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六盤水市委書記 李再勇
走一條具有涼都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新路
文丨六盤水市委書記 李再勇

作者近照(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張 麗/攝)
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作出“要走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的重要指示,是對貴州發展的殷切希望和戰略定位,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總綱。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看清形勢、適應趨勢、發揮優勢,圍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守住發展、生態“兩條底線”,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的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發展。堅持主基調、主戰略,堅持民生優先、安全優先,堅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四個輪子”一起轉,走一條具有涼都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新路。
堅持走生態產業發展路。立足中國涼都的氣候優勢、生態優勢,更加自覺遵循生態經濟協調發展規律、生態需求遞增規律和生態價值增值規律,堅持把生態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生態,促進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提升,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讓生態既為人類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需求保障,又為人類提供生存的物質需求保障,把生態之美化作百姓之福。
堅持走山地特色農業發展路。
突出山地特色優勢,以“5個100”工程為平臺,以“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深入實施特色農業“3155工程”,推進獼猴桃、茶葉、紅豆杉、刺梨、核桃等特色產業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堅持農旅結合,推進一產“接二連三”,著力把農業產業做成生態產業、把生態產業做成旅游產業、把旅游產業做成特色產業、把特色產業做成致富產業,實現生態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旅游價值最大化。
堅持走大健康旅游業發展路。
發揮中國涼都品牌優勢和生物多樣性優勢,大力發展以“養”為支撐的保健養生產業,重點發展休閑養生、滋補養身、康體養生、溫泉養生四大業態;大力發展以“健”為支撐的運動康體產業,重點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建設西部重要和全國知名的戶外運動基地;大力發展以“管”為支撐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重點發展遠程醫療、穿戴設備、健康咨詢等新興業態。通過旅游業聚集人流、物流、觀念流、資金流、信息流,帶動現代服務業全面發展,最大限度提供創業平臺和就業崗位,增加群眾收入。
堅持走循環經濟發展路。圍繞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目標,既立足煤炭資源優勢做強做優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煤、電、鋼產業向煤、電、鋼、硅、焦、氣、化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拓寬產業幅、提高附加值;又立足區位、氣候、生態等優勢,做大做精電子信息、醫藥養生、新型建材、現代裝備制造新興產業,優化工業結構,推進發展從溫飽向環保、從生存向生態轉變,實現綠色、高效、可持續的循環發展。
堅持走城鄉一體化發展路。緊緊圍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以“弱鳥先飛”的意識、“滴水穿石”的精神,全面推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矛盾難題。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做大做強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壯大區域中心城市規模,增強縣城支撐作用,促進小城鎮擴容提質,加快推進同城化發展;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互聯互通,促進城鄉資源雙向流動;加強教育、衛生等公共配套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產城景互動,統籌推進城市文明、工業文明、農業文明協調發展,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文化內涵;優化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建設山水城市、綠色小鎮、美麗鄉村、和諧社區,讓山水、田園、城鎮、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我們將立足資源優勢、發揮比較優勢,既抓“黑色”、又抓“綠色”,既抓存量、又抓增量,在推進煤電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實現綠色崛起,在彎道取直中實現后發趕超,讓涼都經濟熱起來,環境美起來,群眾富起來。
(責任編輯/楊 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