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問題288:2014年,G省的糧食產量又喜獲豐收,實現“十一連增”。G省的耕地只占全國的6%,水資源占全國的1%,生產的糧食卻占全國的8%,蔬菜占全國的13%,肉蛋奶占全國的10%。老靳是G省玉米、馬鈴薯種植大戶,當記者問他成功之道時,他只說了一句:搞農業生產,成也技術,敗也技術。“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老靳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掌握種植的科學技術。農業科技是加快農業發展的決定力量,高起點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業科技。盡管G省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但與國外農業發達地區相比,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仍然較低,支撐現代農業發展還不夠有力。加快G省農業現代化建設,面臨著資源約束不斷趨緊、自然災害影響不斷加大、氣候變化影響不斷加深、農業產業鏈脫節、繼續增產難度加大等諸多挑戰。在糧食生產上,糧食生產的資源約束不斷凸顯,糧食單產仍需不斷提高,種糧收益整體偏低,“誰來種地”問題面臨挑戰,儲運落后等導致的糧食損失和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大量化肥、農藥等化學產品的使用,在提高農業產出的同時也帶來土壤板結、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環境惡化等問題,不僅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而且埋下了不少食品安全隱患。G省充分認識到,解決這些問題、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就是依靠農業科技,只有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才能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確保糧食增產增收,為農業農村發展繁榮注入強勁動力。張某是G省農業大學副校長,長期研究G省的農業發展問題,他認為農業科技工作要“兩手抓”,一手抓農業科技創新,一手抓科技成果轉化推廣。2015年初,G省在前期深入調查研究和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實施了“農業科技騰飛計劃”,全力服務“三農”,為現代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張某認為,農業科技工作要一手抓農業科技創新,一手抓科技成果轉化推廣。你認為G省目前的農業科技工作應該具體抓好哪些工作?
2. G省農業科學院是“農業科技騰飛計劃”主要實施單位之一。假設你是G省農業科學院的領導,你認為應該如何實施好這一計劃?
【答題要點及思路提示】第1問,應作答兩部分內容:農業科技創新具體抓哪些工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具體抓哪些工作。兩部分內容要分別答,不能混在一起,同時要結合G省的實際。G省的實際是,農業較大省份,農業科技有一定的基礎,存在案例材料給出的問題。作答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從材料中理解并把握好G省實際,不脫離G省的實際作答;二是要進行必要分析,按照自己的工作閱歷和能力合理判斷出當前一個農業省份抓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廣到底要做好哪些工作。主要作答內容有:(1)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一要加強農業公益性和基礎性研究,實施一批農業科技攻關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對農業生產有重大作用的科技成果。二要加強農業科技理論研究和實驗室(田)建設,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加快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等優質品種的培育。三要加強農業科技合作和聯合攻關,推動生物功能基因與分子改良、農業病蟲害、動物疫病、農產品質量控制等領域的攻關。四是開展農產品生產和加工關鍵技術研發,重點突破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技術。五是加快發展控源、改土、生物修復、加工去除等農業環境污染防治的綜合技術。(2)在成果轉化推廣方面,一是提升新成果、新技術的組裝配套能力,構建和完善糧食增產增效綜合技術生產模式,擴大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應用范圍。二是發揮試驗基地的成果展示、示范推廣作用,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科技服務。三是深化與科技農業企業合作,建立農業企業科技推廣體系,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普及推廣農業科技知識。四是加強農業風險控制理論研究,拓寬檢驗檢測和風險評估機構的服務功能。五是加強農業科技知識產權保護,實現農業科技入股。六是開展農村人才培養和開發,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培養農業技術骨干和現代職業農民。
第2問,首先要明確定位,農業科學院是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不是行政機關,不具備行政管理職能,工作職能是推進農業科技研究、示范和推廣。因為G省農業科學院僅是“農業科技騰飛計劃”主要實施單位之一,所以作答要從農業科學院工作職能入手。再者要明確作答的內容,作答內容是如何組織實施好這一計劃,案例材料指出這個計劃是2015年初實行的,目前應該是處在實施初期,作答應該多是準備和啟動初期帶有工作計劃性質的內容。同時作答要符合G省的實際,包括全國農業科技的實際。主要作答內容有:(1)加大農業科技研究。加強農業基礎研究,增強農業的原始創新能力,破解制約全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提高科技持續保障能力。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推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高產高效綜合技術集成示范,支撐產業發展。加大新品種培育推廣力度,圍繞高產穩產、抗逆廣適育種目標,選育一批優良品種,建立現代農業育種技術體系。(2)圍繞全省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在關鍵技術領域進行重點攻關。開展轉基因作物研究和作物全基因組測序等尖端科技研發,推動簡化栽培技術節本增效工作研究。積極培育我省新的特色農產品,開展提純復壯、新品種選育和標準化健康種養技術研究。強化生態農業技術研發,作物均衡增產技術研究,提高土地利用率,實施土壤改良計劃,從源頭上降低農業面源污染。(3)加快信息溝通機制、科研協同機制、資源共享機制的建設。開展重大關鍵技術協同創新,加強中央與各市地科研團隊、省內外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涉農科技力量的橫向聯系,實施院地科技合作引導計劃。強化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創新資源的集成,優化創新結構,解決產業鏈脫節和資源約束趨緊等瓶頸問題。(4)打通科技服務農業“最后一公里”。把解決“怎么種地”問題作為科技服務的方向和重點,主動對接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的科技需求,建立面向全省農村的全程化服務模式。通過舉辦農技推廣培訓班,組織專家指導農民科學種養,建設遠程視頻服務站,開通對農直播間等形式,實現農業科技及科技成果推廣的“全覆蓋”。(5)加強自身建設,為“農業科技騰飛計劃”夯實基礎。做好農科院的長遠規劃,建立和完善以團隊首席科學家為第一責任人的學科管理機制。根據全省農業科技發展實際及時調整研究方向、任務和學科布局,實施農業科技強院建設提升工程,著力練好內功,為全省農業科技發展提供堅強的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