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博
互聯網金融無疑是當今社會最為火熱的概念之一。面對熱潮洶涌的互聯網金融,如何促進其健康發展,各地區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本文在系統分析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實踐的基礎上,著重分析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政策動向,并提出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政策的啟示。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馬云的話曾讓整個傳統銀行界為之震動,一場互聯網與金融的跨界營銷革命悄然開始。如今,互聯網金融以挑戰者和顛覆者的身份強勢來襲,這種顛覆并非銀行、券商、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與P2P、眾籌、大數據金融的正面機構戰爭,而是互聯網化的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的模式之爭,“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面對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必須知道“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來擁抱互聯網。
2013年,互聯網金融全面爆發,戰場硝煙四起,儼然進入了一個百家爭鳴、群雄并起的春秋時代。市場對互聯網金融的激烈討論也是一輪接著一輪,大家開始用一種相對理性的態度來看待互聯網金融,思考發展機遇,嘗試構建更加有利于行業發展的生態環境。面對熱潮洶涌的互聯網金融,國內各地政府也陸續出臺政策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本文在系統分析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實踐的基礎上,著重分析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政策動向,并提出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政策的啟示。
一、各地互聯網金融發展實踐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互聯網金融這種新型金融模式已經進入國家的頂層設計。互聯網金融具有科技金融、民生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屬性,不僅能夠促使互聯網企業實現用戶和服務向利潤的轉化,也實現了倒逼傳統金融機構自我革新的間接效果,對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產業格局、發展普惠民生金融、分散金融風險、完善定價機制等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經過研究表明,互聯網金融可以使市場的融資渠道更加多元、風險定價更加精準,金融體系更加健全、金融產品更加豐富,具有促進傳統金融向現代金融轉型升級的功能。基于此,各地開始全面布局互聯網金融發展,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
(一)北京市互聯網金融政策概況及特點
在北京,具有較好的互聯網、金融方面的人才、技術、產業,擁有發展互聯網金融良好的發展生態,而中關村是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大力推進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北京市、區相關部門抓住互聯網金融發展機遇,先后出臺了相關支持政策。
中關村管委會作為市級職能部門,于201 3年底出臺了《關于支持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中示區組發[2013]4號,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從互聯網金融企業工商注冊、孵化服務、互聯網企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金融機構業務創新等9個方面23項措施推進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若干措施》體現了以下特點:一是優化互聯網金融企業工商注冊流程,允許企業在名稱中使用“金融信息服務”字樣。二是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在中關村互聯網金融功能區聚集發展,支持互聯網金融孵化器發展。三是鼓勵互聯網企業開展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業務創新。支持互聯網金融企業獲得第三方支付、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基金支付結算、基金銷售、個人征信業務等相關業務資質,發起設立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投資基金。四是優化發展環境,完善風險控制。從互聯網金融品牌建設、人才綜合服務、理論研究等多方面完善支持服務體系。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加快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平臺建設。五是通過行業自律、創新監管來有效控制風險。支持行業協會推動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規劃和標準,引導行業健康規范發展。六是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有關部市會商機制和聯席工作機制。
海淀區互聯網業態很先進,科技金融工作在全國走在前列,海淀區政府審時度勢于2013年10月出臺《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意見》,是全國首個以地方政府名義專門針對互聯網金融業出臺支持政策。該政策從4個方面22個具體措施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海淀政策特點如下: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互聯網金融機構入駐。從工商注冊、購租房補貼、區級貢獻補貼、發起設立互聯網金融產業引導基金、信貸風險補償、孵化、理論研究以及北京戶口、工作居住證、子女入學、人才公租房等綜合服務相關措施吸進相關機構入駐。二是推動互聯網金融功能區建設。在中關村西區打造互聯網金融中心,以寶藍大廈為核心打造互聯網金融產業園,以中關村軟件園二期為基礎打造互聯網金融基地,形成互聯網金融產業聚集態勢。三是優化發展環境。建立人才培養機制體系,加強互聯網金融創新文化建設,健全信用體系,加強風險防范,打造互聯網金融中心品牌。四是加強組織措施。從組織領導、溝通協調以及資金保障等方面推進互聯網金融工作。
(二)上海市互聯網金融政策概況及特點
上海市在金融領域的改革和創新一直處于全國領先的行列,而互聯網金融浪潮的崛起又為其增加了更豐富的動力源。雖然其各項政策標題并不直接提及“互聯網金融”,但內容都將互聯網金融作為進一步改革創新的核心或支柱產業之一。
上海嘉定區政府于201 2年5月21日發布了《建設嘉定金融硅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特色功能區五年行動方案(2012-2016年)》,金融服務納入重點發展產業。上海金融谷201 2年7月1 7日啟動奠基,是嘉定金融硅谷的核心組成部分,被列為嘉定重大產業項目,得到上海市嘉定區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重點扶持。
上海金融谷的目標是適應創新驅動和產業結構升級趨勢,建設金融產業和服務外包聚集區,對接金融服務外包市場,打造金融服務外包品牌;發展互聯網金融,打造創新普惠金融品牌;成為一張城市產業名片。上海金融谷董事長林振雄強調:上海金融谷重點發展金融服務外包和互聯網金融兩大產業.即圍繞陸家嘴、自貿區及長三角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外包,成為金融服務外包集聚區,發展互聯網金融,打造普惠金融品牌,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也為有資金的人可以到金融谷理財,需要資金的人到金融谷融資,有好項目的人到金融谷創業,形成一個投融資的天堂、創業的沃土,形成互聯網金融產業鏈生態圈。
上海市黃浦區于2013年8月出臺《黃埔區建設外灘金融創新試驗區實施意見》,隨后也出臺相對應的實施細則。推出金融創新十條舉措,在外灘金融集聚帶建設以互聯網金融和民營金融為主體的外灘金融創新試驗區。通過創新小微企業融資機制與平臺,加快外灘金融載體建設,支持外灘金融創新,提升服務金融創新人才的水平,優化金融配套服務功能,營造良好金融生態,提升行政效能,建立金融創新防線防范機制來支持互聯網金融聚集發展。目前,由騰訊、平安、阿里巴巴牽頭出資成立的經保監會批準的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已落戶上海市黃埔區。
(三)深圳市互聯網金融政策概況及特點
深圳作為我國重要的金融創新中心、科技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金融與互聯網產業發達、自主創新能力突出、社會資本充沛,在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方面基礎條件良好、潛在優勢突出。2014年2月13日,《關于支持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此舉標志著深圳將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優化整合各界資源,加快構建完善互聯網金融政策體系。《指導意見》顯示,深圳力爭至2017年,培育和發展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特色鮮明、競爭力較強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形成全國領先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中心,提升深圳全國金融中心的引領、聚集和輻射功能。《指導意見》凸顯了深圳的創新發展特質,力求實現深圳在金融、互聯網、互聯網金融這三個領域現有優勢的疊加,同時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風險的監測與防范。
二、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啟示
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要按照互聯網金融產業六要素(投資、孵化、研究、人才、政策、集聚)模型,借鑒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成功的經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構建政策體系
制定區域金融產業發展政策,加快創投機構、小貸公司、財務公司、科技型金融機構等現代新興金融產業發展,促進區域金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制定招商引資金融產業指導目錄和各類金融項目準入標準,增強區域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引導外來資金的正確投向;整合完善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若干財政政策,如獎勵政策、稅收政策等,突出對重大項目和高端項目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創新
根據地區金融產業發展特點及應用需求,組織相關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各類金融機構構建產學研聯盟,強化互聯網金融、科技金融的研發和創新,加快建設以金融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依托的金融產業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實驗室、信息技術轉移中心和金融要素市場促進中心等創新服務平臺,引導金融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區域內建設現代新興金融產業與傳統金融產業的協作聯動平臺,依托各類金融機構間的內在關聯而聚集發展,增加金融要素市場的配套能力,拓寬產業鏈,鼓勵地區以多種模式承載金融服務升級,形成核心競爭力。
構建金融創新平臺。依托區域內的功能園區、大型企業科研中心、周邊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資源,搭建現代新興金融產業、傳統金融產業的公共技術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強化金融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金融機構獨自或聯合設立金融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加強金融機構的知識產權保護。
以金融創新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資本、技術、人才要素相結合、金融創新為依托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服務體系,打造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市場、股權托管中心、技術交易市場等交易平臺,構筑從創意激發、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市場營銷四個環節的創新推廣機制,大力推進技術八股、管理人員持股、股票期權激勵等模式在地區的應用,促進科技金融成果流動和轉移,推動科技金融成果產業化。
(三)品牌推廣
根據區域整體規劃布局,建設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引導互聯網金融優勢企業向產業基地聚集,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形成技術創新、應用方案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合力。同時,通過引進一批重點龍頭企業,構建完整產業生態,塑造開發區互聯網金融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特色度。
在進行品牌建設的同時,要采用多渠道多維度宣傳推廣,從不同的視角對區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立體式的進行深度報道。另外,微信、微博等互動形式對相關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度采訪,分別以專題和實時播報形式對相關話題進行傳播和報道。推廣活動以硬性廣告與軟性廣告相結合,挖掘亮點,突出特色,擴大傳播。
(四)風險防范
要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基于區域金融產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對金融產業合理定位,構建適合區域特點的金融產業體系,主要做好金融產業結構的完善和政府職能的合理定位。
1.依靠產業布局防范金融產業風險
在進行金融產業布局時,不僅僅考慮經濟發展需要,還要考慮金融風險防范需要。在構建金融產業時,要引入、培育金融信息服務,包括提供信息和提供咨詢服務兩類,引入或培育第三方信用評估和金融風險評估機構。
2.依靠規范政府職能防范金融產業風險
在政府的機構和職能設置方面,要考慮金融產業發展和風險防范因素。招聘金融專業人才進入政府部門,或者成立有政府背景的機構,從事金融產業規劃和金融市場風險防范等相關工作。在金融風險防范過程中,要發揮好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和服務者的作用。
3重點防范宏觀風險
重大的宏觀風險如房地產泡沫等,和金融相關,但不僅僅和金融相關。地方政府需要采取系統思維,轉變工作方式,減少不必要的市場干預,理順市場機制,減少重大風險產生的源頭。同時,要重點監督,避免出現金融機構的重大違規行為。
(五)人才建設
對區域金融發展所需的人才要加快引進和培養,要實行“特殊的引進政策”,以廣納人才、儲備人才,為區域金融產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根據區域金融產業發展特點及應用需求,組織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各類金融機構構建產學研聯盟,鼓勵和支持本地大專院校開設與金融、互聯網金融、金融信息技術相關的專業,擴大學位點布局和人才培養規模.加快所需各類人才的培養開發力度,建立人才教育培訓的體制機制。
搭建人才交流平臺,促進科研院所與各類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鼓勵高端人才在教學、研究和企業之間的合理流動。逐步建立與完善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多元化的人才經費投入機制,設立人才發展專項基金,建立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定向培養的財政補貼扶持制度,保障行業領軍人才的需求及培養。
鼓勵地區金融企業開展金融人員進企業服務活動,為推進地區人才合作縱深發展,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等方面人手開展體制機制創新,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設立人才交流專項資金,尋求全國互聯網金融與信息技術服務、金融產品研發設計等領域高端科研技術人員來進行交流指導。
(六)產業集聚
以區域金融中心為中心軸,打造金融產業集聚地,構建金融服務中心、股權基金中心和產業培育中心三大服務平臺,實現金融創新研究與試點、金融資源整合與服務、金融機構集聚與發展、金融形象宣傳與推介四項功能,完善區域互聯網金融發展布局。
金融服務中心是立足于面向地區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引導金融、準金融機構和金融創新行業集聚;開辟企業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的綠色通道和直通車,開展企業上市和融資培訓;為區內外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橋梁和紐帶。
股權基金中心將成為立足于本地區股權投資基金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為落戶該區的股權投資基金提供專業化的“一站式”服務,促進股權投資基金在該區集聚;以金融體制改革為契機,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研究與實踐,推動區域金融改革創新和國內外金融性組織集聚。
產業培育中心是促進現代金融產業快速發展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為現代金融機構提供政策咨詢等政府全程服務,開展地區現代金融產業的宣傳推介和形象樹立工作,促進現代金融機構的快速集聚。
“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的春秋時代,2014則是戰國時代的近身肉搏。春秋時代的戰爭訴求是臣服,而戰國時代的目的是滅國。”市場格局中容不下那么多同質化的中介金融機構,在行業尚未定型的前提下,政府機構要提前謀劃,著眼長遠,從戰略布局的角度出發,結合自身實際與資源稟賦,有針對性、側重點發展具體金融業態,在發展與競爭間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