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風明
莫讓朋友圈拉票傷了孩子
● 秦風明
“請幫我的侄女XXX投一票,拜托了!”“孩子參加才藝大賽,麻煩幫忙投一票!”“希望朋友支持一下我的孩子”……如今,在微信朋友圈里,家長們為孩子參加各種比賽評選拉票的信息比比皆是,雖然投票只是舉手之勞,可是拼人脈、靠關系得來的評選結果不但有失公允,反映不出孩子的實力,而且還有為商家做廣告的嫌疑。
近日,筆者的同事為3歲的女兒報名參加了太原市某公司主辦的“快樂寶貝”大賽,說是比賽,其實只需要曬出孩子的照片,然后進行微信投票,票數最高者勝出,勝出者可獲得一定價值的獎品。在參加比賽的小選手中,筆者看到還有不足半歲的小嬰兒,而各種才藝秀和童星比賽,恰恰讓不少家長認為是鍛煉孩子的好機會。因此,微信朋友圈也就成了家長們為孩子拉選票的戰場,以一擴十、十擴百的“傳銷”方式,從熟人社交圈到非熟人社交圈,為孩子刷票。
在生活中,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都寄予了各種期望,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無非是想給孩子一種全方位的鍛煉,包括開拓眼界、培養自信、磨練自我等等,其結果也應該是“勝固可喜,敗亦欣然”,畢竟,對于孩子來說,只要有參與就肯定會有收獲。當然,這些都建立在活動的公平、公正的基礎之上。給孩子們一個公正的平臺,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見證他們的快樂,這才應該是舉辦活動的真正意義。
對于這種采用“傳銷”式的方法為孩子拉票的行為,筆者既反感又無奈,因為有時礙于人情,不得不為其投票,但是投票次數多了就會造成困擾,每次都需要關注不同的微信平臺,比賽往往還分半決賽、決賽、總決賽等,令人煩惱。而對于商家而言卻是“樂開了花”,因為微信投票無疑是公眾平臺“吸粉”的有效手段,商家借用家長對孩子的無限投入,承辦比賽拉來巨大的粉絲團。而當活動結束后,一部分粉絲會取消對微信平臺的關注,因此為了不“掉粉”,商家就會不斷地推出各種活動。

也許,有些孩子家長并不以為然,畢竟他們也只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信心受挫。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孩子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就不重要嗎?一味地幫孩子拉票,孩子就可能這樣去理解:拼名次就是拼人脈,輸了不是技不如人,而是爹媽的交際圈不夠廣。對孩子來說,這樣的活動既無法定位自己的實力,也無從尋找自己的差距,更收獲不到活動的樂趣,這與參加活動的初衷可以說完全是背道而馳。而且,孩子從小就打上了這種烙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去模仿,走捷徑,那么,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對于公平社會的建立,又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讓孩子參加才藝比賽,對孩子進行成功教育,這無可非議。不過,大部分評選只是曬出孩子的照片,僅憑一張照片根本展示不出參賽孩子的特長和優點。對于微信投票,筆者認為,曬照片的評選比賽對于孩子來說意義不大,票數也只能反映出家長的人際關系,并不是孩子特長的展示和努力的結果。況且有些比賽只是商家的噱頭,家長的拉票行為變相地為他們做了廣告。因此希望家長理性對待各種比賽,盡量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有益于成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