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黃 霞
創建省級生態縣 提升發展優勢
文丨黃 霞
2015年6月12日,江口縣成功通過專家組評估驗收,在繼“國家林業綠化百佳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縣域”、“省級文明縣城”、“省級衛生縣城”、“貴州長壽之鄉”等榮譽之后,榮膺“省級生態縣”稱號。
兩年多來,江口縣緊緊圍繞“把江口建設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國內外旅游目的地和生態文化魅力城市”目標,把創建省級生態縣作為提升江口發展優勢的一張重要名片,精心設計,全力打造。通過構建“四大機制”、打造“四大體系”,實現省級生態縣的成功建成。
領導推進機制。江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的“四創”工作領導小組,其中生態縣創建工作組組長由縣長擔任,分管領導兼任副組長及辦公室主任,從農牧科技、住建、水務等部門抽調6名業務精、能力強的干部充實到領導小組辦公室。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和專門機構,實行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同志具體抓。與此同時,縣政府與各鄉鎮(街道)及相關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層層建立工作責任制??h人大、縣政協經常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執法檢查和視察,并進行跟蹤監督。
政策考核機制。委托省環科院編制《江口縣省級生態縣建設總體規劃》,并經縣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省級生態縣建設納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同時,將生態創建工作納入鄉鎮(街道)、部門年度綜合考評,對成功創建生態鄉鎮、村給予獎勵,對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等重點生態工程給予以獎代補,對年度創建成效突出的單位給予表彰獎勵。
執法保障機制。按照部門職責分工,加大環境保護。強化污染源監測監管,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把環保準入門檻;強化水資源保護,嚴厲打擊毒魚、電魚等破壞水生生物行為;做好優質、特色農產品的注冊保護工作;加強林政資源管理,保護珍稀動植物資源;加大水政執法力度;強化土地資源保護與管理,嚴禁亂征亂占土地資源和亂開亂采礦產資源;依法打擊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
社會參與機制。積極引導和調動全社會參與創建工作??h政府建立生態縣創建任期目標制、定期調度制、環保第一審批制、在“兩會”上報告工作制,每年都將生態建設資金放在優先位置,逐年加大投入。企業自覺參與,嚴格執行“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寧可慢發展、不要新污染”,讓入駐企業自覺把污染治理工作擺到企業發展經營的首位。公眾積極參與,采取政府投資、引進民間資本、招商引資等多種方式加快建設環保公益性項目。通過新聞媒體宣傳、編制生態縣建設知識讀本、舉辦培訓班、開展知識競賽、設立永久性宣傳標牌、開設生態課等多種形式,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生態建設的濃厚氛圍。

作者(左三)到民和鎮調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江口縣政府辦供圖)
著力打造生態產業體系。江口堅持把發展生態經濟作為生態創建的核心內容,以推進生態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為重點,積極構建具有特色的生態產業結構,2014年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5.1:29.5:45.4。
做精做優生態休閑旅游。幾年來,江口縣圍繞《江口縣文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目標,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資30多億元建成了一批主題鮮明、特色明顯、環境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景區景點和旅游基礎設施。2014年,江口縣成功申報為全省旅游改革先行先試試點縣。梵凈山景區進入國家5A級景區預備名單。寨沙侗寨成功創建為3A級景區并被授予全國金融扶貧鄉村旅游示范點。云舍景區獲得中國最美村寨、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稱號。全縣全年接待游客總人數466.4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6.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3%、25.3%。文化旅游產業帶動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11億元。全縣旅游從業人員達到1.6萬人。
做大做強生態高效農業。兩年多來,全縣建成縣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1個,茶青市場農殘檢驗室21個。2014年,閔孝現代高效農業(扶貧)示范園區成功申報為4星級農業公園。江口蘿卜豬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全縣建成生態茶園11.84萬畝、果蔬基地13萬畝、核桃基地5.5萬畝、中藥材基地3萬畝,烤煙生產穩定在2萬畝以上,其中主要農產品有機、綠色、無公害認定面積14.3萬畝,占比達到69.22%。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企業11家。此外,加大對規模養殖場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力度,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88%。建立了秸稈禁燒工作責任制,秸稈綜合利用率95.8%。2014年,全縣生態農業增加值達8.3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162元。
穩步發展生態綠色工業。以建立綠色生態產業為導向,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旅游商品、生物制藥等營養健康產業。按照“一園兩區”發展思路,重點推進凱德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園區自2011年啟動建設以來,始終堅持“綠色GDP”發展理念,嚴格項目環保準入制度,堅決杜絕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入駐。入駐企業必須嚴格按環評要求落實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措施,著力打造“生態園區”?,F園區入駐的45家企業中,有農特產品、旅游商品、生物制藥加工企業28家,占62%。2014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到15.9億元、4.97億元。2013年以來,全縣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等指標逐年下降,工業重復用水率、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逐年上升。
著力打造生態家園體系。江口堅持把大生態環境改造和小生態環境改善統籌安排、同步推進,積極構建具有特色的生態宜居環境。
健全生態文明考評體系。特別是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終身追究制,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了一道堅實的“防火墻”。
大力推進生態林業建設。兩年多來,全縣造林綠化13.8萬畝,新建油茶產業基地2萬畝、楠竹產業基地2.6萬畝。完成通道綠化工程4062畝、森林管護面積91.72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林業植被恢復工程2.1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8.37%,在全省88個縣中排名第六,在銅仁市排名第一。
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014年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77.25%、76%。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1.29平方米。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六項行動計劃建設為契機,大力改善農村環境。截至2014年底,農村用電普及率達100%,農村生活用能中清潔能源占比51.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1.07%。
著力打造生態文化體系。堅持“以人為本”,把提高公眾生態文明水平與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結合起來,統籌到生態縣建設中去。
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培訓。組織人事部門將生態縣建設作為干部培訓的重要內容,教育部門將生態知識納入中小學教育內容。通過兩年多來持續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培訓,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文明素質,“參與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安全、杜絕人為破壞、建設美好家園”已經成為江口群眾的自覺行動。
扎實開展生態細胞工程創建。2013年來,太平鎮、閔孝鎮、德旺鄉、怒溪鎮4個鄉鎮先后獲得省級生態鄉鎮命名,壩梅村、凈河村、堰溪村、云舍村、快場村5個行政村先后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目前,雙江、凱德、壩盤、官和4個鄉鎮(街道)及興隆、磨灣等20個行政村已達到省級生態鄉鎮、村的標準,今年4月已向省環保廳申報。兩年多來,成功創建2所省級綠色學校、3所市級綠色學校、9所縣級綠色學校和1個省級綠色社區。
著力打造生態監管體系。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放在生態縣建設的優先位置,舉全縣之力強勢推進。
強化環境保護。兩年多來,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摸底和隱患排查,完成了縣城飲用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工作和太平鎮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劃定。每月對全縣9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主要河流水質進行一次全面監測。建成機動車尾氣檢測站和縣城空氣自動監測站。
強化污染防治。全縣空氣、水、噪聲環境質量均達到功能區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均為100%,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數在全省名列前茅。
強化能力建設。每年縣財政安排100萬元用于生態環境質量考核。2013年建成縣城空氣自動監測站并進行改造升級,提前對一氧化碳、臭氧、PM2.5進行監測。今年已按照西部三級站標準強化縣環境監測站建設。各鄉鎮(街道)均成立林業環保站,并配齊編制配備人員。
強化環保執法。江口縣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六個一律”環?!袄麆Α?、 森林保護“六個嚴禁”等系列環保專項執法行動。特別是從今年起,杜絕“兩高一資”項目落戶,從源頭上控制了新的污染源產生。建立健全法院、檢察院、公安、環保等多部門聯合執法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加大環境監管及執法力度。
(作者系江口縣委副書記、縣長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