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君
今天與20年前有什么區別?
如果說最大的不同就是互聯網的出現,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贊同。的確,互聯網在最大限度上改變了我們的辦公模式和生活模式。
同樣,20年前在我國剛剛起步的公益慈善事業,經過了相當長時期的緩慢發展,到近年來井噴式的爆發,與網絡的參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網絡一旦聯結網民心、凝聚大眾愛,它煥發的力量將是驚人的。互聯網開啟了公益事業的平民慈善時代,成為中國公益事業的重要推動力。作為互聯網公益平臺的領軍者,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淘寶公益在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愛在一起
2007年6月16日騰訊公益網悄然上線,十天后的6月26日,騰訊成立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第一家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秉承“致力公益慈善事業,關愛青少年成長,倡導企業公民責任,推動社會和諧進步”的宗旨,致力于互聯網與公益慈善事業的深度融合,通過互聯網領域的技術、傳播優勢,締造“人人可公益,民眾齊參與”的公益2.0模式。在推動網絡公益新生態建設的同時,倡導“精彩生活,分享愛”的公益價值觀,創建起基于“最透明的公益行為、最開放的公益伙伴、最創新的公益實踐、最全面的公益資訊”的騰訊公益矩陣。
騰訊樂捐計劃:樂捐是騰訊推出的公益項目自主發布平臺。其核心是提供網友在網絡求助、公益組織認領該求助、在線籌款、項目反饋、公眾監督等“一站式”服務。個人用戶可通過該平臺選擇自己喜歡的公益慈善項目,自主選擇捐款金額,進行捐款。有公募資格的公募組織,可通過該平臺為自己的公益項目籌款。截至2015年3月25日,樂捐平臺項目統計:募款中項目423個,執行中項目968個,已結束項目841個。
騰訊月捐計劃: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騰訊公司捐出2300萬元,同時愛心網友通過網絡捐款平臺捐款2300多萬元,共計4600多萬元。但沒發生重大災難時,網友捐款額立刻大幅回落。這種基于單一事件的爆發性捐款不可持續,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公益事業的發展。相比之下,在公益制度和文化更為成熟的香港,個人捐款占九成以上,其中大部分來自穩定的每月或者每季度捐贈。因此,2009年5月汶川地震一周年時,騰訊正式推出旨在培養網友常態捐贈習慣的騰訊月捐。騰訊愛心網友通過每人每月10元錢的小額持續捐款形式,自主選擇愿意支持的公益慈善項目,長期關注、方便快捷地支持和參與公益慈善實踐。2010年,參與網友突破50萬;2011年,突破100萬;2013年,突破1000萬。現在,騰訊月捐已成為騰訊公益的核心產品。
為了對網友進行愛心回饋,開通月捐的網友可以獲得專屬的愛心關懷和鼓勵。騰訊月捐為捐款網友設計的包括愛心圖標、月捐徽章、“愛心果”禮包、彩貝積分、微博勛章、愛心QQ秀、財付值、游戲禮包以及公益成長體系等系列在線公益產品,被月捐網友稱為時尚公益的“七種武器”。如今參與公益活動、積累愛心積分、掛公益圖標和公益徽章,成為億萬網友的追求與時尚。
騰訊微愛計劃:騰訊微愛是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面向公益組織發展的立體成長體系。其核心機制是:騰訊基金會通過微愛開放平臺,整體提供資金、資源、資訊的全方位支持,促進民間公益組織、優秀企業、公益領袖、愛心網友、社會志愿者的正向互動,共同致力于推動中國公益事業的良性發展。騰訊微愛計劃開發的項目有:微愛開放平臺(所有在騰訊公益平臺注冊,希望使用互聯網產品服務和提升新媒體運用能力的民間公益組織都可以申請)、微愛公益智庫(公益組織可以得到導師團的指導、參與網絡培訓在線學習、進行培訓交流活動等)、微愛成長計劃(通過網絡競播與新媒體介質輸出,獲得3—5萬元的機構成長資金支持)、年度微愛之星(在每年參與該計劃的公益組織中,根據新媒體傳播、年度籌款情況,并綜合導師團的評價與行業專家的評估,評選出獲得10萬元及20萬元資金支持的公益組織)。
筑夢新鄉村:2009年6月,騰訊公益宣布投入超過5000萬元啟動“騰訊新鄉村行動”,以五年為期“筑夢新鄉村”,定點云貴兩縣一州(貴州黎平縣、雷山縣,云南迪慶州),用互聯網企業的公益模式和媒體視角“重估鄉村價值”。借助騰訊網絡資源、平臺優勢、媒體號召力及影響力,以城市文化的善意輸入和鄉村價值的有效輸出為原則,探索實踐互聯網企業助力西部鄉村教育、文化、環保、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筑夢樂園·鄉村幼兒班、夢學堂·多媒體教室捐建、筑夢獎堂·夢想成真激勵計劃、一起去支教等文化輸入解決方案,讓受幫扶地超過十萬百姓受益。
騰訊“益行家”:該項目是號召公眾通過線上公益捐贈,參與線下徒步行走的大型年度品牌公益項目。2015年,第二屆騰訊益行家啟動在即,將更加開放和具有全民參與性。2015年3月至8月,公眾只須要在騰訊樂捐平臺選擇支持的公益項目,完成10000元籌款目標,就可以4人組隊的方式參加線下100公里益行挑戰賽。2014年首屆騰訊益行家聯合全國15所知名高校,號召在校大學生及往屆校友,4人組隊,參與為期兩個月、為100所“益行運動場”募集善款的比賽,每所高校的籌款冠軍隊伍可獲得在西藏林芝舉行的益行越野挑戰賽參賽資格。最終,逾1000名“益行家”發動58969名愛心網友,籌集243.29萬元善款,在全國8個省份落成130個“益行運動場”;18支籌款優勝隊伍親歷林芝,經過3天的徒步穿越、越野挑戰角逐出“2014年益行家年度總冠軍”。
阿里巴巴淘寶公益基金:讓愛遠航
淘寶公益基金是由淘寶網2010年9月捐款1000萬元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設立的專項公益基金。“淘寶公益基金”的基金來自淘寶網和淘寶網員工、會員、客戶、合作伙伴的捐贈。該基金依托淘寶網巨大平臺,為淘寶會員、網商及公益機構的購買、捐贈、銷售、求助、活動等行為提供最快捷的通道。
魔豆愛心工程:“魔豆愛心工程”是淘寶公益基金的品牌公益項目,是一項旨在幫助自強自立的困難母親改變命運的創業項目。它為身處困境的母親提供資金支持、電腦捐助、系統培訓、創業輔導等系統援助。幫助她們在淘寶網上創業,獲得維持正常生活的穩定收入,以“授之以漁”的永續方式替代“授之以魚”的一次性捐助。接受援助的母親被稱為“魔豆媽媽”。
“魔豆媽媽”原本是網友對堅強的蘇州癌癥老師周麗紅的昵稱,她自強不息的事跡感動了億萬網友。為了幫助更多像周麗紅一樣的“魔豆媽媽”,淘寶網聯合中國紅十字會于2006年啟動“魔豆愛心工程”,截至2013年底,“魔豆愛心工程”已經幫助了868位母親。
弱勢群體就業項目:該項目是淘寶公益基金為扶持社會弱勢群體就業而特別設立的項目。項目聯合阿里集團平臺網商為弱勢群體提供就業崗位以及相應崗位的免費技能培訓,以促成就業。項目旨在營造公平就業氛圍,幫助其通過勞動獲得收入及社會尊重,實現自我價值。2013年6月,福州首開先河,參與“網商公益行”,網店集體招收殘疾人。
自強不息我的創業夢:最好的公益不是簡單的物質給予,而是教會一種生存技能、培養一種生活理念。“自強不息我的創業夢”項目就是為鼓勵弱勢群體通過自食其力的方式獲得社會尊重、人生幸福而設立。淘寶公益基金定期向社會征集典型創業案例,對優秀案例進行廣泛宣傳并贈予創業獎金。該項目幫助終年臥病在床的董健、無臂女孩夏虹、冰城失聰小鞋匠宋紅亮、殘疾人羅成鋼等一批身殘志堅的年輕人走上了自立自強的創業之路。
淘寶公益網店:有資質的公益機構可以入駐淘寶網注冊店鋪,出售或拍賣有權處置的物資;直接進行募捐;與關注者、捐贈人交流、互動;招募志愿者;面對數億用戶進行機構及項目的品牌傳播及籌款;與淘寶大賣家合作開展公益活動等。在淘寶公益(gongyi.taobao.com)的主頁面,有公益捐贈、公益義賣、公益拍賣、公益眾籌等欄目,每一個欄目又有不同的“愛心商品”分類,如環境保護、老人關懷、救災備災、動物保護等。這些公益組織通過在淘寶網開網店的形式募捐、與愛心網友進行交流互動,讓網購也充滿了愛心和感動。
微行成就大義,愛心點亮商業。在淘寶乃至整個阿里巴巴平臺,有很多網商也在默默地參與公益,用網商特有的方式向社會回饋傳遞他們的愛心和善意。他們的舉動也許微不足道,卻是對責任、公益最好的詮釋;他們的故事也許平凡,但卻真實、讓人動容。這一點點的感動,匯聚成這屬于網絡新時代最特別的正能量!“公益寶貝”計劃就是網商捐獻愛心的平臺。賣家在上架寶貝的時候自愿參與公益寶貝計劃并設置一定的捐贈比例,在寶貝成交之后,會捐贈一定金額給指定的公益項目,用于相關公益事業。除此之外,網商還可以為經過專業機構崗前培訓的殘疾人提供客服、美工類崗位,幫助他們實現就業和自身價值,也可以報名成為當年度“魔豆愛心工程”開展城市的面試評委,以專業的角度為魔豆媽媽們在淘寶創業提供幫助。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店鋪中設置公益廣告模塊,為公益活動或項目提供推廣支持的全新公益模式。
互聯網公益平臺承載了網民精彩的公益生活,他集結全社會資源,凝聚全民力量,動員社會大眾都來關心和參與公益事業,讓大眾真正地成為公益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