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范文正公集》)
【解讀】
在宋朝,人們對范仲淹的評價就已經非常高了。王安石說他是“一世之師”,蘇軾說他“軼后空前”。他智謀過人,文武兼備,一生因批評朝政和推行慶歷新政等原因多次被貶,但仍然堅持以天下為己任,從不因個人榮辱改變為國為民的志向。晚年他家無余資,居無定所,臨終上書卻仍不言私事,死后百姓為之慟哭舉哀。
松江鱸魚是范仲淹家鄉(江蘇蘇州吳縣)的一道名菜,味道之美,他物難及。人們愿意專心地享受它的美味及其帶來的身份滿足,至于捕撈制作的過程,可能只是佐酒談資而已。漁人在大風大浪中駕一葉小舟捕魚,其危險可想而知。有人把他人的危險當作奇觀來欣賞,有人則感同身受,悲天憫人。
仁人之心都是相通的。范仲淹在紹興做地方官時,見當地貧家子弟不能上學,就拿出自己的俸祿,在州府所在地創辦州學,聘請教師,教育這些孩子。他興辦學校、教養貧家子弟的義舉帶動了當地辦學風氣,當地大批學堂、私塾開始興建,可謂教澤廣被。他晚年捐獻出大部分積蓄,在家鄉購置良田,設立義莊。在他的影響下,范氏后人都在義莊慈善事業上不斷投入錢財和精力,完善義莊規矩。直到清末宣統年間,義莊仍然有田產五千多畝。范仲淹生前樂善好施,但他去世時卻沒有新衣入殮。這樣的人,能忘卻自身的富貴利達,能放棄感官的享樂,但對仁義忠信的追求,永不泯滅。(張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