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黨內必須加強懂規矩教育,把懂規矩、守規矩作為衡量一個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
——習近平
故事
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醞釀成立中央文史研究館。這是黨和政府為團結和安排老年知識分子而設立的具有統戰性和榮譽性的文史研究機構。
這時,楊開慧的朋友、柳直荀烈士的遺孀、時任湖南長沙某中學教員的李淑一托人找到了毛澤東,表示愿意到北京去當文史館的研究員。李淑一大概沒有想到,她這是給毛澤東出了一個難題。
毛澤東在1954年3月2日專就此事給秘書田家英寫了一封信,內容如下:
“李淑一女士,長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書業,年長課繁,難乎為繼。有人求我將她薦到文史館為館員,史館資格頗嚴,我薦了幾人,沒有錄取,未便再薦。擬以我的稿費若干為助,解決這個問題。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種幫助否?她是楊開慧的親密朋友,給予幫助也說得過去。請函詢楊開智先生轉詢李淑一女士,請她表示意見。”
從這封信里,我們了解到,毛澤東不是不想推薦,而是“未便再薦”。但是,毛澤東絲毫沒有怪罪文史館,他把自己面子被駁的原因歸結為“文史館資格頗嚴”。所以他決定把此事當做私事處理,自己掏錢幫助李淑一。其實,李淑一作為烈士的遺孀,生活有困難,理應得到妥善照顧,毛澤東推薦她任館員是有理由的。但是,毛澤東覺得,從名望和地位上看李淑一不適合做文史館館員,他不能因為與李淑一的私人關系而破壞文史館的規矩。
格言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諸葛亮《前出師表》
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
(摘自《講誠信 懂規矩 守紀律學習讀本》)
黨建文匯·下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