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黔東南州委書記 李飛躍
對接產業園區建設 抓好就業創業
文丨黔東南州委書記 李飛躍

作者近照(黔東南州委辦公室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期間,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確要求。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在新常態下就業創業對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體現了總書記對民生和就業創業的高度重視,也反映出當前做好就業創業在全局工作的重要地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我們啟發最大、指導性最強的就是要對接產業園區建設來擴大就業創業,這為我們做好就業創業工作指明了方向。
要把萬眾創新與大眾創業結合起來,通過創新帶動創業拉動就業。
創新帶動創業拉動就業是提高產業層次,擴大知識型人才就業,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措施,也是以創新帶創業就業的重大舉措,我州以中科漢天下為代表的新型創業取得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該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創業團隊20人,帶動近500人就業。最近,我們擬在凱里市建立3至5億元的創投基金,通過基金引進一批人才團隊,孵化一批創新型項目,吸納一批知識型人才創業。建議省里制定出臺一些特殊政策,加快建設一批大眾創業孵化基地,在確保公平競爭前提下,對眾創空間等孵化機構的辦公用房、用水、用能、網絡等軟硬件設施給予適當優惠,以減輕創業者負擔。
要把產業轉移和人口轉移結合起來,通過吸引返鄉農民工創業帶動就業。我州在外務工人員共100萬人左右,是相當大的一支重要力量。李克強總理在我州調研考察時強調:“把人的轉移和產業的轉移結合起來,是我國發展的又一動力,也是很大的內需。”比如,我州三穗經濟開發區,目前共建成標準廠房2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49戶,吸納就業4000余人,標準廠房企業入駐率達100%,其中有33戶是返鄉創業企業,預計今年園區可實現工業總產值50億元左右。建議縣級工業園區應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體,把產業轉移與人口轉移結合起來,推動園區逐步向就業型導向轉變。同時,建議省里盡快出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的具體措施,吸引更多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
要以發展就業型產業作為園區發展的導向,通過發展特色經濟帶動創業就業。目前,各類產業園區已有一定基礎,建成了一批標準廠房,這為下一步就業創業打好了基礎。在我們省內,群眾中有很多創新創業的能人,在黔東南結合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能工巧匠大有可為。比如,凱里苗侗民族風情園,圍繞發展旅游服務產業,積極引進民族工藝品、特色食品等企業370戶入駐園區,一批能工巧匠在這里創業,帶動就業2200人。建議結合園區建設,引導各類能人到園區創業,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等旅游服務業,通過發展能人經濟帶動就業。
要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提高技能培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現在全省職業教育體系已逐步完善,師資力量得到有效加強。建議進一步整合職業技術培訓資源,根據市場主體需要和創業人群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創業培訓,切實提高技能培訓的實用性。同時,建議進一步完善技能培訓補貼政策,適當提高補助標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動職業培訓向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要進一步落實擴大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信貸支持創業的激勵和保障機制。省里采取“3個15萬”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非常好,目前政府補助這部分落實得非常好,但銀行貸款部分落實得不夠到位。建議省里進一步完善小額貸款支持創業的系列政策揩施,既考慮創業需求,又考慮銀行風險,確保創業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要實行精準就業創業管理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就業創業考核體系。對就業創業實行精準管理,由人社部門牽頭,發改、經信、統計、工商、教育、民政、婦聯等部門聯合,建立就業創業統計監測體系、技能培訓體系、就業創業跟蹤體系,對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分類建立就業創業數據庫,按年度建檔立卡,做到精準到企業、單位,精準到街道、鄉鎮,精準到家庭和個人。同時,建議進一步簡化就業考核體系,重點考核各地對創業的扶持情況。
(責任編輯/彭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