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波
(新疆第二師庫爾勒醫院中醫科,新疆 庫爾勒 841000)
我們用消痹通絡湯聯合甲鈷胺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108例,均為本院住院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4例,治療組男26例,女28例;年齡41~76歲,平均(58.4±11.6)歲;病程2~24年,平均(5.23±1.61)歲。對照組男22例,女32例;年齡43~74歲,平均(58.5±10.8)歲;病程3~25年,平均(5.32±1.43)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年齡18~78歲。辨證分型為氣滯血瘀。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有其他疾病、證候或合并癥,已接受相關治療并可能影響效應觀測指標。伴有可能影響效應指標觀測、判斷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狀況。有嚴重心、肝、腎損害影響藥物代謝,特征人群(孕婦、嬰幼兒、未成年人、高齡、精神病、病情危篤或疾病晚期)。
西醫診斷: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1]。早期癥狀主要為感覺障礙,且呈現出對稱性的疼痛、感覺異常,機體下肢的癥狀比較多見,嚴重者下肢發生關節病、潰瘍等臨床癥狀與相關標準中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相符合,且均經過CT等輔助檢查確診。
中醫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辨證分型為氣滯血瘀型。四肢麻木且伴郁脹疼痛,按則舒,面色晦暗,肌膚甲錯,口唇發紫,而舌質見紫色的瘀斑,且舌苔薄而干,脈澀[2]。
兩組均控制飲食,忌煙酒、辛辣刺激食物,注意飲食衛生及規律等。甲鈷胺膠囊(涿州東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253)0.5mg,1日3次口服。
治療組加用消痹通絡湯。黃芪、熟地、雞血藤各30g,葛根20g,太子參、麥冬各15g,桂枝、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地龍、天麻、牛膝各10g,水蛭5g。1日1劑,水煎400mL,早晚口服。
顯效:神經病變癥狀消失,肌腱反射功能恢復,神經電生物檢查接近正常。有效:神經病變癥狀緩解,腱反射功能開始恢復,神經電生理檢查明顯改善。無效:癥狀及神經電生理檢查無變化。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MNCV SNCV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54 41.12±0.84 43.38±1.17△ 38.45±2.62 41.65±3.67△對照組 54 41.26±0.67 40.12±1.45 37.64±2.93 39.10±3.41組別 n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中醫“肌痹”、“血痹”等范疇,病機為消渴日久氣陰兩虛[3]。消痹通絡湯方中黃芪補脾胃之氣,熟地、麥冬生津,太子參補氣,赤芍、當歸、桃仁、川芎、紅花活血化瘀,葛根生津止渴,桂枝溫經通絡,雞血藤補血行血、舒筋活絡,地龍、天麻通絡止痙止痛,水蛭破血逐瘀,牛膝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諸藥合用,共奏化瘀通絡、益氣養陰之效。
甲鈷胺可修復神經纖維,促進神經發育與再生。中藥不僅能夠明顯改善血液微循環狀況,而且可通過調脂作用糾正血液高凝狀態。
因此,西藥聯合消痹通絡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有效改善神經系統傳導功能,緩解癥狀。
[1]王蔚文.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3]李志宏,王建軍,張明萍.益氣活血通絡方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1(1):139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