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松梅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人民醫院創傷骨科 山西平定 045200)
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關節脫位的預防護理
岳松梅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人民醫院創傷骨科 山西平定 045200)
目的:研究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關節脫位的預防護理。方法:選擇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把48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另一組為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了預防護理措施,對兩組患者關節脫位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根據Harris髖關節的評分標準,可以評定觀察組患者護理優良率為100%,對照組護理優良率為83.3%,兩組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預防護理干預,可以提高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肢體的恢復,預防關節脫位發生,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全髖關節置換術;關節脫位;預防護理
髖關節置換術屬于臨床類風濕性及退化性的關節炎、股骨頸骨折等病癥的治療方法。髖關節置換術可以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使患者關節畸形得到糾正,使患者關節功能得以恢復,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1]。髖關節置換術最常見的并發癥即關節脫位,發生率占0.2~6%。可見,增加預防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患者的關節脫位[2]。本文選擇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預防護理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20例;患者年齡在50~90歲,平均年齡(61.2±3.5)歲。48例患者均實施了全髖關節置換,48例患者置換原因中有15例為股骨頭壞死,有28例為股骨頸骨折,有5例為骨性關節炎。把48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預防護理措施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增加預防護理干預的措施,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1.2.2.1 心理護理
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多是高齡患者,患者心理與生理功能呈現衰減,患者心理也會表現出焦慮和抑郁,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增加生活上幫助,通過適當的交流與溝通,使患者可以避免出現不良的情緒[3]。
1.2.2.2 術前指導
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術前知識,提高患者對全髖關節置換術知識,增加治療的依從性。
1.2.2.3 體位護理
術后麻醉消失以前對患者進行搬運時,要使患者保持雙下肢的外展和中立位,術后的2~3周,患者以海綿墊挖槽進行固定,完成患肢的牽引。可以把患肢保持屈曲15°,避免側臥位。患者坐、臥位時都要盡量防止雙腿交叉與盤腿等動作,患者站立及彎腰時也要小于90°,轉動時要全身而不能轉上半身[4]。
1.2.2.4 功能鍛煉護理
患者麻醉效果消失以后,就可以完成踝泵運動,進行股四頭肌與臀肌運動。在術后1d就可以應用動靜脈泵治療,輔助下肢的靜脈循環;術后的2~3d以內,患者要保持臥位或者半臥位,堅持外展中立位。患者股四頭肌鍛煉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進行直腿抬高的練習。進行X線的復查以后,可以按照患者實際的恢復情況去下床活動。患者下床活動的時間與頻率也要按照實際病情來確定。患者在上下床的體位間移動時一定要預防關節脫位,通過扶助行器完成行走[5]。
1.2.2.5 出院指導護理
患者出院以前,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家屬講解注意事項與康復訓練的方法,使患者了解到康復的漫長時間,要做到循序漸進,預防過度鍛煉,也要預防半途而廢。患者出院后每3個月要回院進行一次復查。
1.3 觀察指標
根據Harris髖關節評分的方法,對患者術后3個月關節情況評估。評分標準包括對患者關節活動度和疼痛、畸形、關節功能等方面進行評價。設定總分100,<70為差,70~79分良,80~89分較好,≥90分為優。
1.4 統計學方法
根據Harris髖關節的評分標準,可以評定觀察組患者護理優良率為100%,對照組護理優良率為83.3%,兩組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預防護理的優良率對比(n/%)
全髖關節置換術十分復雜,術后很容易發生關節脫位,而有效預防護理措施,可以使患者更好的配合術后恢復,預防護理措施可以為患者制定適當的康復計劃,迅速恢復患肢功能。通過預防護理措施,恢復患者肢體功能,避免關節脫位。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術后并發癥較多,想要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和護理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而髖關節置換術經過護理干預,能有效預防出現關節脫位的情況,使手術成功率大大提高,減少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
本次研究中,選擇2012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根據Harris髖關節的評分標準,可以評定觀察組患者護理優良率為100%,對照組護理優良率為83.3%,兩組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總之,通過預防護理干預,可以提高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肢體的恢復,預防關節脫位發生,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1]蘇冰梅,蘇冰蓮,譚富海,等.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髖關節脫位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39 -40.
[2]王慧玲,張曉萍,付艷,等.髖關節置換術后脫位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3,38(9):685-687.
[3]陳偉惠,全常群,黃揚云,等.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預防髖關節脫位的護理進展[J].海南醫學,2012,23(9):122-124.
[4]楊禮慶,原泉,付勤,等.后路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0(6):449.
[5]卜令梅.護理干預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預防置換關節脫位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18(14):162-163.
R473.6
B
1009-6019(2015)03-01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