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廣
(河南省光山縣人民醫院 河南信陽 465450)
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PPH)臨床療效觀察的研究
陸永廣
(河南省光山縣人民醫院 河南信陽 465450)
目的:探討痔上粘膜環切術(PPH)與傳統混合痔內扎外剝手術并發癥及適應癥進行臨床觀察。方法:收集光山縣人民醫院普外科3年以來對以出血、脫垂為主要癥狀的環狀痔患者開展的PPH術及同期開展的傳統手術病例并觀察其療效、并作一一比較。結果:PPH術式在手術時間、恢復工作時間、創口愈合時間上明顯好于傳統治療組(P<0.05),術后控制出血、疼痛、復發方面較傳統手術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隨訪期3月,無復發病例。但有3%的患者因鈦釘過早脫落,上提肛墊組織尚未粘附,導致吻合口下方外痔部分外翻,部分病人需手術修整。另外,PPH術后痊愈時間明顯優于傳統手術(P<0.05)。結論:PPH術適用于環狀痔的治療,對術后控制并發癥、病情痊愈時間上有明顯優勢。
痔PPH術療效傳統手術療效
痔是人類為現代文明所付出的代價,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就是人類直立行走的結果[1]。受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排便習慣的養成以及環境的影響,患痔人群呈有逐年增加且年輕化的趨勢。現收集我院普外科2011年至2014年間開展的108例PPH術與108例傳統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根據患者來院時的臨床表現,在術后疼痛、出血、尿儲留、肛門功能等方面,與傳統手術療效作一一比較,現療效觀察如下:
PPH組108例中,男62例,女46例。年齡3l~76歲,平均年齡53.2歲。60例Ⅲ度,48例Ⅳ度。傳統對照組108例中男66例,女42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4.1歲。73例Ⅲ度,35例Ⅳ度。
采用美國強生公司的PPH03型吻合器。包括:33mm吻合器(HCS33)、持線器(ST100)、肛管擴張器(eAD33)、肛鏡縫扎器(PSA33)帶線器(ST100)。
術前準備:入院后常規術前檢查,腸道準備;術前1天進半流質,術前12小時禁食、8小時禁水;術前2小時清潔灌腸。
PPH術式組;:骶麻后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待肛門松弛,還納脫出的痔核,手法擴肛后,用4把組織鉗在肛管四周括約肌間溝稍外側方向夾提肛管,潤滑肛管擴張器并推入,取出內栓后固定,在肛周皮膚6點和12點用皮針用7號線各縫合一針,擴張器穩固。在肛鏡縫扎器協助下于齒線上2.5cm-4.0cm處用荷包線作荷包縫合(粘膜下層內),起針處再牽引線再縫一牽引線,退出PSA33,放置吻合器蘑菇頭于荷包線上方,隨后沿吻合器操作桿將此線打個外科結,用持線器將荷包線及牽引線穿過吻合器側孔牽出,邊拉緊荷包線邊順時針收攏吻合器并旋緊。女患者要防止陰道壁被拉入吻合器倉中。擊發后保持吻合器切割狀態1分鐘,目的是壓迫止血。松開并逆時針旋轉吻合器半周,退出之。觀察吻合口,對活動性出血在PSA33幫助下用2-0可吸收線縫扎,對3、7、11常規縫合固定。多余外痔部分直接予以切除,2-0可吸收線縫合創面。術后常規使用廣普抗生素3~6天,保持大便通暢,便后中藥坐浴、換藥,無異常后可出院,門診定期復查。
傳統對照手術組:手術取骶麻,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待肛門松弛后,手法還納脫出的痔核,用艾力斯夾起7時位外痔部分,以電刀做一" V"形放射狀切口,剝離外痔部分至齒線下約0.5cm,同法處理3、11時位外痔部分,查無活動性出血,直腸、肛管無狹窄,肛門外觀平整,行美蘭肛周藥物封閉術以長效止痛,切口下置生肌玉紅膏紗條引流,加壓包扎,術終。術后常規使用3天廣普抗生素,便后中藥坐浴、0.5%水溶性碘伏創面嚴格消毒換藥,痔核脫落后無其他異常常規出院。
分別觀察兩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恢復時間比較、及術后鎮痛、出血、尿潴留、復發(出院后又出現手紙帶血或便血)進行觀察收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對兩組樣本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分析3種情況下各組觀察指標的差異性,P>0.05為無顯著性差異,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
PPH術式組在手術時間、恢復工作時間、創口愈合時間上明顯好于傳統治療組(P<0.05),在術后控制出血、疼痛、尿潴留、復發方面較傳統手術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且隨訪3個月,無1例復發。另外,PPH術后痊愈明顯優于傳統手術(P<0.05)。
表1 PPH術組與傳統對照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恢復工作時間比較(±s)

表1 PPH術組與傳統對照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恢復工作時間比較(±s)
手術時間(min)切口愈合時間(d)恢復工作時間(d) 42.56±11.2010.93±2.4611.69±3.60傳統對照組(108)48.78±9.2015.72±1.6915.64±2.60 PPH術組(108) P <0.05<0.05<0.05
表2 PPH術組與傳統對照組術中及術后比較(±s)

表2 PPH術組與傳統對照組術中及術后比較(±s)
需鎮痛藥需止血處理尿儲留復發PP術組(108)12(11.11)6(5.55)6(5.55)0傳統對照組(108)59(54.62)14(12.96)18(16.66)12(11.11) <0.05<0.05<0.05<0.05 P
7.1 痔的本質:關于痔病的機制學說目前有三種學說[4]較為流行,一種是肛墊下移學說,該學說倡導力學論據,并認為直腸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靜脈的支持組織以及肛墊懸韌帶,即直腸肛管靜脈、結締組織和附著肛管粘膜肌壁上的平滑肌三者組成稱肛墊。當內外因素影響到肛墊懸韌帶致其充血、肥大時或出血時,并不斷發展,形成贅生物或突起,脫垂于肛管外,則痔瘡完全發生。另一種是靜脈曲張學說,該學說觀點認為痔是直腸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淤血、擴張、屈曲而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塊。由于經常排便習慣不好,腹瀉、便秘等因素導致靜脈血管擴張或萎縮,管壁的彈性功能差而被纖維組織代替,管壁中的炎性細胞、管壁內外血栓形成,反復刺激形成痔瘡。還有一種是直腸海綿體學說:該學說認為:痔的發生主要原因是動脈血供大于求,導致過剩,并且隨著年齡增長、長期的站立或久坐等習慣的養成,促使動脈血流入底部而回流較少,再加上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促使痔病的發生和發展,局部充血使內痔的組織結構呈海綿體狀,最終形成痔瘡。三種學說中肛墊下移學說與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ppH)治療痔瘡的機理是此學說強有力的證據。
7.2 PPH應用體會:PPH術治療本病主要目的[5]是避免損傷肛墊組織,如何達到懸吊肛墊又保留肛墊才是成為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我院剛開展此術式時,因經驗欠缺,導致1例術后大出血,經有效的輸血及應用止血藥物治療后,病情得到控制,現在回想PPH應用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成熟的手術方式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要注意術中縫合的深度,要在在粘膜下層縫合。若縫合過淺,可致粘膜撕裂;而縫合過深可損傷腸壁肌層,造成吻合口瘺現象的發生,并且時間久患者總有肛周疼痛的感覺。另外,女性病人應防止直腸陰道壁的損傷,縫合牽拉線要回避直腸上方,,在將要吻合時,要注意防止陰道后壁被牽拉至吻合器內被切除,否則將導致直腸陰道漏。所以應嚴格按照術中操作規范要求,PPH作為治療痔瘡的新技術是安全有效的,,避選擇外痔皮垂多的患者,,本組1例病人,就是因此情形效果欠佳。PPH術式體現了微創、減輕患者痛苦的大趨勢,因此我們認為:PPH手術一定要掌握其治療的適應癥。綜上所述,通過比較了PPH術與傳統的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治療環狀混合痔臨床效果,研究結果表明,PPH術治療環形混合痔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MC Martil surgical Managemengt of Anorectal and colonic diseases (2thed)[M]Berlin:Spinger,1998.123.
[2]楊新慶.吻合器痔上粘膜釘合術學術研討會紀要[J].中華外科雜志,2002,40(10):795.
[3]孫鵬,王子衛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臨床療效觀察[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4,29(4):456-457.
[4]韓寶,張燕生.中國肛腸病診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174-175.
[5]鄒文俊,季茹.改良PPH術對Ⅲ-Ⅳ期混合痔的療效[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17(9):741-742
R969.4
B
1009-6019(2015)03-0102-02
陸永廣,男,主任醫師,河南光山縣,1968年11月,光山縣人民醫院西醫普外科主任醫師,畢業河南大學臨床醫學系,從事普外科肛腸疾病的研究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