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
瑪雅人曾經的詛咒如同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橫亙在地球人頭上,《后天》、《2012》等災難電影更是直觀地向人類展示了末日的臨近。
霍金更是斷言:全球變暖、核戰爭和基因病毒都有可能在未來徹底毀滅地球,移居外太空似乎是人類唯一的希望。
太空生活是什么樣子的?讓小編帶著大家神游一番吧。
太空城,人類移居外太空的夢想。在茫茫太空中,有一座座“高樓大廈”在日夜不停的運行著,數萬、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地球人在里邊工作生活著。
這個龐然大物里,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物品一應俱全,環境幽雅,綠樹成蔭,小橋流水,蛙鳴鳥叫……簡直是一個世外桃源。這就是未來的太空城。
美國科學家奧尼爾在他的《高邊疆:人類的太空城》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名為“三號島”的太空城,并設想未來人們可在這種太空城中居住生活。
重力 通過旋轉產生
這所未來太空城是一座圓筒形的城市,長32公里,直徑6.4公里,里面的居住面積為1300平方公里,可容納1000萬人生活。從城市的一頭走到另一頭,得花六七個小時。它是全封閉的,生活環境和地球完全一樣。太空城里具有跟地球相同的重力作用,要不然生活在那里的人和物都會因為失重飄蕩在空中,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了。
怎樣才能產生重力呢?旋轉。這個圓筒形的太空城市,以中軸為旋轉軸,每分鐘自轉一周,使得圓筒內壁產生一股離心力,正好跟地球表面的重力相等。圓筒的內壁正好是城市的地面。因此,生活在太空城的人,站在此地面上,跟站在地球的地面上的感覺是大同小異的。只是在太空城里,無論站在哪兒,你的頭頂都正好正對著圓筒的中軸線。
能源 充分利用陽光
為了使大圓筒內有充足的陽光,科學家設想將大圓筒的壁分成六大區域:三個居住區和三個天窗區。居住區和天窗區交錯排列,一個居住區和一個天窗區相對。
天窗區由巨大的玻璃構成,在天窗區的外面還安裝有三塊巨大的平面反射鏡。鏡子是由電腦控制的,按照一定的規律轉動,將照射到它上面的太陽光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到太空城里去。反射鏡隨同大圓筒一起旋轉,通過調節反射鏡的反射角度和天窗玻璃的色調,太空城的居民不僅能看到蔚藍色的“天空”,還能觀賞到日出和日落。
住 抬頭能看到“地面”
1000萬人生活在一個大圓筒內會不會感到很擁擠?當然不會。因為1300平方公里的居住面積相當于半個瑞士那么大。太空城劃分成行政區、住宅區、文化區和商業區,最大的是游覽區。游覽區里有蜿蜒起伏的青山,有潺潺不斷的綠水;花草遍地,果樹成林。沒有灰土的公路上奔馳著沒有噪音、不排放廢氣的車,環境比地球強太多了!
想象得到嗎,天空中朵朵白云,河面上點點白帆,樹林里百鳥齊鳴,草原上鹿兔嬉戲。此外,這里還有一個特別景致———人透過天空中的浮云,能隱隱約約看到頭頂上的“地面”,那里的山峰、樹木、房屋和行人都是頭朝下倒立著的。
太空城造有大型超市、劇院、電影院、音樂廳、醫院、圖書館、體育館和夜總會等。總之,太空居民可以享受到地球居民所能享受到的一切,但沒有住房擁擠、空氣污染、交通阻塞、水資源匱乏和暴力事件等當今社會所遭受到的“人為災難”。
整個太空城是一個巨大的密閉生態循環系統,可以解決空氣和水的循環供應問題。輻射防護則可由居室的金屬結構外殼解決。
食 自我封閉的生態系統
太空城里,人們自己種植糧食和蔬菜,飼養牲畜,開設工廠,空氣和廢水都回收處理,循環使用。太空城像地球一樣,是一個自我封閉的生態系統,唯一的依靠就是太陽。
為了摸索將來建造太空城后,在城里種植的可能性,多年來,前蘇聯在“禮炮”號和“和平”號空間站,多次進行了植物栽培和糧食作物生產的長期實驗,從培植小球藻等藻類實驗到各種花卉、蔬菜和糧食作物,讓這些植物在太空中經歷了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這些實驗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已經培育了上百種植物,各種植物已經歷從播種、發芽、開花到結種的全部生長過程,還在空間站里成功地種植了小麥等糧食作物。
1991年,美國曾實施了“生物圈二號”計劃。這個計劃是在地面營造一個準太空環境,選派8名男女研究人員,調集大約3800種動植物,一起被封閉在由玻璃、鋼材搭建的建筑物內,形成一個密閉式的生態系統,模擬人在太空長期自給自足的生活。
但遺憾的是實驗的結果沒有想象的那樣完美,由于建筑物內的二氧化碳沒有辦法處理,最后,實驗以失敗而告終。現在美國有關部門又對實驗重新作了調整。繼美國之后,雄心勃勃的日本正在執行“生物圈J”計劃,對太空的自給自足的生活進行探索。
材料 利用月球上的巖石
那么好的太空城,是怎樣建成的?很費勁。起碼得幾百萬噸建筑材料。這么多的材料最好不用從地球運來,從月球或者地球附近的小行星上就地取材更加合算。
科學家分析了月球巖石標本之后,發現月球巖石中含有豐富的鋁、鐵、鈦、硅、氧等元素。太空城的建筑材料有95%可以從月球找到。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多了,物體脫離地球得達到11200米/秒,而脫離月球只需要2400米/秒就行了,把同樣重的材料送到太空,從月球出發比從地球出發省95%的能量。
在建太空城之前,應該先開發月球,利用月球上的資源建造太空城。科學家估計,只要派150個人上月球,每年可以開采100多萬噸礦石。將礦石用磁發射裝置拋射到空間冶煉廠,利用太陽能加熱、冶煉、加工成鋁材、玻璃等等各種建筑材料和構件,然后派出一批民工,主要是太空機器人,到軌道上去進行無與倫比的高空作業,裝配建造太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