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軍 谷晨



摘 要:目前,保定“231“產業結構仍處于工業發展中期階段,要融合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第二、三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占第二、三產業90%左右的中小微企業實力在一體化戰略中顯得舉足輕重,本文旨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金融服務平臺來解決阻礙保定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的資金難題。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保定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
1 京津冀產業關聯及保定產業結構升級
京津冀是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國家又一重大戰略部署。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在內11個地級市80多個縣市經濟帶,國土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9000萬人。北京是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國際交往中心;天津是北方經濟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河北是農業、工業大省,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京津的“腹地”、資源供給者和產業轉移承載者,與京津在生態保護、資源利用等領域密不可分。
河北省保定市北距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與北京、天津構成黃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勢。保定作為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戰略署地,要適應這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則需要保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2012年保定的三大產業結構為13.9:54.98:31.12,國民經濟總量的增長一直保持第一產業比重穩定下降、第二產業比重逐步上升的態勢。這一產業結構特征與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的產業結構演變規律即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逐漸上升是相符合的。
我們再來看看京津保三地產業結構差異。從產業增加值看,2013年北京的三大產業結構為0.8:22.3:76.9,天津的三大產業結構為1.3:50.6:48.1,保定的產業結構為13.1:55.8:31.1。北京基本上處于后工業化階段,天津處于工業化中后期,保定則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自1992年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一產業后,直至現如今,保定的產業結構一直呈現“231”狀態,如何甩掉這種工業化中期的帽子,加速推進地區經濟高速發展,朝“321”目標邁進是保定未來戰略制定的方向。這需要保定在穩定發展第一產業基礎上,加速發展第二、三產業。在近十五年規劃中保定應傾向第二產業投資力度、同時努力提升第三產業地位;后十五年規劃重點發展第三產業,穩定第二產業已有規模。因此,至少未來30年中,第二、三產業必定成為保定經濟鏈中最重要的兩環。但第二產業中規模以下企業以及第三產業90%以上由中小微企業組成,其年GDP貢獻達市總產值的60%左右,中小微企業勢必成為保定市未來經濟發展強大的種子力量。
2 保定市中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和特點
本論文對保定市50家中小微企業進行抽樣調查,結果排除了數據嚴重缺失的18家,最終保留了32家樣本企業。這些企業涉及有紡織服裝業、旅游、零售、藥材、房地產、加工行業、餐飲住宿業、交通、化工制藥業、食品加工和其他當地企業,它們的平均成立時間為4.86年。調查內容包括主營業務、股權、年銷售額、資金主要來源、籌資情況及其他。具體情況如表2、表3。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顯示,總資產規模低于1000萬以下的通常存在融資限制,大約50%資產在5000~10000萬的企業存在資金短缺。而占約12.5%的企業總資產超過5000萬,其資金基本持平,不存在資金不足的現象。再從銷售收入來看,年銷售額低于100萬的企業通常資金緊張;100萬~500萬之間的,有超過60%的企業會被認為存在資金短缺或資金壓力。500萬~3000萬的企業占12.5%,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幾乎無資金困境;年收入在3000萬以上的3.125%左右企業則可認為不存在資金拮據問題。
注:由于企業有多種融資選擇,所以以上比例總和大于1。
從表3可以看出,保定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相對狹窄,發展資金主要依靠自身經營積累、有限的自有資金投入,銀行貸款的外部融資比例不是很大。相對于當前保定中小企業信貸缺口,銀行業的貸款規模嚴重不足。企業的資產級別、項目未來前景的不穩定、金融環境低開放度、當地金融管制等都限制了信貸市場的活躍程度。其次,自有資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投入不足,除原創始股東以外,風投資金、機構基金吸收不足。最后,內源融資積累欠佳,中小微企業若靠這部分資金完成后續發展顯然十分乏力。
3 保定銀行業信貸情況摸底
據保定銀監分局公布,截止2011年末,全市銀行金融機構各項存款3205.19億元,各項貸款1352.33億元,貸存比為42.19%。全市涉農貸款約628.46億元,占貸款總額的46.47%,高于貸款平均增幅9.86個百分點;中小企業貸款約294.78億元,占貸款總額的21.8%,高于貸款平均增幅16.73%。
2011年保定全市各家銀行的存貸款分布情況。其中存貸款余額最多的是河北銀行保定分行。河北銀行是本省成立最早的城市商業銀行,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項業務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為保定中小企業提供了主要的金融支持。國有4大銀行在保定各地區縣分布是最廣的,但貸款力度卻不大,總額僅約700億,相較河北銀行一家的456億,實在不是一份理想的水平。農業發展銀行是專項資金,不是一般企業均符合申貸條件,因此貸款比例也?。黄渌煞葜粕虡I銀行在保定設點很少,僅華夏、中信兩家,郵政儲蓄雖然老字派,但儲蓄能力實在太低;村鎮銀行起步慢、資本市場認可度幾近無。總之,保定整體銀行業欠發達,積蓄力量太薄弱從而影響放貸規模。雖然,保定市一直在積極推進金融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轄區金融服務水平,但金融開放程度依然很低。若不加強實施“引銀入?!暗陌l展戰略,吸引更多股份制商業銀行進駐保定形成多元格局、百花齊放、公平競爭的銀行業體系,恐怕很難改善當地的金融生態環境。
4 搭建保定金融服務平臺的建議
4.1 打造京津冀三地聯合融資平臺
京津冀協調發展規劃不是一句空話,應用實際行動統籌區域利益、加強三方緊密合作。京津冀三地聯合貸款就是基于三地利益一致的合作項目提供貸款支持。金融產品的設計要符合任何規模企業,特別針對中小微企要應擴大短期金融產品范圍。
4.2 構建政策資金資助平臺——“區域農業金融資金池”
北京和天津擁有三千多萬常住人口及大規模外來人口,他們對糧食、蔬菜瓜果、蛋禽、牛奶等農林牧漁需求為京津周邊農業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保定有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從事農產品養植、生產和加工,但高級食品加工實力不足。為促進農業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壯大農業中小微企業實力,需要財政資金的大力支持。可建立“區域性農業金融資金池”,將當地財政收入劃撥一部分來充實資金池。其次,保定的農業經濟對京津冀的協同發展起到后勤保障作用,因此也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專項資金來充實資金池。最后,鼓勵民間個人或企業向該平臺注資,由于這類注資要求返利,因此注意資金撥款流向最好是選擇高端食品加工企業。
4.3 創新城市商業銀行平臺
鼓勵保定銀行、保定商業銀行等城市商業銀行將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的業務做精做細做強。鼓勵民營企業控股公司在城市中建立。建立許多金融服務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在行動上,建立覆蓋市內外的服務網點。打造本市中小微金融服務的標桿銀行。發揮民間資本組建民營銀行,一個新型民營銀行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模范帶頭作用。保定分行成立不足4年,但是各項業務發展迅速、營業網點深入鄉鎮村、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是保定中小微企業信貸支持的主要力量,2011年貸款達456億,而全市4家國有商業銀行對地方的貸款總額不過700億。
4.4 建立“物流銀行”業務平臺
雖然,中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評級普遍較低,貨款拖欠現象突出、可抵押的固定資產也少,而中小微企業的固定資產只占企業資產很小比例,可每個企業手上都會有流動資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庫存動產資源等,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瑣碎資產”便是利用“物流銀行”融資的質押基礎。“物流銀行”的具體思路是:首先,建立、收集保定市中小微企業的相關信息流和物流;其次,銀行根據穩定、可監管的應收、應付賬款、現金流信息,將銀行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信息流進行信息整合、配型;最后,由銀行向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服務等一體化的綜合業務服務。這就是物流質押銀行貸款業務,即企業以市場暢銷、處于正常貿易流轉狀態的產品抵押作為銀行授信條件;銀行根據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向物流企業提供貸款。
4.5 建立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平臺
為了方便中小微企業運用融資渠道,可搭建一個直接融資平臺,該平臺是企業與金主直接溝通交流,加快了資金的流動速度。直接融資項目多種多樣,有債券屬性的,也有股權屬性的,企業可靈活選擇某一種或多種方式進行直接融資。(表4)
4.6創建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組織平臺
在本市國有股份商業銀行中建立專門的機構來掌管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根據產業集群建立專門的中小微企業銀行,開展專門的中小微企業業務,專門為中小微企業服務。建立金融機構法人系統,將商業銀行的網絡金融服務中心向鄉鎮延伸,將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為農村商業銀行,鼓勵在重點鄉鎮、產業集群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優質小額貸款公司開展定向資產委托業務、發展定向債的質量。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更多可以選擇的渠道,將達到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為村鎮銀行。為拓展中小微企業的深度和廣度,由金融租賃公司、擔保公司、證券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設立中小微企業特色保險機構,開展中小微企業特色金融服務。
4.7構建信用信息共享和服務平臺
保定尚未建立正規的融資信息查詢平臺,實現該平臺的構建是解決信息不對稱難題的關鍵一環。當地的融資信息收集應由政府牽頭,并至少包含四大服務功能區:一是傳統的融資區,主要提供傳統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二是現代融資區,主要依托網貸公司,提供線上融資服務;三是新興機構融資區,主要通過引入本市一些新型融資手段,提供應收賬款融資和貸款過橋等及時援助;四是配套的服務區,主要提供資產評估、融資擔保和再擔保、信用評級、資金管理、法律咨詢等服務。
圖1 保定融資信用平臺建設
參考文獻:
[1]鄭立君,蘇志鑫.中小企業信貸專營服務機構運營的現狀、問題、建議[J].海南金融,2009(11).
[2]吳偉.保定在京津冀都市圈的產業定位研究[D].河北大學,2009.
[3]任愛華.促進保定市就業的財政金融政策研究[J].商業時代,2010年27期.
[4]張娟,胡書全.基于經濟增長視角的保定市產業結構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1(11).
[5]耿欣.中小企業信貸配給失當的矯正:理論與實踐[J].山東社會科學,2011(11).
[6]朱小群.中小微企業政府金融支持急需創新[N].中華工商時報,2012(4).
基金項目:本文為保定經濟發展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課題、保定市社科聯青年課題(課題編號2014Q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