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姚 遠
鄭林:從“北漂”到“貴漂”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姚 遠
從“北漂”到“貴漂”,鄭林為貴陽的創業環境、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眾籌行業的發展態勢感到振奮。他表示,不僅要做“貴漂”,還要扎根此地做“貴人”
從知道世界眾籌大會即將舉辦,到簽訂協辦協議、投入價值7000萬的資源,人人投CEO鄭林只用了三天。
隨后,他成立人人投貴州公司,帶領近百名員工在眾籌金融交易所大樓里“安營扎寨”,開始為世界眾籌大會引進項目、搭建平臺、廣發“英雄帖”。10月8日,鄭林交出一份成績單:500個眾籌項目加入大會。
鄭林與眾籌結緣,始于2014年,他創建了私募股權融資平臺網站——人人投。此時,鄭林已做“北漂”許多年,干過銷售、推過廣告、學過美容、試過干洗,經歷了無數次的創業失敗與重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16年北漂創業,做了17家公司,只有3家賺錢。”
以股權眾籌為核心業務的人人投,被鄭林稱為“人生中最后一次創業”。成立剛滿一年,獨創商業模式讓其取得了令同行矚目的成績:注冊交易規模全國第一,全國共有352家分站、上線247個融資項目,匯集190余萬投資人,成功融資金額超過5億。
可是,鄭林覺得還不夠。
“眾籌是惠及普通百姓和中小企業的金融模式,蘊藏著無限大的市場。”他不停地思考,如何讓更多人參與眾籌,形成“人人當老板、處處有分店”的氛圍,最終拉動實體經濟發展。
2015年9月,他認識了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董事長劉文獻,第一次來到貴陽。
聽說貴陽要辦“世界眾籌大會”、要做“世界眾籌之都”,他感到難以置信:這個西南小城,有何魄力、有何實力成為國內眾籌行業的領頭羊?
可是,看到貴陽舉全市之力來籌辦大會、支持眾籌平臺發展的種種舉措,他越來越有信心;參加了幾次由市委領導主持的推進會,切身感受到這里的開放和熱情,他逐漸愛上了貴陽。特別是參觀了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了解整個眾籌生態體系的建設計劃,鄭林決定:當“貴漂”!
“我佩服貴陽舉全市之力來做眾籌的勇氣,更讓我興奮的是,貴陽打造的眾籌生態體系,打通了眾籌行業征信考核、投資風險、收益穩定等‘痛點’。這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業,打造金融工具、布局環境建設,讓眾籌產生‘顛覆性’的力量!”鄭林表示,人人投將投入大量資源和資金,參與到整個眾籌生態鏈的建設工作,貴陽分支機構的員工很快會增加到100名,“還打算在觀山湖區買下一層樓作為辦公區域”。
言談之中,鄭林已經把貴陽稱為人人投的“新總部”,中秋節、國慶長假,他與員工都在這里度過,組織世界眾籌大會500強海選,推薦人人投平臺上的項目和投資人。如今,100個人人投明星項目參與海選,6000名投資人確定參加大會。
除此之外,作為世界眾籌大會唯一的平臺方協辦單位,人人投聯合全國165家眾籌平臺,共同推進500強項目落地。鄭林同時擔任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平臺領籌人,責任是“發掘有潛力的項目,推薦已合作的項目,把人人投積累的創客項目和投資人資源引入貴陽”。
從“北漂”到“貴漂”,時間在變、地域在變、環境在變,干事創業的激情卻不變。“漂”在貴陽不過一個多月,鄭林卻一再為貴陽的創業環境、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眾籌行業的發展態勢感到振奮。
“創業多年,在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漂泊,嘗盡酸甜苦辣。在貴陽,我第一次感受到政府對于創業者如此強烈的支持和鼓舞。”鄭林說,他不僅是“貴漂”,還要扎根此地做“貴人”,見證并推動“世界眾籌之都”的建設與發展。
(責任編輯/喻 丹)

作為人人投CEO,鄭林在各個場合為眾籌鼓與呼。圖為鄭林參加第五屆中國互聯網金融領袖千人峰會時接受記者采訪。(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