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亞茹 張滿航


摘 要:開孔補強是壓力容器制造中的常見結構,本文對壓力容器制造中常見的補強方法進行總結,并通過實例介紹了嵌入式補強的應用及組焊工藝。
關鍵詞:壓力容器;開孔補強;嵌入式補強
在壓力容器的設計中,由于結構的要求,常常要在容器上開孔和連接接管。開孔的結果,不但會削弱容器的強度,而且在開孔的附近會造成很高的局部應力。加上制造材料的材質和制造方面的缺陷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失效往往開始于開孔的邊緣處,往往成為容器破壞的一個重要原因,必須引起十分重視。因此,針對大開孔且開孔接管上常作用有較大的集中載荷時,需要進行合理的補強,才能保證其在生產中正常安全的使用。
1 補強的結構形式
1.1 補強圈補強。補強材料一般和殼體相同,補強圈與殼體很好的貼和,所有焊縫必須緊密焊接,為便于焊后檢驗壓縮空氣試漏,在補強圈上應開小孔并攻絲(M10)。
1.2 整體鍛件補強。此種結構補強金屬集中于開孔應力最大的部位,應力集中系數最小。焊縫均為對接焊,并使焊縫及其熱影響區離開最大應力區的位置。故抗疲勞性能好,若采用密集補強形式,又加大了過度圓角半徑,應力集中系數更小,但鍛件補強需機械加工量大、成本高、制作難度大。
1.3 厚壁接管補強。厚壁接管補強是一種非常好的補強方法,它以工程造價低、便于施工及適用范圍廣等優點,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厚壁管補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當厚壁管的厚度達到殼體厚度的1.75倍且仍然不能滿足補強要求時,如果還是采用增加厚壁管厚度的方法,則對開孔補強的作用不大,此時需要采用增加殼體厚度和厚壁管厚度的補強方法。
2 厚壁接管補強應用及組焊工藝選用
2.1 某石化公司總承包的150萬噸/年催化裂解制乙烯裝置中的再生器便使用了此種補強型式,如圖2.1所示。
采用此種補強形式在保證補強要求的同時大大節約了成本,也避免了鍛件采購周期長的缺點。由于此臺再生器采用的是密集式嵌入補強,因此,選取補強板的組焊工藝就成了新的問題。
2.2 方案論證
2.2.1 常規施工方案。①設備筒體基板分片卷制成筒節,采用正裝法組對、焊接;②嵌入補強板單獨下料,卷制成型后與大接管進行組焊;③將組焊成整體的補強板與接管進行熱處理,消除角焊縫處焊接應力;④設備筒體整體成型后,在殼體補強板處劃線、開孔,將補強板與接管整體嵌入殼體。經論證,此種施工方法不夠合理,首先,材料利用率低。由于此裝置中再生器多達13塊嵌入補強板,且最大補強板尺寸為5800×4400mm,最小補強板尺寸為1440×1277mm,若采用常規方法,其材料利用率最多為80%,浪費過大。其次,現場安裝施工難度大。再生器中N5管口處補強板與接管整體重近40t,其開孔標高位于EL.28973處,待設備筒體整體組焊完成后開孔組對補強板與接管難度過大,必須有大型吊車配合,施工人員也必須在高空作業。殼體上開孔若不合適,必須利用氣割逐步調整。最后,焊接應力集中區過多。如圖2.2所示,圖中云線處均為焊接應力的集中點。
2.2.2 論證后施工方案。設備殼體排版時將嵌入補強板與基板整體考慮,在避免出現十字焊縫的前提下保證基板與補強板的環向焊縫齊平,以減少應力集中區,如圖2.3所示。
2.2.2.1 殼體分片卷制。按照以往設備制造的工序,每帶筒節須整體進行卷制,最后將每帶筒體進行組焊,以保證整個設備的圓度及直線度要求。但由于目前國內制作水平的限制,無法完成薄厚板的同時卷制,對此我們進行分片卷制、分片組對的工序,分別成型后采用正裝法進行組對焊接。
2.2.2.2 改進后施工方案存在的技術難點。①排版需精準。論證改進后方案對整個設備的排版要求極高,首先,排版需考慮大開孔補強板在整個設備殼體中所處的位置不能改變,由于補強板所處位置基板不進行預制,因此其尺寸必須精確。若是同一厚度的弧板進行對接,其下料尺寸可以控制,但此裝置中的“兩器”嵌入補強板與基板不等厚,所以在排版計算下料尺寸時就必須進行板厚處理,將其換算為同一厚度進行下料。②各處薄厚板坡口、削邊的唯一性。由于此裝置中再生器殼體處有大量開孔嵌入式補強,各處根據板厚的不同,其削邊處理也不相同,再生器Φ12000mm段排版后就出現在大量不等厚弧板的對焊。此段各弧板的削邊型式及坡口型式便具有唯一性。
坡口的唯一性體現在不同板厚之間坡口型式選取的不同,殼體基板與嵌入式補強板坡口型式選取。
削邊型式的唯一性體現在80mm、86mm厚的嵌入式補強板。由于補強板尺寸過大,無法整體卷制,只能進行分片卷制,而在分片時為了避免十字焊縫,必須將補強板與基板錯開,這就造成了同一塊弧塊的一側出現兩種不同的削邊處理。
參考文獻:
[1]GB150-2011.鋼制壓力容器[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2]余國琮.化工容器及設備[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