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偉
【摘要】閱讀教學的有效,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的仔細領悟,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積累,從而豐富自己的閱讀體驗。
【關鍵詞】高年級;閱讀;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崔允漷博士曾說過:“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的確,放眼當前的課堂,一些教師課堂上教得辛苦,但是學生懨懨欲睡,課堂死氣沉沉,這樣的課堂即使教師再苦再累,又有何效率可談?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閱讀教學顯然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優化教學策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應是我們廣大語文老師關注的課題。在此,筆者結合個人教學所得,略談點滴淺見。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顯然,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引燃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火藥的火花,是引領學生打開科學世界的敲門磚。而很多學生之所以缺乏閱讀的興趣,主要是因為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沒有引發與文章相應的思想共鳴。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多種方式,為學生搭建閱讀的情境,激活他們閱讀的興趣,吸引他們走進閱讀世界,去感悟閱讀帶來的快樂。如教學《三亞落日》一課,課文中不乏對三亞這一充滿熱帶風情的自然風光的描繪語句,但很多學生并沒有去過三亞,沒有親身體驗,自然語言再美,在學生的心中也難以激起認同。為此,我在教學中,通過制作課件,為學生展示了藍天、碧海、白鷗、椰樹、沙灘的旖旎風光,優美的畫面再配上柔和的樂曲,同時伴隨海風嗖嗖、海浪聲聲、海鳥鳴唱,學生仿佛置身其間,他們感到異常的親切、新奇,一下子就被牢牢地吸引。此時,我巧妙點題:三亞的確是個洋溢著濃濃熱帶風情的地方,我們大家現在就享受在三亞美麗的景色中,大家就從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這幾個方面來描述一下它的迷人景象。有了這樣一個有效情境的鋪墊,學生宛若真正地走進“三亞”。生動的情境,恰當的語言闡述,讓學生在閱讀、欣賞中獲得了與眾不同的審美體驗,學生們閱讀課文的興趣也油然而生,在這充滿情趣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
當然,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我們教師要契合學生需要,貼近學生心靈,靈活多樣地選擇方法和手段,不斷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讓他們體驗閱讀帶給自己的快樂,感受書香。
二、留給時間,拓展課外閱讀
語文學科內涵豐富,尤其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字更是意蘊深遠。一些文字和語句對閱歷淺顯、閱讀能力較低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如何培養學生對文章的領會能力,加深他們對文本的領悟本領?顯然,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有效的指導外,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領悟、去領會、去搜集、去揣摩。而在課堂上,不可能也不允許安排太多的時間給學生自由閱讀,教師要在課外為學生努力營造舒適的閱讀環境,引導他們在書海中遨游。為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走進圖書館、閱覽室,不斷豐富自己、積累自己,從小培養起學生對閱讀的情感,讓他們愛上閱讀、迷戀閱讀。此外,我們在教學中針對課文中出現的一些知識,學生可能并不熟悉,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后去圖書室查閱,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鞋匠的兒子》講的是林肯的故事,林肯作為世界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很多學生對其并不了解,教師為了讓學生們了解林肯的生平經歷,可以布置學生課后去查閱,從而加深對林肯的深入了解。同樣,教學《安塞腰鼓》時,學生對陜北高原、具有2000年以上歷史的安塞腰鼓缺乏了解,對課文中的一些語段理解起來自然也就有困難。在教學之前,我讓學生借助網絡資源,整理收集有關祖國各地的傳統文化現象,在課堂上進行展演,不僅有效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更拓展了學生閱讀的空間。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僅讓學生提升閱讀的素養,更培養了其他的能力,學生也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了語文學習帶給自己的快樂。
三、精講多讀,引導學生感悟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缺乏必要的閱讀,就談不上積累,也就不會培養良好的語感,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也就只能是紙上談兵。只有具備了足夠的閱讀積累,在課堂教學中對文學作品的共鳴感也才會逐漸增強,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走進人物和作者的內心世界。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對優美的詞語、精彩的片段包括一些名言、警句、諺語等對學生有啟迪的材料進行搜集整理,并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進而儲存在大腦中,成為影響我們終身的營養。如閱讀材料《鳥的天堂》中:“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其間文字生動活潑,一些字詞猶如充滿生命的個體,讓人讀來,仿佛將一些靜態的事物活化了。如“堆”字形象地展示了樹葉一片挨一片、層層疊疊的景象;“明亮”則形象地凸顯了樹葉的色澤與光彩。這樣的詞語,教師更要多引導學生去品讀、感悟、體會,發現文字背后的美感,回味其韻味,讓學生得以在閱讀中享受美的熏陶。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是陶冶人心靈的藝術,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實踐、善于總結,完善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才能引領學生走進閱讀、熱愛閱讀,進而也因閱讀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