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襪子,被稱作是穿在腳上的服飾用品。夏、商、周三代的“角韈(wa)”應該是用獸皮制作的原始襪子。隨著紡織品的出現,襪子又由獸布發展到用布、麻、絲綢制作,“韈”也相應地改為“襪”,最后步步簡化為我們所說的“襪”。按原料分,有棉紗襪、毛襪、絲襪和各類化纖襪等。按造型分,則有長統襪、中統襪、短統襪等,還有平口、羅口,有跟、無跟和提花、織花等多種式樣和品種。
襪子雖然只是配飾,但從古至今在人體保暖和裝飾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然而,受消費習慣和觀念影響,人們對襪子質量的重視還遠遠不夠,或者只在乎襪子是否“純棉”。對襪子中關系人體健康的指標則不聞不問。事實上,襪子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其眾多質量問題暗藏“殺機”,不信你看。
一大波問題產品來襲
4月9日,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其官網通報2014年廣東省襪子、包裝機械等20種產品定期監督檢驗質量狀況。其中,襪子產品質量定期監督檢驗結果顯示,不合格產品發現率為17.5%。
本次檢驗了廣州、深圳、汕頭、佛山、韶關、惠州、東莞、中山、肇慶、順德等10個地市(區)96家企業生產的襪子產品200批次。依據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FZ/T 73001—2008《襪子》、FZ/T 73031—2009 《壓力襪》、FZ/T 73030—2009 《針織襪套》、FZ/T 73037—2010《針織運動襪》和經備案現行有效的企業標準及產品明示質量要求,對襪子產品的纖維成分及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耐洗色牢度、橫向延伸值等10個項目進行了檢驗。
檢驗發現35批次產品不合格,涉及pH值、耐洗色牢度、纖維成分含量、橫向延伸值等4個檢驗項目。其中,纖維成分及含量不合格問題最為突出,有28批次纖維含量與產品明示不符。其中包括:一批次標注由中山市仙蒂化纖織襪有限公司生產,生產日期或批號為“3211”的“仙蒂”超薄天鵝絨短襪;一批次廣州市稻草人服飾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為“3008”的“MEXICAN稻草人”精梳棉四季男襪;批號分別為“511413005” 和“511413009” , 生產廠家為廣州市鯤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兩批次運動男襪和廣州市小豬班納服飾有限公司生產的,批次號為“124304079”,商標為“小豬班納”的童短襪。
本次檢測中,有4批次產品的pH值項目不合格,生產企業名稱(標稱)涉及廣州英愛貿易有限公司、深圳市伊云襪業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區里水蕾迪斯織造制衣廠、佛山市南海京妮織造廠。
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已責成相關部門對本次定期監督檢驗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企業依法進行處理。
“英愛”很忙,“伊云”應答
得知消息后,記者就此次被抽查企業中問題較為突出,但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品牌和企業進行采訪調查,以追蹤問題產品的來龍去脈。
pH值是紡織品基本安全指標,貼身衣物pH值的高低直接影響人體酸堿度的平衡,pH值不合格,可能引起皮膚瘙癢或者刺痛感,兒童皮膚嬌嫩,受其影響可能更大。該項目不合格,可能是生產企業用了不合格的染料或者在水洗等后處理環節出現了漏洞。
此次被抽查中,廣州英愛貿易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為“1014026032144031”的“英氏”品牌長筒襪pH值不合格,該品牌市場定位中高端,所售產品價位高且廣受消費者認可,在麗嬰寶貝等多家母嬰用品專賣店均有該品牌的服飾銷售。
4月16日,記者撥打了英愛公司總機電話,接聽者為前臺服務處的一名小姐,記者說明致電來意后,該前臺小姐表示必須實名制轉接。
記者詢問:“是所有媒體都必須實名制轉接嗎?貴公司沒有負責媒體采訪的公關部門嗎?”
該小姐表示:“有公關部門,但一般情況下都必須實名制,否則無法轉接。”
記者詢問什么情況下才能夠轉接,該小姐片刻猶豫后,再次詢問記者想要采訪什么事情,一聽到記者說是有關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問題,該小姐更加堅決地表示:“沒有辦法轉接。”然后匆匆掛上了電話。
之后的幾個小時內,記者多次撥打總機電話,每次的回應都是同樣的“總機忙線中”。
記者只好加強搜索范圍,找到了英愛另一個總機號碼、招商部門的手機號碼和客服,嘗試撥打后,招商電話和客服均無人接聽。出乎意料的是,一名小姐接聽了記者撥打的另一個總機電話,在記者大致說明身份后,該小姐幫記者轉接到了公司法務部門。
法務部的雪小姐接聽了電話,她表示:“這個事件應該是傳播中心負責,你找傳播中心的崔小姐,不過她今天外出不在,你明天再打吧。”
第二天,記者再次打電話給英愛公司傳播中心的崔小姐,但電話撥打多次均無人接聽。
于是記者再次打電話到前臺服務處詢問情況,前臺小姐表示:“可能她這會兒不在工位上,你稍后再打吧。”
然而,兩天內,記者多次嘗試撥打該電話,該電話卻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由于發稿日期受限,此次采訪無果而終。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的電話是有意為之或者是正好趕上都沒有人,記者不得而知。
4月16日,與英愛公司一起,記者還撥打了另外三家生產出pH值不合格產品的廠家電話。其中,只有深圳市伊云襪業有限公司就此事件給出了積極回應。
佛山市南海區里水雷迪斯制造制衣廠官網公布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南海京妮制造廠官網則沒有公布聯系電話等相關信息,只在阿里巴巴母嬰板塊的童襪產品信息中,標注著“產品已下架”字樣,這兩個廠家的采訪只好就此作罷。
伊云公司負責人表示:該批次襪子的pH值比國家規定的安全范圍超出0.3,產生問題產品的原因是,工作人員在最后一道水洗工序中不小心出了問題。
“這批襪子是2013年10月生產的,只生產了一批次就停產了,總數不多,一共幾百雙,在發現問題之前只銷售了一小部分。去年12月,正值該批次襪子的銷售旺季,質監部門查出問題后,我們就停下來不再銷售了。”該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還表示,目前,還沒有銷售出去的產品已經全部銷毀,至于銷售出去的,消費者要是在穿之前經過水洗,也不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沒有辦法采取相關召回等措施。
“前年賣出去的襪子,有的消費者可能早就穿過時扔了,找都找不到了。”該負責人說。
記者詢問公司是否因此事件有相應整改措施,該負責人說:“在生產原料的比例方面有所調整,并且,每批次產品在生產前都是打樣,經過檢測沒有問題才開始大批量生產。”
“稻草人”不講話,“小豬班納”不理會
纖維含量反映產品的內在特征和價值取向,紡織品的纖維成分和含量多少,往往影響其價格和穿著的舒適度。比如,一件純羊絨的大衣和一件只有50%羊絨含量的大衣,在價值上大相徑庭。因此,纖維含量與產品吊牌所標注的明示值不符,不但不能正確指導消費者,還有欺騙消費者之嫌。
同樣是4月16日,記者分別致電此次被查出纖維含量與明示不符產品的廣州市稻草人服飾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小豬班納服飾有限公司,這兩個品牌受市場認可度較高,尤其是“小豬班納”,在兒童服飾領域具有一定知名度。
記者首先撥打了“稻草人”生產廠家官網公布的電話號碼,幾次嘗試后,一名女士接聽了電話,記者說明身份和致電來意,希望該女士聯系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
該女士說:“我們是很小的公司,以前沒有接受過采訪,我也不知道應該由誰負責。”
記者:“能否找一下你們領導?”
女士:“不好意思,我們老板出差了。”記者本想詢問該公司老板的手機號碼,該女士已經匆忙掛了電話。隨后,記者多次嘗試撥打該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記者另辟蹊徑,找到了“稻草人”招商部朱國仁的聯系方式。
撥通電話后,朱國仁表示:“我在外面出差,要兩個月才能回去,不知道這個事情,而且我也不管這塊。”
記者:“誰管這塊,能否給一個聯系電話?”
朱國仁:“你還是打公司電話吧,我是跑銷售的,也說不清楚誰管這個事。”
記者追問:“能否給一下老板聯系電話。”
朱國仁拒絕不給,之后掛了電話。之后,連續兩天,記者撥打上面兩個已經撥通過的電話號碼,公司總機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朱國仁也是一直處于“通話中”。
對方拒絕接受采訪的態度已經很明顯,記者只好放棄。
對“小豬班納”的采訪則更加不順利。4月16日整整一天,記者嘗試多次,廣州市小豬班納服飾有限公司的官網一直無法打開,聯系方式也無從去找。
之后,經過大量搜索,記者找到了該公司前臺電話和招商服務熱線。
4月17日,記者撥打前臺座機,幾次嘗試,電話均無人接聽。
為此,記者假裝加盟商,通過招商部服務熱線,獲得了該公司招商部吳經理的手機號碼。
第一次打通吳經理電話,記者并沒有說明身份,只找他詢問了公司辦公室的聯系電話,結果經吳經理證明,記者之前所打電話是對的。
“應該有人啊,怎么會沒人接呢?”吳經理表示詫異,讓記者多撥打幾次。
然而,記者多次嘗試,還是失敗。于是,記者再次給吳經理打電話,說明致電來意,希望他幫忙聯系。
聽到記者打電話的目的后,吳經理的態度由晴轉陰,詢問記者:“你這樣打電話是什么意思?我們產品都是經過檢驗才上市的,怎么會有質量問題?”
記者:“這批次產品不合格,質監部門已經在官網上發布了消息,相信也跟你們公司核實過了。我們只是想了解這批產品最終的去向,沒有別的意思。”
吳經理:“我是加盟這塊,不負責那塊。”之后匆匆掛了電話,就此,小豬班納的采訪也無果而終。
鯤躍體育三拒絕
曾經一段時間,361°廣受國人追捧。廣州鯤躍體育用品因為是361°體育用品廣東省總代理商而在行業內較有知名度。
此次抽查中,該公司一共兩批次的運動男襪纖維成分及含量不合格。
記者撥打該公司前臺電話,前臺小姐接聽電話,詢問記者是關于什么問題的采訪,記者予以詳細說明。
該前臺小姐說:“我們公司這邊只負責銷售,所有產品的生產問題都歸福建那邊管,你打那邊電話吧。”
記者詢問:“能否給我一下福建那邊的聯系電話?”
該小姐拒絕給記者電話,說平時不會跟那邊有對接,讓記者直接上那邊公司的官網查詢,之后直接掛了電話。
該前臺小姐所指的“福建”那邊,實際上就是福建361?生產廠家,但由于此次問題產品并沒有標注商標名稱,該前臺小姐也沒有明確給出那邊電話,記者還是決定從鯤躍開始采訪調查。
同一天,第二次、第三次......給這位前臺小姐打電話,電話均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直到第二天,記者才再次打通了該公司前臺電話,前臺表示:“負責產品的同事去外地開會,過幾天才能回來”。但好在,該前臺小姐給了這位“負責人”的手機號碼,說:“具體問題問他就行。”
如獲至寶,記者隨即撥打該手機,該男士冷冷地詢問:“哪里?”
記者說明身份和致電來意后,只聽到電話那頭已經斷了線。
記者以為信號問題,再次撥通電話,一樣冷冷的詢問和一樣的斷線。
隔了兩天,記者再次撥通該手機,該“負責人”仍然問:“哪里?”一聽到記者身份,該“負責人”二話沒說掛了電話,記者沒有再懷疑是線路問題,采訪至此告一段落。
記者后記:
走訪市場不難發現,市場上的襪子質量的確參差不齊,價格也各不相同。部分地攤上,一雙長筒襪的價格能低到幾塊錢,而看上去同樣的襪子,在商場則需要幾十塊甚至上百塊錢。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大量地攤上銷售的襪子屬于三無產品,根本沒有辦法辨別纖維含量,有的甚至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很有可能是產品含有甲醛或者染料不合格。
當然,價格貴也不能保證產品質量萬無一失,很多大型商場的襪子等紡織品也被屢屢查出質量問題。目前,監管部門雖然在逐年加大監督抽查力度,但還沒法杜絕問題產品的產生。要想杜絕,源頭是生產企業,唯有企業本著良心做產品,市場上才不會有問題產品,但是,當下很多小微企業質量意識還無法達到這一步。因此,筆者只能提醒消費者,提高質量意識,即使小小襪子,也要注意其潛在的質量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