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何興健
支部園地
責任編輯/何興健
黨員繳納黨費的要求
按期交納黨費,是黨員必須具備的起碼要求,是黨員對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它不僅可以為黨的活動提供部分資金,更重要的是能增強黨員的組織觀念。其交納要求為:一是黨員本人親自交納,一般不允許別人代交;二是按期交納,一般按月交納;三是按規定的標準交納。沒有特殊情況和經過批準,不可以少交,自愿多交不限。
如何逐步解決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匱乏問題?
第一,要“筑巢引鳳”,從完善政策、改善環境入手,推動優質法律服務資源流向欠發達地區,流向基層。這是逐步解決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匱乏問題的根本措施。要從律師、公證員、基層人民調解員等法律服務人員的工作環境、稅收政策、社保待遇、工作經費保障、機構編制等方面,制定有利于人才流動的機制,鼓勵更多法律服務人員愿意到中西部創業,到社區、到農村提供優質法律服務。
第二,要繼續開展各類法律援助志愿行動等工作。這是逐步解決基層和欠發達地區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匱乏問題的重要途徑。要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增加招募人數規模,擴大覆蓋區域,健全長效機制和工作規范,提高服務質量。
第三,要加大就地培養法律服務人才的工作力度,千方百計培養本地人才,形成一支植根本地的法律服務隊伍。考慮到欠發達地區人才基礎比較薄弱,目前我國司法考試對符合條件的中西部地區和基層考生實行降低報名門檻、降低錄取分數線等優惠政策,條件是這些取得法律職業資格的人員只能在當地執業。
真蹲實駐 情系瑤鄉
一轉眼,我在納王村擔任“第一書記”快兩年了,回首這600多個日日夜夜,思緒萬千。
2014年3月,我受組織委派,到望謨縣油邁瑤族鄉納王村開展駐村工作,并擔任省委組織部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望謨縣委常委、副縣長。
初到納王村,房前屋后到處是亂搭亂建的豬圈雞舍,民居破爛不堪,串戶路上的垃圾堆比比皆是,在陽光的照射下,不時發出陣陣惡臭。
為盡快了解村情,我白天與工作隊員一起走村串戶、收集民意、建檔立卡,晚上組織基層黨員干部召開“夜談會”,一起研究幫扶措施。通過收集梳理產業發展、水利、交通等338個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我提出了“因地制宜、山地結合、長短兼濟、種養齊抓”的油邁鄉產業發展思路,制定了“一個基地,四個產業帶”的發展規劃,奠定了幫扶基礎。
扶貧先扶智。為切實轉變當地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我充分發揮組織部門優勢,先后幫助協調油邁鄉黨員干部參加了“中組部·農業部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班”,組織鄉、村干部180人次赴江蘇華西、山東壽光、貴州核桃壩等省內外培訓基地實地學習,協調20多萬元為全鄉8個行政村改造黨員活動室,向群眾發放農村實用書籍2000余冊。
通過走訪,我深刻地意識到,只有選準產業,變“輸血”為“造血”,才能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此,我邀請省農科院專家為納王村編制了村產業發展規劃;從扶貧、農業、退耕還林等渠道爭取產業扶持資金1000萬元,成功施種油茶2000畝、芒果1100畝、澳洲堅果200畝。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我積極向團省委等部門爭取項目支持,動員村支兩委帶頭參股,建起了全鄉第一個由村黨組織主導,村民以土地、資金等方式參股的綠殼蛋雞孵化基地,成立了果蔬合作社和布依布藝紡織合作社,徹底解決“空殼村”問題,同時還將向省、州有關單位爭取到800余萬元幫扶資金用于納王村綜合整治。
口述:楊 珂(望謨縣委常委、副縣長,納王村第一書記)
整理:肖 駿(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一處工作人員)

楊珂(左二)和鄉村干部一起商量納王村環境整治工程問題(劉雷/攝)
凱里市“黨員責任地”讓農村黨員“有崗有責有為”
今年來,凱里市針對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等情況,探索建立“黨員責任地”,讓農村黨員“有崗有責有為”,有效解決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黨員責任地”,即各村黨支部根據黨員居住區域,將全村劃分成不同的片區,為每個片區建立一個黨員小組對片區進行“承包”,引導黨員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主動認領服務崗位,幫助群眾轉觀念、理思路、定規劃、謀發展,做好黨員教育、民事代辦、政策宣傳、致富示范、治安巡邏、村容維護、矛盾調解、環境整治等工作,同時建立黨員掛牌制度,將黨員姓名、電話、聯系戶等信息進行公示,隨時接受監督。完善工作臺賬和通報機制,為每位黨員發放一本民事臺賬,規范民事記錄,明確辦結時限,采取“一周一跟蹤,一月一通報”的方式,讓民事切實得到解決。(凱里市委組織部 吳治國)
為官吟
三尺劍高懸,
為官廉在先。
共圓中國夢,
憂樂賦新篇。
(福建省 趙恒章)
想群眾之所想 謀群眾之所需

今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到貴安新區馬場鎮黨委掛任黨委副書記。短短兩個多月的工作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了基層工作的復雜與艱辛,也意識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鄉鎮工作是最基層的工作,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建設的穩定發展。特別是在貴安新區大開發大建設關鍵時期,征地拆遷任務繁重,信訪維穩壓力加大,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嚴格,農民轉市民工作困難重重……面對壓力,我與鎮黨政班子成員一起,白天深入田間了解情況,夜晚挨家逐戶做群眾思想工作,順利完成了新區項目建設用地要素保障任務。
通過近段時間的親身經歷,我深切感受到了要做好基層工作,就得要把群眾當成親人。只有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才能贏得他們的支持和認可。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當中,也有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的地方,但最終通過我們的認真解釋宣傳,還是贏得了群眾的諒解。作為基層干部,我們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先鋒隊”,是帶領群眾完成各項事業建設的“排頭兵”,正是由于這樣的特殊地位決定了鄉鎮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我們的工作離不開群眾的支持與配合。而我們廣大基層干部要想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就必須給自己找好定位,要懂得沉下身子,放下身段,只有這樣走入群眾,才能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謀群眾之所需,進而促進基層各項建設事業發展。
黃海東(貴安新區馬場鎮黨委副書記)
履不必同 期于適足
治不必同 期于利民
背景:當地時間10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金融城市政廳發表題為《共倡開放包容共促和平發展》的重要演講時指出,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這充分說明,中國人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中國社會主義不是教科書里的教條,不是刻板僵化的戒律,而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變化的生命體。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發展中不斷變革,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只有持續造福人民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出處:語出(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五》,意思是說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適合腳;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比喻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智慧鄉村
“智慧鄉村”是“互聯網+”在農村的應用,它與“智慧城市”是完全不同的,根據國家信息中心與湖北智城規劃設計院在湖北省胡橋村打造的全國首個“智慧鄉村”初步規劃方案,可以看出未來“智慧鄉村”的基本思路是產業發展、村容整治和精準扶貧三位一體的,其具體建設內容包括智慧農業、智慧村務、智慧醫療、智慧家居、智慧安防、智慧電子商務和智慧旅游等七大模塊,可見,未來,就是偏僻落后的農村也會非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