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小時侯猜謎語:“麻房子,紅帳子,里面躺個白胖子。”小伙伴雀躍著脫口而出:“花生。”花生又稱落花生、長生果、落地生等,為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50%脂肪)、高蛋白(25%蛋白質)食物,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維生素B、E,堪稱價廉物美的大眾堅果,不久前還被美國宇航局列為航天食品。幾十年來,各國科學家通過深入研究,發現小小的花生對預防一些慢性病也有不錯的保健效果。
保護心血管的“動脈清道夫”
美國聯邦政府出版的膳食指南中指出,花生所含脂肪絕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并且不含膽固醇,常食能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LDL-C),提升好膽固醇(HDL-C),有“動脈清道夫”的美稱。
400多年前,近代臨床醫學之父、英國醫生奚丁漢有句名言:“一個人動脈有多老,他就有多老。”據資料報道,40歲人群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硬化檢出率達58.3%;50歲人群檢出率達88.3%;70歲以上幾乎人人存在動脈硬化,只是病變程度及癥狀感覺各異而已。
動脈粥樣硬化始于不良生活方式,如膏粱厚味、環境污染、精神壓力、久坐不動等。被氧化“銹蝕”的壞膽固醇慢慢沉積于血管壁,引起血管變硬、管腔狹窄,導致血壓升高,阻塞了血液和氧氣的流動,加重心臟負擔。
花生含有50%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其含量僅次于橄欖油,能增加有擴血管效應的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率,提升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促使動脈舒張,增加血流量,從而有助于減輕氧化應激帶來的不良影響。試驗研究證實,食用橄欖油可使心血管病發生風險降低25%,而食用花生油及花生制品可降低21%。
花生含豐富的精氨酸,能維護動脈血管內皮功能,使動脈富有彈性而不易形成粥樣硬化。精氨酸是形成NO的重要分子,能使狹窄的血管放松,血流恢復順暢。花生還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E、白藜蘆醇、輔酶Q10、兒茶素及卵磷脂、膽堿等,為維護心血管健康默默奉獻。
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每周吃2次花生或花生醬,可使心臟病死亡率減少40%。不添加鹽的花生醬香醇滋潤,可提供豐富的煙堿酸和鎂,替代對健康不利的黃油或人造奶油,涂抹在全麥面包或雜糧饅頭片上食用,既可大快朵頤,又有護心保健之效。
延緩衰老腳步的小秘方
人體對花生蛋白的消化吸收率高達90%,其中含有10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對修復基因、防止早衰有所助益。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花生中含有香豆酸多酚物質,動物實驗顯示,這是一種功效強大的抗氧化物質。《農業食物化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則稱,花生中抗氧化劑含量比許多水果還要高,堪與草莓比肩。人體的衰老與過氧化密切相關,因此,常吃花生及其制品,是延緩衰老的小小“秘方”。
可調節血糖濃度的零食
花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當低,其血糖指數僅為14,并且花生細胞壁厚韌、有彈性,因脂肪含量高且富含纖維素,食后有飽腹感,從而可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量。
此外,花生富含的煙堿酸是一種可維護消化系統、皮膚和神經健康的B族維生素,有助于釋放碳水化合物能量,能調節血糖濃度,是預防2型糖尿病醇香可口的零食。
花生紅衣顏色越深越好
營養學家告訴人們,花生紅衣(花生仁紅皮)顏色深者,所含多酚、蛋白質、微量元素較淺色者略高一籌。不久前中國農科院選育成功的外皮墨綠、味同核桃、質地細膩的黑皮花生,是薈集高蛋白、高精氨酸、高鉀、高花青素的良種,對養肝護心、增強免疫、延緩衰老頗有益處,被推薦為“三高癥”及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上佳的保健堅果。
相關鏈接
新近研究顯示,水煮花生中的多酚物質比鮮花生、干花生和烘烤花生多出4倍以上,而炸、烤等烹調方式會毀壞這些有益于抵御自由基氧化“銹蝕”細胞的“利器”。水煮花生時不妨添點茴香、八角、桂皮等調料,制成噴香的花生米,是一道不錯的佐餐食品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