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 婧
“自管委”模式讓群眾充分做主
文/ 趙 婧
“現在成立了‘自管委’,感覺更自主、更靈活了,我們都可以參與到家園建設和產業發展中來,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希望。”雅安市雨城區南郊鄉余家村村民對“自管委”發出由衷的感嘆。
在災后恢復重建過程中,雨城區在全市新村聚居點建設中率先引導農戶成立“自建委員會”,并且引導“自建委”向“自管委”轉型,通過“自管委+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利益聯接機制的有益探索,開辟了群眾廣泛參與實現居家就業創業新路子。這一經驗,迅速在雅安全市推廣。
“在災后恢復重建,‘人和村美、家富業興’的幸福美麗新村創建過程中,我們村組涉及的宅基地調整、房屋協調、鄰里糾紛等問題全部由‘自管委’處理。”南郊鄉黨委副書記徐娟說,“在環境整治、安全保衛、群眾生活改善等方面,‘自管委’的組織引導作用功不可沒。”
推行“自管委”模式,根本目的在于激發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活力,促進農村發展,保障群眾利益。
“我們不領工資,為群眾辦事全憑自愿,既造福于村,又受利于己,大家都充滿干勁。”余家村“自管委”成員表示,“自管委”成員都是鄉里鄉親,不要報酬,目的就是為了互幫互助、共同致富、促進發展。
南郊鄉黨委在災后恢復重建中積極引導余家村“自管委”組織農戶成立“雅安市富余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開發建設高品質藍莓、草莓基地214畝和50畝。同時,“自管委”還組織農戶成立“旅游產業協會”和集體資產管理公司,以托管、入股等形式參與新村經營,加快“院子、房子、鋪子”等資源的市場化、品牌化運作,讓“房子”變“鋪子”、“鋪子”賺“票子”、“票子”撐起“好日子”。
為進一步推進基層治理體制和治理方式現代化,構建災后新村聚居點群眾自治管理機制,建好管好幸福美麗新村,雨城區委在全區災后新村聚居點全面推行“自管委”。目前,雨城區32個災后新村聚居點全面建立“自管委”基層治理機制。
“從目前全區災后新村聚居點‘自管委’的實踐來看,群眾參與新村管理意識提高了,為實現新村民主治理、農村和諧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韓東說。
本欄責任編輯: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