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鵬
摘 要:本文研究了油藏的管理方法和區塊治理綜合開發方案,以及有效治理生產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為實現油、氣井平穩生產,實現穩產增效,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油藏;立體管理;穩產增效
0引言
“三維立體”管理模式,即以穩產增效為宗旨,從油藏開發、井下管柱、地面工程三個方面,三維立體綜合開發管理區塊,轉變以往只注重單一的地質開發或井下管柱、地面工程的管理模式,使地層、井筒、地面有機結合,有效控制遞減率,提高采收率。
1 實施背景
法哈牛砂巖區塊由北至南分為三個四級斷塊:法101斷塊、法1斷塊和法21斷塊。區塊南北物性差異大,北部以高滲砂巖為主,油井高產液、高含水;中部以中滲砂巖為主;南部屬于低滲砂巖油藏,油井供液能力較差,且氣層發育較好、油井出砂嚴重,產氣量相對較高。隨著法哈牛區塊多年的開發,區塊進入自然遞減速度加快,年自然遞減率大。區塊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地層出水嚴重、油氣比高油井生產受氣體影響嚴重,普通熱洗車熱洗排水期長達6-8天,并且部分油井熱洗后易造成污染、部分氣井補層后出水量高、氣體易在井下凍堵,氣源短缺。如何能夠通過建立區塊治理綜合開發方案,有效治理生產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實現油、氣井平穩生產,實現穩產增效,就成了油藏日常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2 項目實施情況
2.1總體思路 先從油藏規劃方案入手,通過研究斷塊物性差異特點,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制定四級斷塊開發方案,由北向南進行長期規劃,分期分批進行。其次,結合地質開發方案中制定的油井提液、堵水、長停復產、側鉆工作量。設計制定井下管柱優化設計方案。同時根據每個斷塊制定最佳的地面工程熱洗方式、控氣方式以及氣井生產方式。
2.2 核心內容 通過開展立體管理,從地質開發、井下管柱、地面工程三方面同時入手,即綜合研究制定區塊開發方案,按開發方案對區塊中的每個斷塊實施綜合治理,在治理過程中,隨著地層地態的不斷變化,及時調整相關井下管柱、地面工程方案,提高方案的合理性、科學性、邏輯性,通過穩產增油提高采收率,有效控制遞減率。
2.3 油藏開發方案 結合區塊油藏特點,初步制定油藏開發方案。根據四級斷塊特點及開發中的各項問題,2011年我們制定了三個四級斷塊的治理方案,由北向南進行長期規劃,先從北部法101塊開始,然后中部南部逐一治理。
北部四級斷塊法101塊層間、層內非均質性相當嚴重,且含油井段長,層數多,非均質性強,縱向上動用程度不均衡。該斷塊油井普遍存在高含水、高產液的生產特點。縱向上注采不平衡,造成油藏動用儲量低。S33為主要油層段,共有4個油層組,被封堵掉的油層組平均在1.5個。以主力油層組歸位調整,結合水井調剖改善水驅效果為中心內容。研究地層出水規律,進而試圖找出治理復雜斷塊地層出水問題的方法
中部法1斷塊剩余可采儲量大。仍然還有20%的可采儲量,需要注水采出,可見注水潛力是很大的,在目前井網條件下,法1塊水驅控制程度平均為68.6%。法1塊總體水驅控制程度較高,只有極個別的非主力油層水驅控制程度較低。最終以改善水驅效果和完善注采層位為重點,提高采收率。
南部法21塊,采油速度低,主要以氣藏天然氣為重點擴邊挖潛,結合部署加密氣井。
每個斷塊實施期3年,開發工作以斷塊治理方案為核心,邊治理邊論證,總結經驗及時調整。
2.4 根據油藏開發方設計制定井下管柱優化設計方案 油藏開發是動態變化的過程,根據地層產能定期優化管柱結構,使整個區塊地層供給和井筒提升達到最合理的結合。
油藏開發是動態變化的過程,根據地層產能定期優化管柱結構,使整個區塊地層供給和井筒提升達到最合理的結合。
①對北部區塊:針對油井高含水、供液能力相對充足的特點,對這部分油井以44、57泵生產為主、泵掛相應上提,提高到1500-1700m。②對中部區塊:針對油井因井斜造成偏磨嚴重的生產特點,對這部分油井井斜部位采取相應的防偏磨措施。③對南部區塊:針對油井易出砂、氣大、供液能力差的生產特點,對這部分油井多采用防砂管柱。泵中加裝無磁閥,泵底部下氣錨、盡可能地加深泵掛提高供液能力。
2.5 結合區塊生產現狀,最終制定地面工程管理方案 作業區根據每個斷塊的油藏開發方案、井下管柱優化設計方案,研究制定每個斷塊的地面工程管理方案。
①北部區塊:針對油井多為堵水管柱、大泵徑的特點,對這部分油井多采用12型機生產。沖次相對較快,提高其抽汲能力。②中部區塊:針對油井采用普通熱洗車熱洗排水期長、易造成地層污染的特點,采用自身熱洗清蠟方式對所有油井實施熱洗,同時針對影響產液量低、熱洗時間短、排蠟時間短是影響自身熱洗清蠟效果的主要因素,通過制定提高補水量、根據液量高低制定油井熱洗周期、熱洗時間,采用臨井產液實施熱洗,排蠟階段實施補水的管理方式,有效減少排水期,提高清蠟效果。③南部區塊:針對油井氣大、供液能力差生產特點,抽油井沖次根據功圖顯示采用變頻控制生產降至最低,對油井井口建立回收氣流程,井口加裝防凍定壓閥。針對氣井較多的特點,作業區根據每口氣井的油壓、套壓、油嘴、開井時間、氣量大小,將氣井分為長開氣井、間開氣井、長停氣井、出水氣井、疑難氣井、排水采氣六種生產類別。同時按ABC實施分類分級管理,通過總結現場管理經驗,根據不同類別的氣井,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方法,針對出水氣井,根據排水量,摸索加排水棒周期,針對疑難氣井,通過往井下加藥、地面加裝雙電加熱器,挖掘氣井最大的生產潛力。
2.6 創新點 在以往的區塊開發管理過程,只注重單一地質開發或井下管柱優化一方面的管理,從而忽視了三方面管理密不可分由此制定出的區塊開發方案缺乏科學性、綜合性、合理性。3D區塊管理開發模式,是在總結了幾十年復雜斷塊開發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本油藏本區塊的一種開發理念,凝聚了整個開發各部的智慧結晶。
3 項目實施效果
在2011—2013年期間主要對北部法101塊開展實施,實施油層歸位24井次、調剖調配6井次、提液18井次、堵水24井次、建回收氣流程25井次。自身熱洗92井次,實現累計增油1.2萬噸、增氣120萬方。使本來一個“雞肋”斷塊變成了“金娃娃”。
2014—2015年著手治理中部法1斷塊,目前已經開始見效。
推廣應用價值以及存在問題的下一步改進措施:從效果上看,法哈牛區塊“3D管理模式”是成功的,其經驗可在其他稀油、稠油區塊治理過程中加以推廣。存在的問題是,隨著生產時間的延長,在管理模式固定的情況下,增油、增氣效果可能會下降,需要加以研究改善。下一步將每年動態調整區塊管理綜合開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