興市經濟開發區禹陵鄉慈善會1998年成立。那年在紹興第一次開經驗交流會的時候,特地參觀了這個慈善會,當時很多市、縣都沒有成立慈善會。
浙江慈善工作在全國“最早”的案例還有不少,這里僅說一些主要的。
3、慈善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第一,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和支持。第二,經濟發展尤其是民營經濟發展奠定的物質基礎。浙江80%捐贈來自民營企業,當然現在也在轉型,來自基層比如村級慈善幫扶基金的個人捐贈、小額捐贈比例逐步升高。第三,慈善文化的激勵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第四,不斷地開拓創新為發展注入活力。第五,慈善組織的規范化管理樹立起公信力。第六,慈善會系統凝聚的團隊力量形成了機構品牌影響力。不久前,中華慈善總會在北京召開成立二十年紀念會,提出這個概念,就叫全國慈善會系統,我們就叫全省慈善會系統,需要凝聚一個共識,來提升我們機構品牌的影響力。
二、八次慈善工作經驗交流會的啟示
回顧一下,今年是第八次,有些新入行的同志可能不了解這個過程。八次經驗交流會,對于檢驗工作成果,交流經驗,開拓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以會代訓機制。二十年了,我們回顧一下,看看有什么啟發。
1998年12月3日,全省首次慈善工作座談交流會在紹興市社會福利中心召開,來自15個市、縣慈善總會的40多位代表參加會議。會議亮點是統一認識,推動全省慈善機構的組建工作,并參觀學習了紹興市經濟開發區禹陵鄉慈善會和紹興縣斗門鎮慈善會。我記得當年統計的數字,全省15個市縣加上省慈善總會籌款5000多萬元,這就是起步時候的情況。我在會上講過的話雖然過去那么多年了,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我說我們有點象黃埔軍校,這次培訓肯定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F在回過頭再想這幾句話,感慨萬千。慈善事業就是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
2001年11月6日,全省第二次慈善工作經驗交流(培訓)會在寧波頤樂園召開,來自28個市、縣(市、區)慈善總會負責人和部分熱心慈善事業的企事業單位代表100多人參加了會議。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參加會議。會議的亮點是研究籌款問題,推廣了慈溪市慈善總會募集大額留本冠名基金的經驗和做法。大額留本冠名基金真正的推動是在寧波第二次慈善經驗交流會以后,當時慈溪介紹經驗。萬向它是一個點,一個企業,慈溪是作為一個面來推廣,后來募集大額冠名基金成為浙江慈善籌款的第一波大浪,成效明顯。
2003年11月8日,全省第三次慈善工作經驗交流(培訓)會在溫州召開。來自77個市、縣(市、區)慈善總會負責人160多人參加會議。邀請了部分專家學者介紹了國內外慈善事業發展情況,拓展思路,統一認識,籌款手段如何多樣化?理念怎么來提升等。會議亮點是研究了慈善事業如何持續發展和推進職業化建設的問題。第一次提出職業化建設是在溫州的會議上。
2005年11月29日,全省第四次慈善工作經驗(研討)會在杭州東方豪生酒店召開,來自91個市、縣(市、區)慈善總會負責人15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對10年來浙江慈善事業發展進行了回顧總結,傳達了首屆中華慈善大會精神,并就貫徹落實浙江省慈善總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提出的工作任務進行交流。會議亮點是在加快慈善宣傳,打造品牌項目和推進職業化建設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2008年11月28日,全省第五次慈善工作經驗交流(論壇)會在天臺賓館召開,來自市、縣(市、區)慈善總會負責人200多人參加會議。會議重點對“汶川5·12”特大地震的賑災救助工作和全省聯動為困難家庭贈送彩電的“彩虹行動”進行回顧總結,對慈善事業未來發展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探討,有36個單位作了交流,充分體現我省慈善工作者的創新精神,也回答了慈善工作中的許多重要問題。中華慈善總會會長范寶俊出席了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議亮點是杭州市余杭區慈善總會發展鄉鎮(街道)慈善工作的經驗,引起強烈共鳴,對全省鄉鎮(街道)慈善工作的蓬勃發展起了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余杭區的成功經驗,不光是影響省里,在國內也引起很大反響,全國各地去考察學習的慈善會很多,對全國鄉鎮慈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2010年11月9日,全省第六次慈善工作經驗交流(培訓)會在義烏召開,來自市、縣(市、區)慈善總會負責人150人參加會議。上海、江蘇等兄弟省市慈善會負責人應邀參加會議。有44個單位和個人作了交流,內容包括慈善實體建設、慈善組織能力建設、賑災應急救助、籌款模式創新、社區義工服務等,反映了二年來全省慈善工作的全面拓展和提升。5·12汶川地震之前,全省義工事業發展比較平緩,義工建設相對滯后。天臺會議以后,特別是第六次經驗交流會后形成一個高潮,各地紛紛建立義工分會。會議亮點是對浙江慈善“十一五”發展的回顧和“十二五”的展望,并提出了慈善組織應對挑戰,實現轉型的工作思路。
2012年10月30日,全省第七次慈善工作經驗交流(培訓)會在江山市召開,來自市、縣(市、區)慈善總會、部分兄弟省市慈善會及省內其他公益組織代表160余人參加會議。有22個單位圍繞慈善項目運作、慈善文化宣傳、義工項目籌劃和機構規范化建設等方面作了交流。副省長、省慈善總會會長陳加元到會并作重要講話。我們工作的視野在不斷拓展,以前的會議都在慈善會系統開,那次邀請其他慈善組織來參加,來交流,考慮更多地去整合資源,擴大影響。會議亮點是提出了建設“現代大慈善”的工作理念,特別是推廣了寧波江北區建立村級慈善幫扶基金,推動“慈善村”建設的經驗,這為之后在全省開展“萬村慈善幫扶基金工程競賽活動”作了鋪墊。這次會議最大的推動,最明顯的成效是村級慈善幫扶基金的迅速鋪開,近兩年形成一個高潮。
2014年11月13日,全省第八次慈善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嘉興沙龍賓館召開,來自市、縣(市、區)慈善總會代表200余人參加會議。有15個單位作了交流。會議是在浙江現代慈善20年的背景下召開的,更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會議亮點是在建設“現代大慈善”的思想指導下,夯實基礎,活躍基層,提升服務手段,發展數字慈善,強化行業自律,推動依法引善。并對“十三五”提出了發展構想。我們希望這次會議以后,特別是在抓基層、抓基礎、抓慈善信息化、抓數字慈善上有一個大推動,兩年后再開會我們就要檢驗這次會議的成果了。
八次經驗交流會總的歸納:全省慈善工作經驗交流會已成為互相學習、提升能力、凝聚共識、促進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浙江慈善文化建設的“品牌項目”,并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這是八次經驗交流的回顧,做一次串聯,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是怎么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三、當前慈善工作面臨的主要形勢與挑戰
挑戰一:經濟發展轉型,大額捐贈困難。一是部分企業經濟效益欠佳,特別在轉型升級中,有的企業浴火重生,有的企業就被淘汰了。二是一些企業承諾捐贈難以兌現。比如原來建立的留本冠名基金,一部分企業捐贈已經產生困難。三是企業成立獨立基金會有增多趨向,自己做,不通過公募機構來做了,這也導致資源分流。四是企業“跟風”捐贈意愿不強。崇尚個性化特色慈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不像以前政府發個文件來“捧場”,當然也能捐一點,但不像以前那么多了,這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挑戰二:慈善組織林立,市場競爭激烈。現在勸募市場有八類組織在競爭。一是所謂官辦的公募慈善組織。主要指參公管理的慈善機構,如紅十字會,扶貧基金會等。二是半官辦的公募慈善組織。我們慈善會系統大體上屬半官辦的慈善組織,不是完全官辦的,但也不是沒有政府背景。三是企業主辦的獨立基金會。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因為注冊基金會的門檻放低了。按照原來的法律規定凡基金會都要省民政廳批,現在審批權利委托到市縣,市、縣民政部門就可以批基金會。四是互聯網公益慈善組織?;ヂ摼W公益組織發展很快,搞網上捐贈。像騰訊、阿里巴巴等,捐贈的力度都很大。五是宗教慈善組織。自2012年6月,國家宗教局、中央統戰部、民政部等6部門發出《關于鼓勵和規范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后,我國的宗教慈善事業步入快車道,信教群眾的善心被激發,已經成為一支重要的慈善力量。六是民間草根公益慈善組織。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大量的草根組織一下子冒出來,發展很快。有的可能沒有正式身份,自己起一個名字或者志同道合的人搞一些慈善活動,有的可能是掛靠哪個組織,有的也注冊了。這類組織很多,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七是國外的公益慈善組織。目前全國有幾萬家國外的慈善公益組織在內地活動,量很大還在持續增加。八是社區慈善組織。這是近年來迅速崛起的一股力量,隨著城市化發展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社區慈善十分活躍,在滿足多元需求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八股力量,就一塊蛋糕,大家要競爭。我們的優勢在哪里,怎么去做,都要深入研究對策,只有工作導向清楚,才能揚長避短,實現持續發展。
挑戰三:網絡時代來臨,數字軟肋凸現。我們目前的問題:一是互聯網思維滯后,有些機構還在那里無動于衷,還在猶豫,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大家都知道,淘寶網“雙十一”一天成交額達到570億,其中移動客戶端占42.98%,那么大的量?;ヂ摼W時代,影響人的思想觀念,影響人的行為方式,影響人的消費形態。在這個時代,我們還在對數字慈善猶豫,還在那邊瞻前顧后,這就跟不上形勢了。二是門戶網站建設粗放。全省縣以上慈善會官方網站覆蓋率僅為56.8%,其中開通網上捐贈的只有5家,占10%。市級網站信息更新時效平均為42.1天,縣級網站平均為52.5天,網站形同虛設,影響到慈善組織的公信力。三是專業人才缺乏。四是整體協調推動不夠。我們的系統化建設應該抓兩條:一個是組織網絡,一個是數字網絡。現在組織網絡相對比較健全,而數字網絡嚴重滯后,亟待重新規劃,加大力度來推動。
挑戰四:社會需求多元,能力儲備不足。一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你準備好了嗎?你能做什么?要反思。很多政府做不了的,社會又有需要,就要民間力量來參與。二是社會需求的“多元化”。需求多元化以后,肯定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方式,你不能再搞些簡單的勸募和救助,你得考慮實際需求,你的服務要轉型。三是時尚元素對慈善勸募的影響。有的公司營銷文化改變了,它對慈善的理解不一樣。很多企業也學會做公益營銷了,把慈善元素結合在里面做,很多類型。四是慈善的個性化色彩彰顯。特別是捐贈,注重個性化,要求跟以前不一樣,做項目,做品牌,跟企業文化相結合,要求更立體。
挑戰五:義工隊伍擴大,團隊文化滯后。一是粗放式的管理?,F在義工隊伍基本是粗放式的管理,組織是建立起來了,但沒有搞精細化的管理。二是專業能力不強,專業化的義工服務還是缺乏。我們需要簡單的義工服務,比如搞衛生撿垃圾等要有人去做,但針對自閉癥兒童,你就需要專業化的服務了。醫療救助也需要專業化,你不能簡單化。就算是到兒童福利院做義工,你也需要專業能力,不然福利院的護工看到你要害怕了。小孩本來好好的,不要你一搞就出問題了。三是活動形式比較單一,總是那么幾種形式,難以激發社會熱情,這方面需要拓展思維,搞活機制。四是激勵機制不完善。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要跟進,本來想在這個會上命名全省第一批五星級義工,但統計工作還在做。省跟市、縣有個分工,五星級義工由省慈善總會來發證。這是一種機制,還有其他機制呢,你做了好事,你有困難的時候誰去幫助你,這也是激勵,要建立循環機制。五是團隊文化滯后。義工組織需要有團隊文化,一次活動做完就散了,沒有一種凝聚力量,這是非常糟糕的。義工組織一定是有文化,沒有文化層次就上不去,松散型的,沒有精氣神。有些人可能說,我做好事,哪管那么多。你做了好事,你加入一個團隊,你就要服從一個團隊的規則,為了這個團隊的光榮,你要有責任和擔當,下一步要加強團隊建設,推動義工組織的團隊文化建設。
四、浙江慈善“十三五”發展構想
指導思想是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繼承和發揚浙江慈善敢為人先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以需求為導向,市場為平臺,強化創新實踐,推動公益營銷,服務基層基礎,拓展工作領域,為建設“兩美”浙江,共筑“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慈善文化。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慈善文化的結合。主動融入做好這篇文章,因為慈善文化本身就是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第二,慈善文化在基層普及與推廣。隨著萬村慈善幫扶基金工程的持續推動,有那么多的基層組織建立了基金。如何保證高效規范運作?文化建設要跟進。什么叫文化?觀念和規則的統一就叫文化。第三,創新與拓展慈善文化傳播方式。處在互聯網時代,微信時代,文化普及必須要創新。以前說每個縣廣告牌弄兩塊,宣傳宣傳慈善,都講簡單的東西,比較表象化的傳播方式,手段比較單一?,F在不一樣了,你的傳播方式要創新了。第四,探索慈善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結合。比如說滴水公益搞的“愛在后備箱”,剛開始參與面也不廣,現在形成一個品牌項目了,大面積、大范圍地搞“愛在后備箱”。這是很典型的現代生活方式和慈善結合,有車一族后備箱放義賣品或者捐贈的東西,定一個日子,到廣場里面集中做義賣,募集的錢全部做慈善。這種形式家庭愿意參與,為什么呢,它跟現代生活方式結合啊,它有一個切入點,影響和教育子女有愛心。這種方式可以延伸,不光是廣場上搞搞,也可以到鄉下去扶貧,每個家庭結對一個貧困戶,孩子帶過去,讓他們切身感受扶貧濟困,啟發心智,培育愛心。五是慈善工作經驗交流與理論研究。這個要不斷推動,不斷進行探索。六是推動慈善法治和自律建設。
2、完善和鞏固基層慈善工作運行機制。一是健全“一級法人,三級管理”機制。我們希望達到籌款和救助分離,就是說籌款的公益組織專門籌款,救助的公益組織專門救助?!耙患壏ㄈ耍壒芾怼边@個很好,鄉鎮(街道)、村(社區)慈善組織募集的錢由縣慈善總會管理,但使用權不變,實現籌救分離,這是現代慈善的要求。這個機制要不斷地鞏固、完善。二是繼續推動村級慈善幫扶基金建設。這項工作要持續推動,面不斷擴大。三是開展“萬企慈善幫扶基金工程”競賽活動?!叭f村慈善幫扶基金工程”競賽活動開展已經三年,作為一項活動來推動要告一段落,并作為常態化工作持續推進。2015年要啟動“萬企慈善幫扶基金工程”競賽活動,選兩個縣作為試點。未來可能還要搞“萬校慈善幫扶基金工程”競賽活動,一波一波來。四是提高基層慈善組織的業務水平。這是能力訓練的問題了,要推動建立分級培訓機制,不斷提高慈善工作者的職業素養。五是建立基層慈善工作的評估和激勵機制。鄉鎮(街道)、村(社區)都建立慈善組織后,工作評估機制要跟進,要形成一種工作激勵機制,調動基層的積極性??h級慈善會將來可以做大量的服務工作,激勵工作,這是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六是創建“人人可公益”“人人可慈善”的服務平臺。
3、全面推進數字慈善建設。一是強化慈善會系統門戶網站建設。二是推廣應用“天慈網”慈善服務平臺。三是積極開展互聯網勸募。四是推動全省慈善會系統的數據共享。將來我們交流經驗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好的經驗及時發布,不要等兩年開一次會。平常也要經驗交流,隨時可以學,隨時可以應用。信息化時代,幾個月差不多,時間一長經驗有可能過時了。五是提高慈善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六是用信息化推動慈善服務的轉型升級。
4、大力培育以需求為導向的勸募市場。一是繼續發展不同形式的冠名基金。二是推動慈善超市和物資捐贈的規范化建設。寧波介紹的“衣循環”,利用市場化運作來實現物資捐贈的規范化管理,很有推廣價值。三是探索遺產、房產、股權、知識產權捐贈的新形式。對此,我們要早點研究,早點提出對策?,F在生活條件改善了,人們的想法不同,有的有慈善意識,如何引導“人去留名,雁過留聲”,這跟我們的公益營銷很有關系,注意營銷,注意策劃。捐贈的房子拍賣建立基金,遺產冠名基金,永遠為你留著。人家沒想到的,我們已經想到了,人家沒做的,我們已經做了,這就是營銷。四是參與購買政府公共服務。這個需要我們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
5、積極推進“造血型”慈善捐助。一是繼續扶持績效顯著的“造血型”慈善扶貧基地。我們扶持18個,明年好好評估,重點扶持6個。二是積極推動各種形式的慈善實體建設。我們注意到,新一波慈善實體建設各地都有動向,好事情,全力推進慈善實體建設。三是探索社會企業的發展模式。什么叫社會企業?簡單說,就是企業的盈利用于慈善事業,不是用于個人分配。國外有,國內剛開始。我們也想探索農業社會企業的運作方式。四是拓展慈善捐助的新方法、新途徑。五是推進慈善救助的分工協作。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在慈善救助方式上,要研究建立分工協作機制,希望大家多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升救助效益,形成良性發展。
6、大力發展義工服務事業。一是建立省義務工作發展指導中心??梢苑謨刹阶撸仍谑〈壬瓶倳陆⒘x務工作發展指導中心,以義工部為載體進行運作。待條件成熟后,建立獨立的義務工作發展指導中心。二是加強義工分會的規范化管理。三是積極培育義工團隊文化。四是建立穩定的義工服務保障機制。包括物質保障、人身保障、經費保障等各方面的保障。五是完善義工服務的常態化激勵。怎么樣去激勵,不管評星也好,回饋服務也好,要研究一些對策。六是推動義工服務的多元化、專業化、規范化。義工服務,內涵可以更豐富一些,擴大一些,比如文化義工,環保義工,社區義工等等,主要是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慈善事業。七是新增注冊義工達到100萬人。
7、切實加強”兩支”隊伍的能力建設。一是建立分級培訓機制。2014年我們搞了三期培訓班,兩期是基層慈善組織,一期是義工骨干。按理說,省慈善總會不直接培訓基層,但是我們帶個頭,做個示范。省慈善總會的重點應該是培訓縣以上高級管理人員,這是我們的主要職能。明年上半年要辦一期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時間長一點,搞一個星期??h以下的培訓班,主要由縣級慈善總會負責。當然,我們要為基層培訓創造條件。二是開展慈善工作網上培訓。我們一直在推動網上培訓,問答、知識競賽等各種形式都可以做。三是建立慈善培訓的師資隊伍。建立類似講師團一樣的師資隊伍,哪里需要培訓,老師過去,在當地就能培訓,特別是鄉鎮(街道)、村(社區),有那么多慈善村,有那么多基金,需要加強管理,抓好訓練。四是編發基層慈善工作培訓教材。五是完善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和激勵機制。推動慈善工作者隊伍的年輕化、專業化。六是創辦慈善工作培訓學院。這是一個夢想,和高?;蚱髽I合作,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合適的對象。
8、擴大慈善工作的互動與交流。一是推進全省慈善會系統的合作與交流。二是加強慈善會系統的“機構品牌”建設。我們是松散型聯合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拜托大家加強管理,特別是基層慈善組織普及以后,管理一定要跟進。三是擴大與國內外慈善組織的合作交流。四是拓寬慈善工作社會協作的渠道與空間。跟方方面面合作,不要把自己包起來。慈善是開放的,包容的,心要大一點,建設大慈善。五是鞏固浙江慈善的主力軍地位。六是進一步擴大浙江慈善在全國的影響力。昨天本公會長的講話大家聽到了,對我們作了充分的肯定,很受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