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兒子從小聽話懂事,而且思維特別好。每次我跟他講道理,他總是認真地聽,有時還可以順著我的思路提出疑問來,這讓我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于是,每次遇到什么事情,我總會有意讓兒子一起分析思考。我覺得這樣對培養他的思考能力和危機意識很有幫助。
小學二年級期末時,兒子放學回來高興地大喊著:“媽媽,這次我又考了雙百分。”我接過兒子的試卷,欣慰地笑了。不過片刻,我又斂了神色,嚴肅地對兒子說:“兒子,班里是不是還有人也是雙百分?你看,并不是你一個人考得好,這就說明大家的成績都不相上下。”兒子臉上得意的笑容消失了,他認真地點了點頭。我說:“所以,這沒有什么值得高興的,一定要繼續努力。”
剛上中學時,兒子告訴我,他報名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才藝比賽,參賽項目就是自己擅長的鋼琴。比賽結束后,兒子捧著獲獎證書興高采烈地大喊著:“媽媽,我獲得了一等獎呢!”我拍拍兒子的頭表示認可,嘴上卻又跟兒子分析道:“不錯,得獎說明你有實力。不過,你有沒有想過?你從小就開始學鋼琴,而你的同學們也許才剛開始學。所以,你這個獎的含金量不是太高哦。”“萬一同學們以后努力練習都超過了我,我不是更沒面子了嗎?”兒子順著我的話低聲說。看到自己預想中的效果出現,我忍住笑趁熱打鐵地說:“對,所以你要繼續努力。”
本以為在我的不斷激勵和鼓動下,兒子學習的動力會更足。沒想到,我竟然發現,兒子的學習熱情越來越低落了,稚嫩的臉上常常露出擔憂的神色。那次,學校要舉辦作文大賽,這么一個鍛煉的機會我當然不會讓兒子錯過。然而,任憑我再三勸說,兒子就是不肯參加。
“咱一定要參加,你忘了,上個月你的作文還在晚報上發表了呢。”我鼓勵道。“別說了,媽,你可千萬別跟老師和同學說!”兒子急忙打斷我的話。“為什么呀?這是你的榮譽呀。為什么不能說?”兒子的表現讓我感到意外,同時也覺得很納悶兒。兒子猶豫了一會兒說:“人要學會謙虛,也許別的同學也發表了,只不過人家不說。再說,如果同學們知道我發表文章了,萬一以后我再也發表不出來,同學們會笑話死我的,多丟人呀!”
兒子的一番話讓我愣住了!我不知道他小小的腦袋瓜里竟考慮了這么多東西,各種未知的可能和憂慮,甚至根本都不會發生的事情,兒子竟都提前考慮到了。可是,這樣的思考對兒子究竟是好還是壞呢?我只知道兒子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老成,幾乎失去了孩子應有的活潑和童真。更讓我擔心的是,兒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甚至對自我產生了懷疑。而這是我想要的結果嗎?
從那以后,我開始刻意不和兒子談“未來”。兒子取得了成績,我就和他一起開心地分享此刻的喜悅,不再憂心忡忡地告訴他未來也許可能發生的憂慮;兒子想要做某件事,我就鼓勵他大膽地去做,而不是先把各種失敗的可能分析給他聽;兒子有了意外的收獲,我會允許他大聲地與同學們分享,即使以后不再有這種收獲,這也是一種紀念呀。
慢慢地,兒子重又恢復了之前的活潑和自信,壓在他身上的那座叫“未來”的大山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我知道,家長對子女的鼓勵和支持,會讓孩子在精神上得到極大的認可。即使將來他們成為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員,內心也會充滿陽光,這樣就夠了。所以,家長別和孩子談“未來”,讓孩子生活在現實的天空和快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