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羊年之際,人人話羊。拜讀明末清初文化大師李漁的奇書《閑情偶寄》,頗有興味,收獲良多。當我翻到“飲饌部”這一章,其中有“羊”之一節,歷敘羊之種種,更是令人大開眼界。
李漁所撰“羊”之一節,文字不長。他這樣介紹道:“物之折耗最重者,羊肉是也。諺有之曰:‘羊幾貫,賬難算,生折對半熟對半,百斤止剩念余斤,縮到后來只一段。大率羊肉百斤,宰而割之,止得五十斤,迨烹而熟之,又止得二十五斤,此一定不易之數也。但生羊易消,人則知之;熟羊易長,人則未之知也。羊肉之為物,最能飽人,初食不飽,食后漸覺其飽,此易長之驗也。凡行遠路及出門作事,卒急不能得食者,啖此最宜。秦之西鄙,產羊極繁,士人日食一餐,其能不枵腹者,羊之力也?!侗静荨份d:‘羊肉,比人參、黃芪。參芪補氣,羊肉補形。予謂補人者羊,害人者亦羊。凡食者,當留腹中余地以俟其長。倘初食人節而果腹,飯后必有脹而欲裂之形,傷脾壞腹,皆由于此,葆生者不可不知?!?/p>
李漁在這篇短文中,介紹了折耗最為嚴重的食物,就是羊肉。他僅用一個諺語,就把事情說得生動明白??v觀李漁一生,跑南闖北,足跡踏遍京、浙、蘇、晉、陜等地,這如果不是他的親身經歷,他人很難知曉。
羊肉可與人參、黃芪相媲美,參芪可以滋補氣血,羊肉可以強壯身體,而且食后不易饑餓。李漁在肯定《本草》所載羊肉的功效的同時,還根據自身體會,告誡人們:羊肉可以滋補身體,這固然沒錯,但如果吃法不當,也會害人。吃羊肉一定不能吃得過飽,肚子要留有余地,因為羊肉不易消化,吃得多了必會導致腹脹,肚裂如割,傷脾壞腹,就后悔莫及了。并特別提醒“葆生者不可不知”。今年是羊年,喜慶之余,吃點羊肉,嘗嘗美味,滋補一下身體,這固然是好事。但千萬要注意科學飲食。如果吃羊肉吃出了問題,樂極生悲,就不劃算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漁是一位蔬食主義者,他在《飲饌》一章中,將“蔬食”列為第一,肉食則在蔬食、谷食之后,放在末尾。李漁在文中這樣寫到:“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吾輯《飲饌》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儉,一以復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茲在茲,而不忍或忘者矣?!弊阋娖浯缺暮宛B生之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