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田泳 紀紅玉
(山東省淄博市精神衛生中心(淄博市第五人民醫院) 山東淄博 255000)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的護理觀察
王春霞 田泳 紀紅玉
(山東省淄博市精神衛生中心(淄博市第五人民醫院) 山東淄博 255000)
目的:研究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相關因素。方法:擇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處于康復期的精神分裂癥病患80例及其親屬作為此次研究分析的對象,對其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與參照組各為40例。對于參照組病患實行的是一般性的訪談,觀察組患者在參照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干預性的護理。結果:在干預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總順從率96.5%參照組病患的總順從率75.4%觀察組病患的順從性顯然高于參照組病患,P小于0.05,從親屬角度來看,觀察組病患親屬的護理滿意度顯然比參照組要高,P<0.05。結論:通過護理,病患在治療中的順從性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并且提高病患及其親屬對相關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康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干預;患者依從性;護理滿意度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患者的情感、思維、行為、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從而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當患者進入康復期的時候,往往會由于經濟、認知等原因中斷治療,導致患者病情的復發。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指的是患者按醫生規定進行治療、與醫囑一致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家屬的支持非常重要,家屬的配合可以明顯的提升患者的恢復效果[1]。本文研究了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和家屬采取了干預型護理,收獲了良好的成果,先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接收的處于康復期的精神分裂癥病患80例及其親屬作為此次研究分析的對象,對其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與參照組各為40例。對病患的選擇標準為:病患合乎中國對于精神分裂癥的相關診斷標準,并且病情處于穩定狀態,大部分的認知能力恢復,沒有不良藥物反應。患者家屬的選入標準:為患者的一級親屬,并且與患者一起生活,能夠照顧病患的日常生活,愿意參加此次研究分析,且愿意學習護理的相關知識。其中,男性病患49例,女性患者31例,病患年齡為25歲至65歲,于此次研究分析的數據信息統計中,病患的年齡、病齡、性別和病患親屬的性別與年齡不被納入其中,且P大于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對參照組病患行以常規型護理,主要有維持治療和進行一般性的訪談,比如情緒疏導、飲食控制等,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干預性的護理,主要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加強健康宣講、定期隨訪和心理干預等[2]。護理人員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護理水平,并且在護理的過程中注意自己護理的規范性。
1.2.1 健康宣講: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并且要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防止疾病的反復發作,造成病情的惡化,鼓勵患者參加一些音樂治療活動,讓患者對于外界接觸,讓患者逐漸恢復正常的社交能力。
1.2.2 定期隨訪: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的隨訪,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治療成效,病情轉變以及恢復狀況,對病患在服藥、康復、返院復查、病情轉變后的處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耐心回答與悉心指導。
1.2.3 心理干預:運用心理學理論知識,有計劃、按步驟地對患者現存的心理問題施加影響,幫助患者消除心理煩惱和增進健康[3]。
1.3 護理效果評價指標
在本次的研究中,依從性指的是患者家屬報告患者可以按時按照醫囑服藥治療的情況,分為三個等級評價,分別是完依從、部分依從和從不依從,并且讓患者的家屬對于護理工作進行滿意度的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4]。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及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s)表示,采用t檢驗,P小于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患順從性
通過統計數據可知,施行干預型護理后,觀察組病患的總順從率96.5%,參照組病患的總順從率75.4%,觀察組病患的順從性顯然較參照組病患要高,P小于0.05,詳見表1。

表1 對觀察組與參照組病患治療順從性的統計(n,%)
2.2 病患親屬滿意度
觀察組病患親屬對干預型護理的總體滿意率是93.6%參照組病患親屬對護理的總體滿意率是81.5%觀察組病患親屬對相關護理的滿意度顯然比參照組病患家屬要高,P小于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病患親屬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比較(n,%)
精神分裂癥是一類嚴重的精神疾病,且具有持久連續、慢性等特性。其分裂主要表現在性格、感情、行為、思想方面,其精神方面的行動和所處環境無法互相協調,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其致病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可以通過遺傳、外界刺激等誘發。隨著臨床治療藥物的不斷發展,臨床治療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進行干預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很好的幫助患者控制病情,減少患者病情復發的情況。
在干預性的護理中,護理人員要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取得家屬的新人,從而增加患者對于治療的安全感,讓患者對于自己的病情有著更好的理解。定期的組織患者和家屬參加醫學科普講座,加強患者和家屬對于疾病知識的學習,并且定期的對患者進行家庭隨訪,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患者家屬提出的問題要詳細的解答。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減少患者的壓力,讓患者樹立正確的恢復信心,對患者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
于此次研究分析之中,對觀察組病患行以干預型護理,病患的總體順從率是96.5%,對參照組病患行以常規型護理,病患的總體順從率為75.4%,觀察組病患對治療的順從性顯然比參照組病患高,P小于0.05,此外,觀察組病患親屬對相關護理的滿意度也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說明干預護理可以明顯的提升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患者的家屬對于護理工作非常滿意,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可以進行臨床的推廣和應用。
[1]宓為峰,鄒連勇,李梓萌,等.精神分裂癥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復發情況的調查[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2,45(1):25-28.
[2]陳殷鈺,符杏清,毛慧萍.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防范對策[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0,30(10):833-834.
[3]紀淑榮.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12(07):115.
[4]付寶珊.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J].《甘肅中醫》,2011,10(4):66-67.
R749.3
B
1009-6019(2015)03-0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