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臉兔
考研成績專業第一、北大“演講十佳”、辦過高校巡回演講、寫了兩本書、在知名律師事務所實習的經歷、上過多檔電視節目……按照大多數人的人生設定標準,盡管2014年全國有727萬大學畢業生,張天一的這份簡歷應該也可以讓他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可他偏偏不按常理出牌,2014年4月4日,他和3個小伙伴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地下室的一個拐角處開起了一家牛肉米粉店“伏牛堂”。
生于1990年的張天一,正用自己的方式創出“90后”的風采。
人生是一道問答題
張天一被大多數人所熟知,源于他在網絡上發的一個帖子——“我在大學期間從事的十種職業”。在帖子的最后,張天一寫道:“對樓主這樣的90后而言,即將展開的人生明明應當是問答題,自由發揮,為什么社會、家長和學校都告訴樓主人生是一道三選一的選擇題,是選A、B還是C,如果樓主要選D怎么辦。”,這就是張天一人生信條里的一個原則——堅決不做選擇題,因為“人生是一道自由發揮的問答題”。
張天一的“與眾不同”早在高中就已經顯露鋒芒。他笑言:“因為在高中那會兒就不喜歡按常理出牌,所以過得不算好。”以奧數競賽為例,他做題的方式是從壓軸題開始由后往前做,所以常常出現的結果就是,壓軸題全校只有他一個人做出來了,但他的總分卻很慘淡。
甚至在高考中,他也要和別人不一樣——高考作文他寫了一篇文言文。為了這個勇敢的嘗試,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高考語文成績比平時低了幾十分。成績出來時,張天一笑言自己“悔得真是腸子都青了”,但現在再談起這件事,他倒是很釋然:“高考低了幾十分并沒有影響我現在的生活,而且當初也算是對自己一直以來追求‘獨特的一種堅持吧。”
就這樣,張天一上了大學,并出任了校學生會主席,可在大二上學期的時候,他卻辭去了主席的職務,白手起家,創立了“天一碗”連鎖餐館。
起初,張天一想著要“做第一家標準化的中餐”“做世界500強的企業”“讓餐館一切流程化、標準化、制度化運轉”。但著手去做之后他才發現,“之前的自己有多天真”。
創業的初期,是在民房里的地下室進行作坊式的操作,“我在創立‘天一碗的時候每天都在怕,”他坦言,“因為我畢竟是個學生,精力和經驗都有限,每天還要想著怎么核對賬單、怎么樣平衡老板的威嚴和與員工的和諧相處,這都是超出我能力范圍的事情。”張天一是“90后”,但聘請的員工大多都是“80后”甚至“70后”,為此張天一每天都穿得老氣橫秋,為了盡量讓自己看上去顯得老成。
盡管創業艱辛,但“天一碗”連鎖餐飲公司很快就成為當時北京魏公村、五道口高校區一帶有一定名氣的水餃外賣品牌。正當生意紅火時,張天一卻出人意料地結束了這樁生意。這次創業給張天一帶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80萬元人民幣。
不一定成功但一定獨特
“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特立獨行的不凡,那么,那種眾所公認的優秀是平庸”,做有區分度的事情是張天一一貫的人生理念。他之前所有的嘗試,都是為了一個絕不樣板化的青春,一個不在流水線上生成的人生。
在張天一看來,成功受很多因素影響,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成功,但每個人都該是獨一無二的。但這個時代卻越來越多地抹殺人的個性,大家都被禁錮于蒼白的千人一面的社會中,而“沒有獨特性就導致沒有存在感,沒有存在感就會導致焦慮與迷茫”。太多的人想要追求優秀,但由于只是復制別人走過的路,最終和大多數人一起堵在了通往成功的路上。另辟蹊徑,不追隨大眾,這是張天一推崇的人生理念,“不一定成功但一定獨特”。
與眾不同帶來的不只是樂趣,也少不了“獨自一人”的痛苦。“其實我現在每天都很糾結,畢業季大家都去找工作為未來謀出路,只有我在‘不務正業地寫書;而且為了宣傳耗費大量的精力,還是會怕的,會去想我放棄了確定的工作機會,而去出書這樣一個結果不確定的事情是不是對的,”他坦言,“但還是想堅持,就這么一路磕磕絆絆地走過來了。”
帶著絕不從眾的勇氣,帶著對理想生活的執著,即使“磕磕絆絆”,年輕的張天一為拓展廣度而走的路也足夠精彩。25歲是他實現質變的時間目標,但關于日后的方向他并不確定,甚至也有迷茫。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可能我現在不能告訴你我日后具體想做什么,但我想要的生活狀態是很明確的:我不會被動地讓生活來選擇我,而是有能力去選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