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銅仁市委書記、市長 夏慶豐
在綠水青山上書寫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文丨銅仁市委書記、市長 夏慶豐

作者近照(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張 麗/攝)
習近平總書記來貴州視察并對我省提出“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培植后發優勢,奮力后發趕超,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的總要求,是我們推動跨越發展和同步小康建設的總綱。銅仁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關鍵是要發揮自身優勢,更加堅守底線,創新轉型路徑,在綠水青山上書寫好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
創新發展理念、堅守“兩條底線”,走出一條“綠色化”發展新路。銅仁最大的資源是生態資源、最大的優勢是生態優勢。我們要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底線,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更不能走邊發展邊污染的錯路。要全力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產業、綠色產業、健康產業,堅決消除“黑色GDP”、做大“綠色GDP”。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市目標,強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發揮梵凈山動植物基因庫作用,把動植物基因庫轉化成特色產業、優勢產品,努力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優勢、經濟優勢。
創新發展路徑、提速轉型,全力推動銅仁在武陵山區域強勢崛起。貧困落后仍然是我們的主要矛盾,加快發展是我們的主要任務。要始終堅持主基調、主戰略,不斷創新轉型路徑,推動銅仁在貴州東部和武陵山區強勢崛起。一是織密“十張網”,繪制同步小康路線圖。利用我市地處長江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優勢,系統謀劃好“十三五”發展規劃,加快完善高速公路、高鐵、航空、水源、通訊、能源、生態“發展七張網”和醫保、社保、扶貧低保“民生三張網”,奠定同步小康發展基礎。二是突出“綠色化”,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文化旅游業四個輪子一起轉,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搶抓“互聯網+”、工業4.0、創客時代等機遇,依托9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和1個省級高新區平臺,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產業,打造產業集群、形成產業支柱,加快形成工業主導型經濟格局。堅持走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按照產城互動、景城融合、教城一體模式,大力實施工業園區、城市農業公園、城市濕地或山體森林公園、市民廣場公園、教育衛生及文化產業園區“五園興城”,統籌構建主城、縣城、小城鎮、鄉村四級網絡體系,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山水園林城市。堅持走山區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以“三個萬元”工程為主抓手,牢固樹立園區化發展理念,大力推進集中連片種、集中連片養和農產品加工,強力推動山地農業現代化進程。堅持走全域旅游發展道路。依托“高鐵時代”優勢,以梵凈山國家5A級景區創建和申遺工作為龍頭,千方百計推進文化旅游發展全域布局、旅游資源全域整合、旅游產業全域覆蓋,加快打造銅仁“全域旅游”。
創新發展機制、彎道取直,努力當好貴州向東開放的前沿陣地。
一是大力發揚爭政策、爭項目、爭資金、爭出經驗、爭人才、爭召開現場會及經驗交流會、爭融資規模、爭改革試點的“八爭”精神,為加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建好用好開發區、工業園區、農業園區、旅游景區等平臺,充分激發發展活力。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要大力推廣“管委會+公司+托管鄉鎮”模式,農業園區要認真研究農旅融合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旅游景區要以環梵凈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創新區為試點,建立現代經營管理體制,加強與周邊市州聯合,打造無障礙旅游。三是強化開放合作,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成立亞投行等戰略機遇,積極開拓航班航線,爭取設立銅仁海關、航空口岸、無水港和出口基地等“出海平臺”;以對口幫扶為契機,繼續深入開展與蘇州、大連等發達城市的全方位合作;切實抓好與貴陽市簽訂的深化友好合作協議的落實,借滬昆高鐵積極融入貴陽城市圈;深化與重慶、張家界、懷化、湘西等地合作,著力融入成渝經濟經濟區、長株潭城市群,推動武陵山區域協作跨越發展,當好貴州向東開放“前沿”。
(責任編輯/楊 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