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軒磊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深入落實中紀委“三轉”要求,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加強對國有企業基層單位監督和管理,需要我們必須認真找準當前監督監察工作中還存在著的一些突出問題,不斷加強和改進基層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監察工作。
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合當前基層紀檢監察部門工作實際,我們認為,在監督監察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監督領域過寬。在很多基層單位都認為任何工作如果有紀檢監察部門參與就具有合法性和權威性,導致基層紀檢監察部門任務繁重,紀檢監察部門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監督深度不夠。近年來許多日常性業務工作紀檢監察部門都派人參與了監督,具體工作流程、相關材料等信息未予全面掌握,只能是程序上的監督,而真正存在的問題卻難以及時發現和糾正。
監督效果打折。被監察單位將監督監察整改工作僅落實在口頭和文件上,導致同樣的問題重復出現、反復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督效果。
監督合力缺乏。紀檢監察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從督促配合有關部門變成了“事事牽頭、樣樣主抓”,嚴重削弱了組織協調工作的有效性,沒有形成監督合力。
問題的成因分析
對基層紀檢監察部門在監督監察中存在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索、發現和把握內在規律,引發更加深入的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在思想上存在“三怕”心理。
一是怕引起領導不滿意。在實際工作中,基層紀檢監察部門對同級黨委存在很強的依附性。因此,在監督監察工作中,紀檢干部往往會心生顧慮,怕查出問題會讓領導不滿意,擔心領導不支持,以后工作難以開展。二是怕影響人際關系。監督檢查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時常會遇到抵觸和畏懼的情緒,監察干部往往擔心自己的工作會得不到同事和朋友的理解,甚至產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際關系惡化了。三是怕影響中心工作。部分基層黨委主要領導認為抓的力度大、查的案件多就會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損害企業和黨員干部的形象,監督檢查工作從而產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工作時常是坐等領導指示,缺乏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監督機制的執行上存在“三難”問題。
一是同級監督難在偏軟。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單位紀檢監察部門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具有監督和被監督的雙重身份,屬于同體監督范疇,較難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上級監督難在偏遠。由于下轄單位比較分散,甚至有些基層單位近則數十公里,遠則上百公里,往往是鞭長莫及、監督滯后,給違紀者提供了時間、空間的方便條件。三是下級監督難在偏淺。基層檢查工作對于企業“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項的監督,往往只停留在廠務公開、網頁公示等環節,常常并不能實施有效監督。
在形成監督監察合力上存在“三弱”現象。
一是聯合監督意識弱。當前,我們盡管已有許多種監督規定和監督制度,但各種監督形式之間不夠協調,尚未形成法律監督、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等“多合一”的監督體系和機制,減弱了監督力度。
二是監督制度執行弱。在實際工作中,監督部門的工作往往會因為監督對象、監察內容的特殊性,影響工作的落實。監督監察工作在這些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落實,管理制度被人為弱化。
三是組織協調能力弱。基層紀檢監察部門有時跟著有關職能部門跑工地、看現場、去廠家看貨價,做了一些不屬于本部門管理的事情,沒有能夠充分發揮出組織協調的職能。
解決問題的主要對策
基層企業作為大型國企的組成細胞,必須站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高度,根據當前監督監察工作的特點和存在主要問題的成因,深入落實“三轉”要求,有針對性地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堅決預防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
一是要樹立責任意識,強化監督能力。深入落實“兩個責任”,紀檢監察部門要準確把握紀委監督責任的基本內涵與具體要求,不斷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和嚴管意識,樹立不監督就是瀆職、監督不到位就是失職的意識。
二是要完善管理機制發揮職能作用。在不違背《黨章》的基礎上,上級紀檢監察部門對所屬基層單位紀檢監察部門應實行垂直管理或實行派駐制,及時向上級紀檢監察機關反饋信息。做到決策更加科學,執行更加高效,監督更加有力,從而更有效地發揮紀檢監察部門的職能作用。
三是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監督機制。堅持從制度建設入手,綜合施策,標本兼治,以制度的約束力規范權力的行使,大大增強監督實效。全面推行“三重一大”監督制度,確保決策科學民主,嚴防權力失控變質。還可以考慮建立廉政檔案預警制度,及時排查存在的廉政風險,達到防微杜漸的監督目的。
四是要以創新方式方法形成監督合力。建議建立由紀檢監察部門牽頭、組織,財務、審計及其他部門配合的聯合監督機制,充分利用財務、審計等部門的資金檢查和財務審計結果等資料,為監督監察服務。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第八采油廠審計監察部)
(責任編輯:胡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