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梅
婚姻有時需要空間和自由,那是彼此心靈休憩的角落,不妨上把鎖,也不妨尊重它的存在,用愛才能開啟婚姻中的那把感應鎖。
大凡門都有鎖,何時開何時關,全在于掌管鑰匙的人;婚姻里也存在著無形的鎖,鎖的開關之妙卻關乎婚姻雙方的相處之道。
婚姻里有把鎖,有些事情只能鎖在里面。同事小葉新婚不久,有一天她忽然委屈地跟我訴苦說,她深愛的丈夫原來在結婚之前談過幾次戀愛。令她不解的是,他從來不愿跟她透露以前的戀愛史。小葉因此覺得自己丈夫不夠愛她。事實上,據我所知,她丈夫對她可以說是百依百順,像對待小公主一樣呵護她。同樣是女人,已婚七年的同事李姐就樂在婚姻中。她說自己從來不問丈夫的過去,她說:“誰沒有一點過去?既然對方不愿提起,那就讓其鎖在婚姻之外。只要現在的兩人相親相愛就夠了。”我覺得李姐說得很有道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7給對方一片自由的天空,也是給自己、給婚姻一片溫馨的芳草地:如果試圖掌控一切,婚姻就如同圍城,圍城里的人也會迫不及待往外逃。
婚姻里有把鎖,有時確實需要開啟,讓清新的空氣吹進門來。鄰居夫妻發生爭執,丈夫說“你看你多久沒回去看我爸媽了?你是這樣做媳婦的嗎?”妻子似乎發泄積存已久的委屈,大聲回應“你還好意思責問我?今年里你去看過我父母嗎?”……吵完后,小兩口就買了禮品,雙雙去看望彼此的父母了。這樣看似吵架的溝通方式,雖然不免有點過激,但雙方都敞開心扉說話,把心中所想表達出來,避免了埋怨與猜忌,要比“冷戰”來得更好。及時溝通,就像適時開啟婚姻里的那把鎖一樣,讓婚姻一直活色生香。
婚姻里有把鎖,只是它的開啟方式有些特殊。我和先生結婚后把我們的愛窩安在了小區樓梯房的五層之上。我每次下班回來都要先在大門外掏鑰匙,開了大門后,再艱難地爬上五樓,喘著氣兒來開自家的兩重門。后來有幾次,我剛想開門的時候,卻發現先生早已把大門打開,而我就可以輕松地進門了。我十分納悶地問他:“你怎么知道是我回來了?”先生笑答曰:“我感應到了你的氣息……”當時我覺得他在說笑。再后來,先生比我晚下班,他一回到家樓下,我的直覺就告訴我“他回來了”,于是我也會提前把門打開……在門口相遇的瞬間,那會心一笑勝過千言萬語……不問緣由,我們內心都明白彼此之間其實有一把感應的鎖,密碼自然是婚姻在歲月里沉淀出來的平凡的愛,我們美其名曰“心有靈犀一點通”。
婚姻有時需要空間和自由,那是彼此心靈休憩的角落,不妨上把鎖,也不妨尊重它的存在;婚姻有時也需要交流溝通,巧妙地打開心鎖,才會獲得理解與信任,日子才會過得蓬勃生機,婚姻更需要愛的滋養,不必轟轟烈烈,卻要注重瑣碎的日常關懷,這樣才能開啟婚姻中的那把感應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