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紅
(臨汾市人民醫院 山西臨汾 041000)
糖皮質激素治療老年急性與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臨床療效分析
侯瑞紅
(臨汾市人民醫院 山西臨汾 041000)
目的:探討糖皮質激素在對老年急性與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100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在治療完成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結果:兩組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均有所好轉,但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8%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0%,同時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4%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12%,所有差異均為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對老年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使用糖皮質激素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更佳,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更高,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糖皮質激素;老年急性與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療效分析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因此一種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而言極為重要[1]。我院在對老年急性與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使用糖皮質激素對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5月-2014.5月間收治的老年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齡為60-85歲,平均年齡為(65.56±1.32)歲。其中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51例,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49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為60-83歲,平均年齡為(65.06±1.3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為61-85歲,平均年齡為(65.98±1.4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使用環孢素、司坦唑醇片對患者進行治療,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環孢素、司坦唑醇片為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生產的國藥準字為H44021488的司坦唑醇片,劑量為4mg/(kg·d),觀察組患者在使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糖皮質激素為潑尼松,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潑尼松為甘肅莫高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生產的國藥準字為H62020185的醋酸潑尼松片,劑量為0.5mg/d/kg。
1.3 療效標準
在本次研究中,療效標準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患者無任何不適發生。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有輕微不適發生。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任何好轉或加重,出現嚴重不適。同時需要記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PSS17.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均有所好轉,但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如表1、2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簡稱為再障,主要是由于多種病因導致的骨髓功能的障礙,主要的表現為全血細胞減少的一種綜合征,目前對于再生性貧血的發病原因仍然不明確,但可以了解到的是電離輻射、化學毒物、藥物、免疫因素以及病毒感染造成患者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相關癥狀[2]。由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特點,在臨床發病過程中主要分為急性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慢性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其主要癥狀均為內臟出血、眼底出血、血尿以及顱內出血等癥狀,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3]。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通過使用糖皮質激素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1]王椋,徐敏,張慕華,等.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與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T淋巴細胞的體外共培養[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0):1603-1608.
[2]牟海霞,馬劼,蔡正文,等.ABO血型不合同胞間異基因外周血干細胞移植后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3例報告[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6,12(6):267-269.
[3]趙明峰,邵宗鴻,李克,等.再生障礙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綜合征與典型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3):153-155.
R556.5
B
1009-6019(2015)03-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