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克杰
今年是上甘嶺戰役勝利六十三周年,5月8日是李德生老首長(上甘嶺戰役我軍前線的主要指揮者)逝世四周年。為了紀念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繼承和發揚上甘嶺戰役的光榮傳統和優良的戰斗作風,及緬懷英烈,頌揚李德生老首長的卓越功勛,特地回憶收集資料撰寫了此文。
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以坑道為骨干的支撐點式的防御體系形成后,抗擊敵人最大的一次進攻。這次戰役我軍經過43天的激烈爭奪,斃傷俘敵25000余人,徹底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恢復和鞏固了陣地,奪取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后勝利,打出了國威、軍威。
臨危受命 奔赴戰場
1952年夏秋,我中朝人民軍隊在陣地穩固、武器裝備加強、后勤供應改善的基礎上,向敵發動了有限目的的進攻,攻克敵營陣地58處,殲敵3萬余人,給敵以沉重打擊。敵人為了擺脫被動局面,緩和內部矛盾,并企圖以軍事壓力增強其在開城停戰談判中的地位,經過2個多月的準備之后,于10月14日向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第15軍45師兩個一線連的陣地發起猛烈進攻,企圖占領這兩個高地,進而奪取五圣山,為進攻平康、金城以北地區創造條件。
五圣山是我軍中部防御戰略要點,海拔1051.7米,距敵占金化僅7公里,為平康的天然屏障,山峰高聳,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軍控制五圣山,西可保障平康平原,東可瞰制金化經金城通往東海岸的公路,南可威懾敵占之金化,對敵威脅甚大。上甘嶺位于五圣山南麓,兩側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互為犄角,是五圣山縱深前沿之門戶,是我軍防御的突出部位,距敵占金化東北2公里處的雞雄山不過400米,是敵我爭奪的要點,也是敵攻勢的突破口。敵稱597.9高地為“三角形山”,稱537.7高地北山為 “狙擊兵嶺”。
戰役開始后,敵美7師、南朝鮮軍第2師在其大量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同時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發起持續、輪番的猛烈攻擊。我第15軍45師堅守部隊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依托陣地工事,積極頑強阻擊,與敵反復爭奪,陣地數次易手,戰斗十分激烈。經英勇奮戰,至10月20日,給進犯之敵以很大殺傷,挫減了敵人的進攻鋒芒之后,主動轉入坑道繼續與敵戰斗。
經過一周的惡戰,敵雖遭受重大損失,但并不甘心失敗,為繼續敵軍總司令克拉克稱之為“挽救面子的惡性賭博”,即倉忙調整力量,將朝鮮戰場唯一可機動的美40師調至芝浦里待機,把剛從另一個方向挨打換下去的美3師調至鐵原地區接替南朝鮮軍第9師防務。而以南朝鮮軍第9師為戰役預備隊,隨同美軍空降187團、哥倫比亞營、阿比西尼亞營陸續投入戰斗,將在漢城的新兵編練師調至金化地區,以便隨打隨補,隨補隨打,繼續準備大舉進攻,企圖以重兵搶奪我軍陣地。
根據戰役發展的趨勢,志司和3兵團首長于10月20日命令我第12軍擔任戰役預備隊,赴上甘嶺地區作戰,協同友鄰徹底粉碎敵人的進攻。為了加強上甘嶺戰役的指揮,3兵團王近山代司令指定李德生副軍長率部參戰,深知他忠誠于黨,腹有雄才膽略,高超的指揮才能和金城前線防御作戰的經驗,他善打硬仗、惡仗、勝仗。要他思想上做好打斯大林格勒大血戰的準備,協同秦基偉軍長指揮,徹底打敗敵人,取得上甘嶺戰役的最后勝利。此時,正值我第12軍勝利完成歷時一年的金城防御作戰任務,即首造坑道建成鋼鐵陣地進行大小戰斗400余次,殲敵2.6萬余人,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上,正在向67軍交防之際,部隊已載譽陸續向谷山轉移,準備休整。受領任務后,第12軍即令正在開進途中的第31師南返參戰,令第34師100、106團和第35師103團做好參戰準備,待令行動,同時要求部隊:立即進行深入的政治動員,充分做好思想工作,保持榮譽,發揚光榮傳統,向15軍老大哥部隊學習,開展殺敵立功運動,要打好仗,搞好團結,堅決完成作戰任務,為人民再立新功!
10月26日,第31師政委劉瑄、副師長李長林、參謀長林有聲、政治部主任李寶奇,前往15軍受領任務并參加作戰會議。該師倉促受領任務后,及時召開了黨委會,傳達了上級首長指示和兄弟部隊勝利的消息。會議認為:上甘嶺戰役,舉世矚目。此戰不僅關系到中線地區平康的安危,而且足以影響整個朝鮮戰局,必須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打好這一仗。會上還提出了“不怕疲勞,不怕流血犧牲”“打好仗,搞好團結,當好軍的代表隊”的口號。會后,各級迅速投入了緊張的戰斗準備。廣大指戰員為能參加這一戰役而感到非常光榮,部隊上下斗志昂揚,紛紛表決心,上送請戰書,立軍令狀。
經上級批準,第31師的領導,親自帶領團的軍政領導提前到1 5軍陣地了解情況,參觀見學,熟悉敵情地形,分析敵人作戰特點和規律,研究制定作戰預案。在此基礎上,各團組織班以上干部骨干,分批到前沿進行現地勘察,并組織部隊靈活運用金城防御坑道作戰經驗,進行臨戰模擬訓練,為一投入戰斗就能站穩腳跟打下基礎。
持續抗戰,鞏固597.9高地
10月27日,3兵團首長根據上甘嶺激戰的情況指出:我軍在13天中打得相當英勇頑強,負傷不下火線,繼續堅持戰斗是普遍的,有的連剩下一、二個人也戰斗到底,甚至有人舍身投入敵群與敵同歸于盡,這些可歌可泣的事跡很多。45師在13天激戰中,戰績輝煌,但傷亡也很大,我44師、29師除用于防御外,目前還有兩個營未使用,準備用這兩個營再反擊。如此,軍、師再無預備隊。另據悉,美40師已到芝浦里,美3師已到鐵原。因此,判斷敵可能繼續向我攻擊。于是,決定第3l師準備繼45師之后用于五圣山前沿陣地之反復爭奪。我第12軍就是在這樣關鍵時刻投入交戰的。
我第31師首長接受任務后,迅速趕到德山峴與第15軍、第45師首長會合,組成了聯合指揮所。為貫徹兵團首長的決心意圖,91團召開了作戰會議,研究制訂了作戰方案。會上,師、團首長強調:第一,進一步深入動員,準備打惡仗、打硬仗;第二,充分運用金城防御作戰的經驗,強調小兵群戰術和依托坑道逐次補兵的“添油”戰術,量敵用兵,充分發揮炮兵火力和步兵夜戰近戰的威力,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第三,為適應597.9高地地形狹窄、工事被毀、敵火猛烈的特點和持久作戰的需要,全團以連為單位編成9個梯隊,相繼投入戰斗,擬每個連爭取堅守陣地一天;第四,團營領導干部分工負責,實行有條不紊的指揮;第五,大量攜帶手榴彈、手雷、爆破筒、炸藥包,并保證每人有一件土工作業工具,嚴密組織好后方運輸補給。
10月30日、31日,第15軍組織13個連隊對597.9高地實施反擊,恢復了除11號陣地外的全部陣地。11月1日18時,我第12軍31師91團奉命接守友鄰部隊剛剛奪回的597.9高地主峰之任務,即以第3營8連占領主峰(3號陣地)及主峰前方9、1 0號和西北0、4、5、6號陣地,東北2、8、1號陣地仍為友鄰防守。
11月2日晨,敵對我597.9高地展開猛烈攻擊。敵首以10萬發炮彈的密集火力向我猛轟,同時出動飛機百余架次,輪番狂轟爛炸達2小時之久。我陣地上硝煙彌漫,地面工事基本被毀。從10時起,以美第7師31團一個營、哥倫比亞營及其戰役預備隊美空降第187團一個營、南朝鮮軍第9師30團1、3營先后向我發起多波次、多路的猛攻。我91團8連在縱深強大炮火的密切配合和有力支援下,講究戰術,靈活運用并發展了金城防御依托坑道堅守的經驗,英勇頑強,機智靈活地與敵激戰7小時,擊退敵20余次沖擊,殲敵1500余人,炮兵擊毀敵坦克3輛,擊落敵機4架,陣地屹立未動。
堅守在9號前沿陣地的8連4班,分2個戰斗小組輪流與敵作戰,巧妙地利用彈坑、巖縫和殘存工事,以輕傷3人的代價,殲敵400 余人,創造了以少勝多,小兵群作戰的范例,受到了聯司的嘉獎,《人民日報》也以《志愿軍某部在上甘嶺創光輝戰例》為題,宣揚了8連4班的英雄事跡。16時,敵再次攻擊,8連頑強堅守。該班在激戰過程中,連長3次派兵增援,副班長蔡興海均以陣地無工事依托、兵多徒增傷亡為由,叫他們回去增援友鄰作戰。當友鄰1號陣地情況危急時,我91團8連1班戰士王萬成、朱友光,主動馳援,以舍身殺敵的英雄氣概,拉響爆破筒,沖入敵群,與突入友鄰陣地之敵同歸于盡,使友鄰陣地得以恢復。戰后志愿軍總部授予他“特等功臣”楊根思式的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3、4兩日,敵在原有兵力的基礎上,又增調南朝鮮軍第9師30團,繼續對我597.9高地猛攻。第31師91團以7、9、3連相繼投入戰斗,粉碎了敵人多次沖擊,殲敵1200余名。4日12時,我步兵發現敵1個營在我陣前集結準備攻擊,召喚炮兵將其擊潰。隨后,91團以5、6連接守597.9高地,第12軍令93團至597.9高地北側地區,準備隨時投入戰斗。
5日拂曉,敵又以南朝鮮軍第2、9師約5個營的兵力,在100多架次飛機和30余輛坦克及地面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分3路再次向597.9高地猛攻,91團頑強堅守,與敵鏖戰,戰況空前激烈。我91團以勇敢加智慧的巧妙戰法,同敵較量10小時,殲敵2000余人,沒讓敵越雷池一步。堅守在3號高地的5連新戰士胡修道1人,就殲敵280多名,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共和國英雄”之榮譽稱號。是日晚,第31師93團1營奉命接守597.9高地主峰東北友鄰的3個陣地。
連續4天的激戰,我91團在友鄰協同下,先后挫敗了美31團、空降187團、南朝鮮軍30、31團等4個團的排至營規模的沖擊104次,斃、傷、俘敵近5000人,陣地寸土未丟,迫敵停止了對該高地的進攻。5日,聯司首長通令嘉獎了31師。美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到金化視察后,6日美聯社宣布“到現在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是被打敗了”。
絕地反擊 勇奪勝利
我軍粉碎了敵人對597.9高地的猖狂進攻之后,敵不斷以連、排兵力對我597.9高地騷攏,但已無力再組織大規模進攻,同時急調南朝鮮軍第9師增援第2師,并增調火炮,加強537.7高地北山的防御。據此,兵團首長為爭取戰役的最后勝利,決定將作戰重點東移至537.7高地北山,調整部署:第十五軍45師撤離陣地到后方整補;第12軍集中兵力對537.7高地北山實施反擊,徹底粉碎敵攻勢,奪取上甘嶺戰役的最后勝利。并決定在德山峴組成五圣山前方指揮所,由12軍李德生副軍長統一指揮上甘嶺地區所有參戰部隊;由炮兵第7師顏伏師長負責整個炮兵之指揮。根據兵團首長的決心意圖,第12軍決定以31師92、93團主力擔負反擊537.7高地北山之任務;以91團及93團一部繼續鞏固597.9高地;第34師100、106團準備支援反擊作戰;第35師103團接替92團原防務,決心部署上報兵團及秦基偉軍長。同時,第12軍指示部隊,在反擊和鞏固537.7高地北山的戰斗中,要充分發揮縱深炮火的威力,適當節省兵力,控制足夠的預備隊,進一步發揮小兵群的戰斗作用,求得在與敵反復爭奪中繼續大量殺傷敵人,爭取最后勝利。
537.7高地北山位于597.9高地東側,陣地狹窄,地形突出,受敵注字洞南山及537.7高地主峰的火力夾擊,既不利于我守,也不利于我攻。敵攻占該高地后,積極構筑工事,架設鐵絲網,并對我退守的坑道實施封鎖和破壞。
11月10日,第92團突擊隊利用夜暗隱蔽運動至537.7高地北山友鄰堅守的坑道內和敵前沿石巖下,做好一切反擊準備。
11日,天下著小雨,霧沉沉的,為反擊帶來了有利條件。15時45分,537.7高地北山的反擊作戰開始了。92團反擊部隊利用炮火急襲效果,以1、7、8三個連分三路迅速突入敵陣,經50分鐘激戰,守敵南朝鮮軍第2師17團1個營被殲滅,我恢復了537.7高地北山全部陣地。與此同時,為配合92團反擊,93團以部分兵力一舉奪回了597.9高地的11號陣地(系戰役開始前友鄰主動放棄的),全殲守敵一個連。后來,敵又以約3個營的兵力向597.9高地連續進攻20余次,均被我93團1營和9連粉碎,殲敵130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537.7高地北山之作戰。戰斗中,9連9班副班長楊國良小組,一晝夜擊退敵人21次沖擊,殲敵400余人。當戰至陣地上只剩楊國良一人時,他機智靈活地運用手榴彈、手雷抗擊百倍于己的敵人,最后在兩臂負傷、情況危急的緊要關頭,手持爆破筒沖入敵群,與突入之敵40余人同歸于盡,守住了陣地,志愿軍總部授予他“特等功臣”“二級戰斗英雄”的榮譽稱號。
我奪回537.7高地北山陣地之后,連夜搶修工事,積極準備,抗敵攻擊。不出所料,12日拂曉,敵急以南朝鮮軍第2師32、17團和37團殘部,在300余門火炮和20余架次飛機的火力掩護下,向537.7高地北山發起了攻擊,戰斗激烈異常。我92團2、3連,浴血奮戰,英勇抗擊,與敵反復沖殺,粉碎了敵人多次連續的沖擊,予敵大量殺傷。后因我防守分隊傷亡過大,彈藥消耗殆盡,同時因通信工具損壞,與上級聯絡中斷,加之后方道路被敵炮火封鎖,未能得到及時增援,不得不放棄一號陣地外的表面陣地,退守坑道,抗敵進攻。13日,92團繼續在537.7高地北山與敵反復爭奪,5時40分殲敵1個連,10時又殲敵250余人。入夜,92團以兩個連的兵力,在堅守坑道分隊配合下,再次反擊,恢復了陣地,即以6、4連接替了9、3連防務。在3天的激烈爭奪中,92團共殲敵2900多人。但敵人并不就此甘休,隨后接二連三地用成營的兵力反撲,激烈地爭奪戰在537.7高地北山全面展開。戰斗異常殘酷,6連7班長程榮慶,戰斗中三次負傷,在干部傷亡的情況下,挺身而出,代理連長指揮戰斗,直到腹部中彈壯烈犧牲。4連7班副班長蔣永德帶領2名戰士堅守537.7北山5號陣地,山腳下敵人構筑了2個地堡,從地堡發射的火力對我5號陣地威脅很大,關系著537.7高地的安危。蔣永德小組14日在擊退敵人多次攻擊殲敵400多人,他請求炸掉山下敵人的地堡,經上級批準,他一人兩次用手雷炸掉敵人2個地堡,全殲守敵,保證了我537.7北山陣地得以進一步鞏固。戰后,志愿軍總部授予他“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的榮譽稱號。
14日至17日,敵人每日都以百余架次飛機和數萬發炮彈傾瀉在陣地上,山都被打矮了,坑道被打短了,浮土有尺多深。我93團2營先后投入戰斗,艱苦奮戰3晝夜,打退敵人排至團規模的沖擊70余次,殲敵1400余人。17日下午,6號表面陣地被敵占領,陣地上僅剩8連8名同志,仍堅守坑道,與敵戰斗。93團在部隊傷亡較大的情況下,以參戰分隊的連、排干部和勤雜人員組成突擊隊,由三營參謀長趙小五率領,連夜反擊,將奪占我表面陣地之敵全殲,恢復了陣地。
17日夜,第12軍前線指揮李德生決定以34師106團接替93團,加入537.7高地北山之作戰,并傳達了兵團首長的意圖:希望34師106團能夠全部恢復和鞏固537.7高地北山,一直堅持把敵人的進攻徹底打垮,兵團不準備再投入新的部隊。106團接守537.7高地北山后,認真總結兄弟部隊的作戰經驗,集中兵力扼守要點,首以小分隊在縱深強大炮火支援下,在前沿陣地上與敵反復爭奪,掩護主力搶修坑道和地面工事,積極改善作戰、生活條件,開展立功運動,掀起搶修工事的熱潮,爾后依托坑道,以小兵群戰術,大量殺傷敵人。18至21日,106團投入4個連的兵力,與敵反復爭奪,共擊退敵班至營兵力的沖擊40多次,殲敵1500余人。9連1班長高守余胸部中彈負重傷,仍頑強戰斗,最后握著爆破筒沖入敵群,與敵同歸于盡,戰后志愿軍總部授予他“二等功臣”“二級戰斗英雄”榮譽稱號。經4天激戰和反復爭奪,給敵大量殺傷,陣地已基本鞏固。
至11月25日,我第12軍在537.7高地北山經半個月激戰,殲敵7000余人,恢復和鞏固了537.7高地北山,徹底粉碎了敵人的戰役進攻。至此,上甘嶺戰役勝利結束。
美軍軍史家沃特 · G · 赫姆特在《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一書中寫到:“‘攤牌行動得到了一個令人嘲諷的結局”。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則公開承認,這次作戰是“戰爭最血腥的和時間拖得最長的一次戰役,使聯合國軍蒙受到重大的損失”。美侵朝軍總司令克拉克說的就更加明確:“‘金化攻勢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回面子的惡性賭博,這次作戰是失敗了。”敵人在上甘嶺的作戰部隊則稱上甘嶺為“傷心嶺”。此次我12軍參戰部隊有40個單位和近千名個人立了戰功,被授予光榮稱號。涌現出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胡修道以及二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6名,二級戰斗英雄、一等功臣5名,特等功臣4名,一等功臣41名,二等功以上的戰斗集體16個。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是古田會議精神再次傳承發揚的結果。我12軍多年來在古田會議精神傳承培育及與敵人浴血奮戰中,所錘煉鑄造出來的光榮傳統、優良戰斗作風在上甘嶺戰役中再次展現和傳承,這就是“上甘嶺精神”,其實質就是習主席倡導要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軍魂”標準。
當今我們正走在強軍路上,學習貫徹執行習主席強軍強國的指示,需要大力弘揚學習“上甘嶺精神”,同時要以上甘嶺戰役中英烈們的英雄事跡為榜樣,爭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為實現強軍強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本文作者上甘嶺戰役時任34師偵察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