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社會根源、嬗變歷程與現實意義

2015-06-02 00:27:13陳斌陶冶
慈善 2015年3期

陳斌 陶冶

美國作為世界上慈善事業最為發達的國家,家族慈善基金會的發展功不可沒。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誕生于二十世紀初期,是美國現代慈善基金會的先驅,在此之后,企業基金會、社區基金會和運作型基金會等其他慈善基金會形式才陸續出現。可以說,家族慈善基金會的成長發展為其他慈善基金會提供了許多實踐經驗,并在整個慈善事業中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家庭慈善基金會不斷集中的財富改變了慈善機構的影響力和責任度,以及慈善基金會與政府之間的平衡關系,使個人有機會去直接地、也更為有效地去影響變革。”

一、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誕生條件

站在特定的歷史時點考察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其產生既是緩解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穩定的現實需要,也是新富家族履行宗教教義、遵從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獨特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背景造就了家族慈善基金會在美國的誕生。

(一)經濟基礎

十九世紀末,美國工農業的繁榮使整個國家經濟發生了質的變化,具備了由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的重要特征。生產高度集中和資本大量積累的趨勢充分顯現,工業巨頭們在各行業開始形成壟斷。為了在競爭中屹立不倒、抵抗經濟危機影響,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融合,使得這種壟斷更加牢不可破。壟斷財團的興起造就了一批富可敵國的家族,卡耐基的鋼鐵托拉斯、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國,均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據估計,到1890年,美國前1%的家庭手握著美國國民財富的半數以上。一旦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如何有效地花錢反而成了比如何更多地賺錢更加困擾富豪家族的問題。建立在雄厚物質基礎上的慈善基金會,成為這些富裕家族理性“散財”、提升名望的最終“歸宿”。

(二)社會矛盾

二十世紀初,貧富差距迅速拉大造成了社會不公平程度加深,暴露出純粹的自由市場競爭無法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弊端,市場失靈的產生亟需外部力量進行糾正。然而,美國一貫的“小政府”傳統和人們對于政府能力的不信任,使得政府無法發揮好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了對民間力量開展慈善事業的制度需求。富豪家族作為最有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的主體,理所當然成為了社會期待的制度供給者。“進步主義”運動更是給富豪家族施加了強大的社會壓力,以強硬的態度將富豪家族推到了制度供給的前線。然而,最有希望承擔起社會責任的富豪家族,卻由于社會的反感,無法借助已有的慈善機構發揮力量,只好自己成立家族慈善基金會,開展慈善捐贈和慈善項目。如洛克菲勒由于長期背負罵名,并不容易找到接收他捐贈的慈善機構,只好自己出資直接對教堂、學校、醫院等進行捐贈;隨著捐贈數額的提高和捐贈項目的增加,他逐漸意識到為了更有效地開展慈善活動,“需要建立一個處理這些慈善事務的機構,就像生意上的業務機構一樣”,于是他帶領家人成立洛克菲勒基金會,以更加制度化的有效方式開展慈善事業,將家族慈善事業發揚光大。

(三)政策制度

稅收政策對于家族慈善基金會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一方面,從19世紀末開始,美國家族財富的分化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了社會動蕩,為了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安定社會民眾情緒,美國政府自1913年和1916年分別開征了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并逐年提高稅率,驅使美國家族慎重決定留在自己手上的財富比例;另一方面,由于家族慈善基金會扶貧濟困等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許多原本應由政府承擔的責任,為了表示嘉獎及鼓勵這一慈善機構的發展,政府設置了優厚的慈善捐贈與慈善機構稅收優惠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美國家族參與慈善事業。并且,政府嚴格確保稅法中的規定良好實施,不致成為一紙空文。因此,稅收政策亦是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產生的一個積極推動因素。

(四)宗教思想與文化傳統

宗教思想與文化傳統是影響家族創立慈善基金會的內在因素。隨著殖民開發,英國的宗教也隨之傳入美國,《圣經》中的教誨得到了美國人的認同。他們信奉上帝,認為人分“選民”和“棄民”,通過勞動取得財富是“選民”區別于“棄民”的方式。因此,人們接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觀點,認為站在權力和財富頂端的人們是競爭中的勝者,理應得到他們能夠得到的一切以及世人的最高稱贊;而競爭中的弱者則只好承受一切必要的困境。但是,新教倫理中的禁欲主義反對奢侈浪費、揮霍無度,嚴厲斥責將追求財富作為自身享樂目的的行為,認為人一旦擁有了財富,就同時要承擔幫助不幸同胞、為社會做貢獻的責任。只占有財富而不造福人類、服務社會的行為是可恥的。宗教施加在富豪身上的影響迫使他們將剩余的財富用于造福人類。與宗教一樣,美國的文化同樣發源于英國,但并不是對盎格魯-撒克遜傳統(Anglo-Saxon)的簡單沿襲,而是在開辟新天地的過程中逐漸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其中,個人主義和志愿精神推動了家族慈善基金會的誕生和發展。人們深信為后代留下足夠的資本并鼓勵他們自我奮斗,才是有利于他們長遠發展的明智之舉。志愿精神則使得人們在追求個人私利之外,還有著對弱者的同情心和對社會的責任感。

二、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嬗變歷程

家族慈善基金會的起源可追溯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財團家族(如美第奇家族、富格爾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發展。這些大財團家族從事了大量的慈善活動,且家族繁盛上百年,可以看作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先驅。

雖然起源于歐洲,但現代意義上的家族慈善基金會卻是興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此后的一百年里,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增長速度有快有慢,經歷了產生——波動成長——迅猛發展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

圖1 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成立年份(單位:個)

(一)20世紀初至20世紀40年代末:產生階段

20世紀初,在財富積累日趨驚人和社會運動風起云涌的歷史背景下,洛克菲勒帶領家族成員將家族財富用于慈善,于1913年成功創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并引領了一批富豪家族效仿。現代意義上的家族慈善基金會正式走上美國舞臺。富豪家族的舉動引發了政府關于其“名為做慈善奉獻社會、實為服務財團而牟利”的懷疑。1913年,威爾遜總統上臺,就審定基金會與財團之間的界限對基金會發動了“沃爾什調查”(Walsh Investigation)。調查結果是對基金會的指控不成立,反而提高了這些大基金會的聲譽。與此同時,聯邦所得稅和遺產稅制度入法,慈善捐贈開始享有優惠扣除待遇,美國國家稅務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被定為慈善基金會管理部門。先行家族慈善基金會的示范效應與聯邦稅制的確立,激勵了更多的富豪家族紛紛成立家族慈善基金會。據統計,到20世紀40年代末,家族慈善基金會的數量增加到了479家。

(二)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末:波動發展

二戰之后,隨著經濟的復蘇,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實力不斷擴大,活動領域也擴展到了美國境外。政府害怕慈善基金會從事“非美或顛覆性活動”,于1951-1955年間發起“里斯及考克斯調查”(Reece & Cox Investigation),最終指控仍然不成立,反而鞏固了基金會的聲譽。社會輿論盛贊慈善基金會的功勞、批評政府的猜忌。1950到1969年間,在良好的經濟環境和輿論氛圍中,家族慈善基金會新增2093家。值得一提的是,政客家族也開始參與其中,如連任哈定、柯立芝、胡佛三屆政府財政部長的安德魯·威廉·梅隆(Andrew William Mellon)與其家族在1969年成立了慈善基金會。

然而,政府內部對于基金會的顧慮并沒有打消。1961年,針對慈善基金會設立目的是否為避稅的“帕特曼調查”啟動,最終將社會輿論扭向不利,政府也開始采取嚴苛的措施。1969年,政府出臺《稅制改革法》,對慈善基金會施以了眾多限制條款。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爆發,美國陷入了自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能源匱乏;越南戰爭失敗的創傷,使得美國經濟困境更是雪上加霜。在社會輿論不利、法律政策收緊與經濟低迷衰退的作用下,1970到1979年間,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發展呈現低迷態勢,僅新增538家。

(三)20世紀80年代至今:迅猛發展

1981年1月里根上臺,采用寬松的經濟政策,大幅降低遺產稅和個人所得稅稅率,并削減政府在福利領域的開支,意在讓市場機制自行修正所面臨的問題。里根經濟學在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國經濟快速發展。政府在福利領域的后退,給家族慈善基金會的發展留下了更多的空間,蓬勃的經濟發展也促進了家族慈善基金會的發展,1980到1989年間新增數量達4117家。進入90年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大發展在造福經濟的同時,催生了比爾·蓋茨、比爾·休利特、戈登·摩爾等一批新貴家族。他們也自發追隨起前輩的腳步建立家族慈善基金會。同時,政客家族的貢獻也毫不遜色,如連任三屆紐約市市長的布隆伯格與其家族于2006年成立的慈善基金會。值得稱道的是,許多來自中產階級的普通家族也紛紛建立規模不大的家族慈善基金會,為身邊的社區和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這使得1990到1999年間,新增家族慈善基金會高達13345家。

歷經百余年的發展,家族慈善基金會已經成為美國慈善基金會的重要組成,占領了美國慈善基金會的半壁江山。2010年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數量約為38671個,占獨立基金會49%,占全部慈善基金會45%;捐贈總額由2000年的113億美元上升到206億美元,在獨立基金會中占比由53%持續上升至63%,在全部慈善基金會中的占比為42%;資產規模約為3000億美元,在全部獨立基金會中的占比為51%,在全部慈善基金會中占比為42%。這說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民以家庭為單位參與慈善,將其作為家庭成員共同的、有意義的習慣甚至事業。美國人民有著良好的慈善意識,在2013年世界捐贈指數中位居第一。

三、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運行機制

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發展幾經波折,期間不乏爭議與質疑。盡管如此,有關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制度卻在不斷完善,并已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運行機制。

(一)管理模式

根據家族慈善基金會的發展階段以及參與主體的不同,其管理模式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類:

1.由設立家族管理

建立之初,大多數家族慈善基金會采取由設立家族進行管理的封閉模式。此外,小規模家族慈善基金會,受到成本限制,人員較少,也多由設立家族直接對其進行管理。這種完全由設立家族管理的模式優勢在于結構簡單,靈活性高,適應力強;能夠保證慈善基金會完全按照家族的意愿運行,決策往往比較迅速;由于家族成員不從慈善基金會領取薪酬,管理成本較低。缺點則在于家族成員的經驗和能力有限,很難保證慈善基金會資產管理的有效性和慈善項目運作的科學性,一旦經營管理不善,無法良好地發揮慈善基金會的作用,甚至會大大縮短慈善基金會的壽命。

2.由專業理事會管理

聘用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組成理事會對慈善基金會進行管理,是目前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流行的管理模式。為了進一步完善管理,使得家族慈善基金會的運作更為科學有效,其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往往會進行結構調整,吸納更多專業人士進入理事會,從而由家族成員單一決策轉變為家族內外部成員集體決策。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家族外部成員往往在相關的政府、企業或非營利組織任職多年,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能夠保證慈善基金會順利運營;家族成員與專業人士共同對慈善項目的選擇、開展和慈善資金的管理、流向進行決策和監督,能夠避免由于家族成員的非理性偏好或外部錯誤信息等原因引起的失誤。然而聘請專業人士往往需要給他們許以不菲的薪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族慈善基金會的人力成本。

3.由金融機構/慈善管理公司管理

即創立家族將家族慈善基金會委托給專業金融機構或慈善管理公司進行管理。這些家族慈善基金會的設立家族由于家族成員沒有經驗或精力管理基金會,或者希望家族慈善基金會能夠得到更好的管理,故而采用外包的方式對基金會進行管理。進入新世紀,許多私人銀行、家族辦公室和咨詢公司等金融機構都將慈善服務納入了財富管理的業務范疇,專門為家族提供慈善咨詢和慈善服務的慈善管理公司也應運而生。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成立于2002年的洛克菲勒慈善顧問機構(Rockefeller Philanthropy Advisors,RPA)和甲骨文資本集團(Oracle Capital Group)。這些專業的金融機構或慈善管理公司,為家族成員無暇或無力打理慈善基金會的情況提供了服務便利。

(二)籌資方式

美國家庭有著良好的慈善捐贈習慣。有關統計分析表明,大約3/4的美國家庭每年都會進行平均1800美元的慈善捐贈,大約相當于家庭總收入的3.5%。2012年,美國共有1.58億人進行了慈善捐贈,占全國人口的62%,捐贈人數居世界第二(僅次于印度)。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創立家族,既有富可敵國的商人家族,如洛克菲勒家族、福特家族、比爾蓋茨家族等;也有聲名顯赫的政客家族,如安德魯·威廉·梅隆家族、布隆伯格家族等;更多的則是來自醫生、律師、企業高管等行業的普通富裕家族。前兩種家族的財力雄厚,他們建立的家族慈善基金會更加廣為人知;后一種家族建立的慈善基金會規模較小,活動范圍有限,常常默默無聞。但實際上在美國,后一種家族才是設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主體。

家族慈善基金會的資金全部或主要來自于家族財產,有的通過死后遺產捐贈建立,有的通過生前現金捐贈或股權捐贈建立;家族慈善基金會并不主動對外募集資金,只是偶爾吸收外部捐贈。

(三)活動領域

圖2 2010年美國大型家族慈善基金會捐贈領域分布

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活動領域廣泛,包括醫療衛生、教育科研、公共服務、文化藝術、人權保障、環境保護、宗教事務和國際事務等等。從捐贈數額來看(圖2),對美國大型家族慈善基金會而言,最多的慈善資金被用于醫療衛生領域(26%)和教育領域(25%),公共服務領域(human services)次之(12%),公共事務或社會利益領域(public affairs/society benefit)、藝術和文化領域第三(9%)。

(四)運作方式

與一般性慈善基金會相似,家族慈善基金會多采用資助或資助與項目運作并行等兩種方式。

1.資助型

從功能上講,慈善基金會是慈善資金的籌集者、經營者和撥付者,是慈善捐贈和受助對象之間的重要橋梁,一般并不承擔具體慈善項目的運作。大部分家族慈善基金會也采取資助其他非營利組織的方式運作。總體來看,家族慈善基金會多通過資助具體項目而非直接對人進行現金資助。這反映了家族慈善基金會關于“授人以漁”的共識:慈善的目的不是暫時的救助,而是要從造成困境的根源上著手進行改變。他們傾向于資助各種改善人們機會不平等的項目,如控制和緩解疾病疫情、改良農業生產、改善生態環境、提供教育資源等等。對亟需錢款支持的弱勢群體和學生,家族慈善基金會也會慷慨資助。

2.資助與項目運作型

有一些實力強大的家族慈善基金會,除了資助其他非營利組織以外,還自行運作一部分慈善項目。如洛克菲勒基金會在1913年成立后,立即建立國際衛生部,合并此前成立的、進行鉤蟲病防治的衛生委員會(Sanitary Commission),并將其作為基金會創立之初最大的工作重點;國際衛生部在1932年首先進行職業病和精神病等新興學科的研究、在1937年成功分離出黃熱病的疫苗等,在醫療衛生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直到194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之后,原來洛克菲勒基金會所從事的該領域才逐步被接管。

綜上,不同于其他慈善基金會,家族慈善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于家族財富,并不涉及企業或政府的直接資金投入,一般也不吸收其他渠道的慈善捐贈,且一般由家族成員參與管理運行;不同于救濟性慈善機構,家族慈善基金會雖然也承擔具體慈善項目的運作,但主要采取資助其他非營利組織的方式運作。

四、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功能評析

歷經百年,家族慈善基金會已成為傳承家族善念、合理使用家族財富,以及推動美國教育、科學、醫療等領域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凝聚家庭,傳承家族慈善理念與事業

家族慈善基金會作為一項家族事業,對家族本身而言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性。不同于家族企業可能引發家族成員之間的爭權奪利、彼此猜忌掣肘,家族慈善基金會能夠集合家族成員內心最純凈的力量,共同為家族的永續傳承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而不懈努力。

1.增強家族凝聚力

美國文化中,家族成員作為個體的獨立性被充分強化,子女自成年起就必須脫離家族、獨立生活。綿延數代的家族,由于代際之間較為疏離的關系,更是很難保持家族的凝聚力。而在家族慈善基金會每年數次的理事會會議上,家族成員有機會齊聚一堂,討論慈善基金會的發展目標,總結慈善項目的實施進展,在管理慈善基金會的同時,家族成員的感情也得到了維系。為了將這份慈善事業發揚光大,將家族榮耀世代傳承,家族成員產生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家族事務的興趣,被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因此,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存在,增強了家族的凝聚力,使得成員之間和諧共處。

2.激發家族成員道德共識

相較而言,不參與慈善事業的人懶惰又自私,并且目光短淺——他們剝奪了生命中可以獲得的最大快樂,放棄了自己改造世界的機會。許多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后代,生來就備受世人關注,注定無法像普通人一樣地生活,巨額財富并未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家族慈善基金會的設立,引導家族成員加入到慈善事業之中,為他們提供一個道德平臺,用自己的財富讓社會發生變革、為他人帶來快樂,從而獲得內心的幸福、實現人生的價值。家族慈善基金會激發家族成員達成了“給予即快樂”的道德共識,凝聚了家族的道德力量,使得家族慈善事業長盛不衰。

3.提升家族社會地位

家族財富的積累,往往伴隨著種種非議,并不全是人們的“仇富”心理作祟,也有“資本必定吸血”給人們帶來的本能反應。以財富管理者的身份自處,將家族財富回饋于社會,家族慈善基金會能夠為家族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以洛克菲勒家族為例,百余年前,他們富可敵國、權勢遮天,卻時刻受到不利輿論的煎熬;時至今日,他們雖然依舊掌握美國石油、金融等多個行業的命脈,在生意場上依舊精明狡詐且唯利是圖,人們卻對這個家族充滿敬意。究其根本,家族慈善基金會對社會做出的卓越貢獻挽救了家族的聲譽,使得家族的社會地位得以提升。

(二)施行善舉,推動社會發展

洛克菲勒指出,貧苦無依者和老弱病殘總是很容易使人動情、激發人們的善心,而揭示病源尋找療法的醫學工作者卻往往煞費苦心也難以得到資金上的援助。善良的捐贈者們多傾向于救急救窮、對弱者慷慨解囊,緊迫性看似較低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改良等項目則較難激發他們捐贈的積極性。家族慈善基金會資本雄厚,既可以大力實施改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的項目,也具備足夠的能力在難以集聚慈善資源的領域縱深發展,從源頭處對世界進行改造,推動社會發展。

1.教育領域

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創始人和管理者都是各行業的精英。他們中雖然有些人并沒有接受或完成正規教育(事實上,這些人仍然通過自學的方式達到了很高的知識水平),對于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卻是一致的。他們認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優勝劣汰,同時也相信可以通過教育來改善機會公平,打通劣質人群向優質人群的上升渠道。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也反映出“學習和知識能夠使世界變得更加適宜居住”的美國信仰。因此,許多家族慈善基金會將教育作為首先涉足的慈善活動領域。福特基金會致力于為學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1951年,成立“教育促進基金”和“成人教育基金”兩個機構,專門資助教育項目,成立頭兩年累計資助已過億;20世紀60年代,基金會為60多家學院的師范生提供獎學金,鼓勵培養師資;2012年,335家高校的學生得到了“福特學者獎學金”的資助。

2.科研與文化領域

家族慈善基金會對于教育事業的熱愛,也延伸到了科學研究和藝術文化領域。第三次工業革命推動了美國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展,鞏固了美國在當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科學技術對于美國富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進文明進步作為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宗旨之一,傳播文化、發展藝術也是其題中之義。為了幫助人們增進對世界和自身的了解,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家族慈善基金會對許多科研和文化項目進行了資助。洛克菲勒基金會前期以醫學和農業為工作重點,資助了許多醫學研究和農業研究項目;1936年福斯迪克任會長期間,正式將人文和社會科學列入重點,三四十年代基金會對于美國戲劇和文學的發展貢獻卓越;1963年,基金會在社會科學和文化領域的捐贈總額已達到同期自然科學領域的一半。

3.醫療衛生領域

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常常將社會苦難產生的主要根源歸結為疾病。沒有強健的體魄,再高的文化水平和技能都無法得到施展;貧困人群罹患疾病,更是使其生存環境雪上加霜,整個家庭都將遭受致命打擊。此外,與教育一樣,健康水平也是保證機會公平的條件之一。約翰·洛克菲勒相信“健康為人類福利之本,發展醫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弗雷德里克·蓋茨也表示“倘若科學和教育是文明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那么健康就是心臟”。對非洲醫療衛生環境之惡劣的親眼目睹更是直接促成了比爾·蓋茨夫婦成立基金會。為改善本社區、本地區、本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醫療衛生狀況,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開展了不勝枚舉的項目。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全球衛生計劃致力于開發經濟實用、藥效突出的疫苗、藥物和診斷手段,為最需要的人群提供醫療幫助。1994年至今,基金會已經在全球衛生計劃上投資超過130億美元,約占該慈善基金會累計捐贈總額的60%。

4.關注弱勢群體

在社會福利領域,同樣存在木桶效應,一個國家福利水平的高低并不取決于經濟狀況好、健康水平高的人群的福利水平,而更多地要看窮困潦倒、病痛纏身、在社會上難以立足的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在美國,叢林法則之下的失敗者,難以從國家獲得足夠的保障,生存狀況十分惡劣。為了提高國民福利水平,使弱勢群體不至于被繁華的世界遺忘,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承擔起了拯救這些落魄同胞的責任。創立于1956年的澤勒巴赫家族基金會開展了“改進人類服務系統”“移民和難民”“加強社區建設”三大項目,其救助對象包括弱勢兒童和家庭、移民和難民以及貧困社區民眾。2012年,該家族慈善基金會在這三大項目上的捐贈額分別為155萬美元(31%)、131.85萬美元(26%)和75.2萬美元(15%),占所有慈善項目捐贈總額的72%。

5.社會改良領域

除了以上領域,美國家族慈善基金會還在改良社會大環境方面做出了努力,力求使社會更加和諧、使世界更加宜居。

農業改良問題:饑饉問題向來是貧困問題要解決的關鍵,也是慈善事業十分關注的領域。如果糧食短缺,食物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人類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生命因此就將受到威脅。多年來在貧困國家和地區防治疾病的經驗,使得洛克菲勒基金會意識到許多疾病、衛生保健問題與饑餓相關,而這些問題會導致貧困的加劇,因此要消除貧困,關鍵在于改良農業,使糧食大幅度增產。與洛克菲勒基金會一樣,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也實施了一系列農業改良與開發項目,與當地政府和機構合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帶來了福音。

人群歧視問題:雖然性向、膚色等有所不同,同性戀者、有色人種等人群與平常人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理應與平常人享有同等權利和機會。哈維·柏拿·米爾克(Harvey Bernard Milk)曾表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無論某些人多么努力,他們永遠無法抹去這句話。這就是美國。”許多家族慈善基金會為這些人群提供保障。伊芙琳和沃特·哈斯基金會對同性戀者的權利提供保障;洛克菲勒家族和福特家族有關注黑人的傳統,長久以來努力為他們維護權益、提高福利。

環境保護問題:環境問題不僅關乎市容國貌,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或設置障礙,更是與人們的健康狀況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許多疾病是由嚴重的環境污染所引發的,保護環境的最終目的仍然是保護人類。因此,環保也是家族慈善基金會的活動領域之一。布隆伯格家族基金會于2011年7月開始對塞拉俱樂部遠離煤炭運動進行為期5年、總額5000萬美元的資助,希望幫助其在2020年前關停美國1/3污染嚴重的燃煤電廠,轉向利用清潔能源。

五、結語

家族慈善基金會作為家族財富和慈善觀念的載體,是家族傳承的絕佳選擇。美國慈善事業歷史悠久,以家族為主體參與慈善的行為更是十分常見。它一方面可以凝聚家族、提升家族地位、傳承家族財富與慈善理念,另一方面又在推動教育、科學、文化、醫療衛生等領域的發展方面卓有建樹。隨著家族慈善基金會的不斷發展壯大,家族慈善得以代代相傳,在整個家族培養良好的慈善習慣,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業之中,不斷發揮多米諾效應,在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慈善氛圍。

中國自古就有家族慈善的文化傳統。人們常常將家族的長盛不衰與家族的累世善行聯系起來,認為前者正是后者的福報所致,并以之作為勸人行善的絕好范例。我國目前的富豪家族基本上處于第一代,《2014年世界超級財富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超級富豪共計1100人,平均年齡53歲,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為后人謀劃家族基業已經到了不得不為的時刻。同時,中國人又有“達則兼善天下”的情結,希望與天下共享自己的成功所得。瑞銀亞太區慈善及價值投資服務主管董黎瀅表示,“目前在家族傳承業務方面,前來咨詢方案的每5個新增客戶中,就有1-2個來自中國內地市場;在家族慈善業務方面,新增一半以上的客戶都來自中國內地。”目前,中國富豪家族財富積累量驚人,財富急速積累帶來的社會不安定感和富家子女不良行為帶來的社會輿論壓力并存,國家對建立慈善基金會行為的政策鼓勵,再加上傳統文化影響下的家庭慈善情結,中國已經在經濟、社會、政策和文化等各方面具備了發展家族慈善基金會的條件。這種符合時代潮流和本國國情的慈善方式,作為家族財富與善念的絕佳歸宿,值得當下中國富豪家族采納,并可成為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99精品|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日韩在线第三页| 欧美在线黄|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99久久99视频| 亚洲第一区在线|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欧美精品另类|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99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欧美在线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制服丝袜亚洲|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99在线视频精品|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欧美影院久久|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97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999在线|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精品91视频|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色视频|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www.亚洲色图.com| 国产综合网站|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在线国产91|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啪啪网|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狠狠操夜夜爽| 亚洲天堂日本|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91视频99|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综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