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楊 儀
黔瑞合作漸入佳境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楊 儀
貴州自2013年提出打造“東方瑞士”以來,借力生態文明國際論壇“中瑞對話”這一平臺,雙方在“對話”、“對接”的過程中亮點頻出,成果豐碩。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時指出,貴州地處中國西部,地理和自然條件同瑞士相似,希望雙方在生態文明建設和山地經濟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同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開啟首次“中瑞對話”,致力于加強瑞士同貴州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交流合作。
自此,作為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領跑者”的瑞士同貴州省開啟廣泛合作,連續三年成為生態文明國際論壇主要的參與國之一。
2013年,論壇召開前,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貴州將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把貴州建設成為“東方瑞士”。緊接著,在以“貴州與瑞士對話:攜手瑞士綠色趕超”為主題的論壇上,中國專家與瑞士學者就貴州如何打造成“東方瑞士”進行了交流探討。年會期間,瑞士與貴州達成了全面合作意向,響亮發布了“攜手瑞士,努力打造全國生態文明先行區”的戰略構想。與貴州同步,瑞士聯邦隸屬經濟部長的專事對接貴州的固化平臺也正式啟動了構建程序。
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瑞士擁有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走在世界前列。2014年,“中瑞對話2014”論壇以“山地經濟,綠色發展”為主題,200余名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各級官員、企業界高管圍繞“高山地區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退守”、“生態文明建設和產業發展”、“中瑞自貿協定前景展望”四個議題展開了深入對話。期間,瑞士和貴州簽署了合作協議,促進了兩國貿易和中瑞企業間的商業合作。“我們要向瑞士學什么?”在各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
對話推動了雙方政府高層的互訪。前兩屆論壇上,瑞士聯邦主席于利·毛雷爾和瑞士聯邦議會聯邦院議長漢納斯·格爾曼親自出席,足見瑞士對會議的重視。
2015年,貴州與瑞士進一步提升綠色合作的層次,在“中瑞對話2015:山地經濟、綠色發展”主題論壇,聚焦生態環保、產業經貿領域的合作,采用了“一壇、一會、一展”模式,即主題論壇、黔瑞企業一對一商務洽談會、瑞士商品及圖片展。
“世界花園”瑞士與“國家公園省”貴州順利開展合作的基礎,被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認為是有一種特殊的緣分,“貴州與瑞士同具多山地理特征,同處重要交通樞紐位置,同屬和諧的多民族聚居地區,同有豐富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
貴州如何立足實際,學習好、借鑒好、運用好瑞士經驗?對此,陳敏爾提出四點:通過深化交流合作,讓瑞士發展的現代理念更多地在貴州落地生根;讓瑞士優勢產業和企業更多地在貴州攜手發展;讓瑞士生態環保先進技術更多地在貴州嫁接運用;讓瑞士文化、旅游、教育發展的經驗更多地在貴州開花結果。
6月26日上午,“中瑞對話2015”子論壇——黔瑞商務洽談會舉行。

貴州與瑞士同具多山地理特征,同處重要交通樞紐位置,同屬和諧的多民族聚居地區,同有豐富的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圖為瑞士山地風光。(貴州圖片庫供圖)
洽談會上,瑞士企業有18家,來自醫療、生物制藥、現代農業等行業;貴州有35家涉及外貿采購、旅游、食品、農業等行業企業及相關招商引資部門參加。
在現場,黔瑞企業進行了三個項目的簽約儀式。貴州省貿易促進會與歐中企業聯合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備忘錄》、貴陽綜合保稅區與貴州中德淘塞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書》、貴陽市黔靈山公園管理處與貴州中德淘塞科技有限公司簽署《黔靈湖耳塘生態治理協議》。
這是黔瑞企業家的首次一對一洽談,具有非凡的意義。
貴州跨境電商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祎民對瑞士企業印象深刻。“這次會議為我們在產品上與瑞士實現連接共享,了解國際企業先進理念,加強了貴州企業了解外界的‘窗口’,在接觸和互動中找到可以合作的方向。”
連續三屆中瑞對話論壇以來,黔瑞合作已步入新的階段。
數據表明,貴州省對瑞士的進出口貿易額從2013年的390萬美元到2015年4月的1675萬美元,兩年間增長1285萬美元。
三年來,雙方在產業經貿、生態環保、文化旅游、政府管理創新等方面積極推動務實合作,成功簽署《中國貴州省與瑞士聯邦發展合作署合作意向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貴州省分會與瑞中經濟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一批戰略合作協議。
今年,瑞士頂級腕表生產公司之一的瑞士柏高,落戶貴安新區西部國際智能產業園。貴安新區積極引進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打造“瑞士金融小鎮”,并與瑞士銀行、LEP水務公司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2014年11月,在蘇黎世舉行的“貴州(瑞士)商貿旅游推介會”上,貴州和瑞士有關方面簽署了旅游、環保和經貿領域6個合作文件。同年12月,世界500強、瑞士ABB集團與貴陽市政府及貴陽綜合保稅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ABB將通過電力和自動化領域的領先產品和解決方案,支持貴陽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4月,瑞士杰歐特公司分別與我省環境監測院、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簽訂了意向性框架合作協議。6月,省發改委與瑞士發展合作署簽署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合作意向書。
在旅游合作方面,貴州在結合100個旅游景區建設基礎上,借鑒學習瑞士旅游小鎮的“因特拉肯”經驗,“時光貴州”小鎮應運而生。
同時,瑞士駐華大使戴尚賢、瑞士中國協會會長托馬斯·瓦格納、瑞士省州代表團等先后造訪貴州,上瓦爾登州與貴州省結為友好省州,積極推動了瑞士與貴州的多維度多層次的交流合作。
黔瑞合作成為貴州省外向型經濟初具規模的縮影。
去年7月1日《中瑞自貿協定》正式生效,這進一步激發雙方的合作潛力,提升雙邊貿易和投資水平,為貴州與瑞士合作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僅僅兩個星期后,貴州率先與瑞士搭建深度合作平臺,成為國內第一個抓住這次歷史機遇的省份,甚至快過了香港。
這顯示了貴州攜手瑞士實現綠色趕超的決心和信心。
接下來,貴州將密切與瑞士在環境科技、山地旅游、信息技術、醫藥化工、精密儀器、高端裝備制造、會展物流、山地農業、人才交流、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促成更多瑞士知名企業、機構、高校到貴州洽談投資、共謀發展。
今年是中瑞建交65周年,瑞士駐華大使戴尚賢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中瑞雙方多年來的接觸密切,貴州的開放態度和吸引力也與日俱增,現在對貴州感興趣的瑞士企業是幾年前的十倍之多。在快速城鎮化的發展背景下,他更看好雙方在清潔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
這與貴州高層的布局不謀而合,“未來貴州還將推動建立中瑞清潔技術交流中心和黔瑞環保產業基地,在城市規劃、節能建筑、垃圾回收等領域開展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瑞對話”第三年,專門從事國家資源核算的智庫機構——全球足跡網絡,與貴州省環保廳簽訂了關于探索創新決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合作備忘錄。生態足跡也稱生態占用,指人活動所留下的足跡越高,說明人們消耗的資源就越多。通過生態足跡需求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進行比較即可以定量的判斷某一國家或地區目前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以便對未來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科學規劃和建議。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完成生態足跡評估的國家。未來貴州將利用這一工具借鑒瑞士經驗,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