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唐秀梅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晏 青
巖博答卷
文丨唐秀梅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晏 青
如今的巖博,處處綻新顏,這里空氣清新、風景宜人,森林覆蓋率高達71%;山林間,幢幢白墻青瓦的小樓時隱時現。鄉土傳統、自然景觀和“鄉村別墅”等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獨特的鄉村山水畫。
2013年8月10日,無論對村支書余留芬,還是對盤縣淤泥鄉巖博村的村民,都是難以忘懷的日子。
當天,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輕車簡從來到了這個“白墻青瓦酒飄香,人美村強產業豐”的新農村,并留下了“你們這里很漂亮,我要是有時間,也會來這里休假!”的親切話語。
此后,余留芬帶領巖博人,以為“綠色貴州”做貢獻的勇氣和擔當,做強產業、做優環境,交出了一份新農村建設的巖博答卷。
一個是世界級釀酒大師,一個是用企業思維和市場理念經營村莊的村支書——季克良與余留芬這兩個本沒有任何交集的人,卻因趙克志的“牽線搭橋”成了莫逆之交。
巖博村沿用彝家獨特祖傳酒曲制作的小鍋酒,傳統工藝釀制已有上百年歷史。2004年,巖博村小鍋酒廠建成投產,迅速成為遠近聞名的“小茅臺”;2012年巖博酒廠擴建,希望能借此突破技術和山產工藝方面的瓶頸。
2013年10月16日,季克良正式接受余留芬的邀請來到巖博村,成為該村的酒業顧問。自此,“土酒與國酒”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季克良對酒廠的擴建、起酒溫度、酒的配調甚至品酒的技巧等一系列問題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在他的指導與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余留芬積極聯系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和貴州盤縣盤興能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參與增資擴股建設,解決了擴建酒廠的資金缺口問題。
巖博酒業增資擴股完成后,以余留芬為代表的村民占股55.10%,其中村集體占股3%,貴州巖博酒業有限公司成為盤縣唯一的村級股份有限公司。
而今,巖博酒業發展為占地面積200畝,主體綜合廠房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新生產線年產將達5000噸的大型企業。全部投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達20億元,解決業320人。2014年9月,巖博酒業旗下生產C、G兩個系列6個種類的清香型白酒在第四屆中國(貴州)酒類博覽會上大放異彩,簽下1000多萬元的訂單,正式標志著小鍋酒走出了貴州。
“巖博酒之所以飲后口生津、不上頭,關鍵是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良的水質和適宜的氣候條件,更得益于制曲工藝的獨特。”2014年11月,季克良再臨巖博,對巖博村酒業的快速發展給予了高度贊揚。
“好干部、能人就是最大的生產力!”余留芬說,因此我們一定要想法設法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將巖博村打造為盤縣一個人才新高地!
2014年以來,巖博村以“聚集人才強村、凝聚人氣興村”為主題,通過建設科技養殖、傳統制酒兩個實習基地和發起“十萬年薪引人才”、“五年培育本土人才”兩個計劃,不斷壯大巖博的人才隊伍,助力巖博高速發展。
楊國,一個曾留學法國的博士,一個曾經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過的“金領”,一個年薪40萬具有“評香師”資格證的36歲青年俊杰,如今卻在巖博酒業領著5000的月薪,干著總經理助理的工作。親戚朋友們頗為費解:楊國究竟在想什么?
原來在2014年10月,巖博酒業在市人才網公開發布招聘信息,剛好對上了學習食品科學工程的楊國的“口味”。
“其實我并不看重職位和薪酬,我更看重的是一個企業的發展前景和對我個人成長的幫助?!睏顕f,“余支書在看到我的簡歷后,親自登門來與我洽談,帶著我去酒廠品嘗了小鍋酒,余支書的誠懇和小鍋酒獨一無二的口味,讓我決意留在了巖博。”
“企業還在起步階段,但我保證,過了試用期,待巖博酒業步入正軌,我們將會把您兒子的報酬提高到年薪40萬?!庇嗔舴覍顕赀~的母親承諾,“而且我們還會為他提供產品開發、實驗場地和經費,幫助他完成科研課題?!?/p>
養了三十年雞,被西安當地人稱為“雞博士”的荊重建,早在2012年就來到了巖博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如今已是合作社的技術骨干。
“現在我的年薪16萬,是原來在老家的兩倍?!鼻G重建的說,“余支書這么信任我,我不僅要養好雞,更要幫她帶出幾個技術人才來。”
“ 在‘雞博士’的指導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我從零基礎到熟練的掌握孵化、疫苗等全套技術,現在養殖場每年開了我8萬塊錢的年薪?!北镜嘏囵B出來的“孵化師”張大現說。
“看看這山勢、地形,我完全能體會到你們創業的艱辛,更是佩服巖博人苦干不苦熬的志氣。”趙克志書記參觀綠殼雞蛋養殖場時的贊美猶在耳畔,余留芬又開始籌謀著“小雞蛋”的“大市場”了。
“每天一枚綠殼蛋,強身美容除病患?!睋治鰴z測:綠殼蛋具有活化腦細胞、增強記憶力的作用,被全國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譽之為“神蛋”。
巖博村歷來有養雞的歷史,但因為規模小、不集中,一直沒有形成很好的經濟效益。2012年,余留芬發現了綠殼雞蛋這一商機,立馬注冊了商標,搶占了市場。同時利用巖博村山高林茂的優勢,實施林下養殖,培育良種綠殼蛋雞。
2013年,余留芬將綠殼雞蛋送進了北京,邀請方圓標志認證集團產品印證有限公司和北京五洲恒通印證有限公司對綠殼雞蛋以及養雞飼料等進行有機論證,將綠殼雞蛋打上“有機”的標簽。
2014年,巖博養殖場綠殼蛋雞種雞規模達到20萬羽,年銷售量達2000萬元,比2013年翻了三番。然而規模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如何規避風險成了余留芬的“心頭患”。
2015年來,余留芬總結出“一村多點、聯合經營”的模式,發展訂單養殖業,以提供種雞、回收雞蛋、統一投放市場的方式,與水城縣、四格鄉、?;l、舊營鄉等7個地區和鄉鎮大小型養殖場達成合作關系,低價銷售雞苗給養殖戶,這樣不僅增強了抵御風險、減小損失能力,而且最大程度讓利于養殖戶,實現合作社和養殖戶的“雙贏”。同時,余留芬高價回收綠殼雞蛋和成品雞,完善網上銷售平臺,起到了擴大輻射帶動圈和銷售面的良好效果。
一年以來,巖博村采用一村多點模式,直接受益的農戶規模上千戶,養殖銷售點從貴州、云南走向全國共9個省。

靚麗的巖博村一角
“趙克志書記離開巖博后,余支書就立即召集咱們巖博村所有的企業負責人開了一個會,對咱們提出了保護環境的要求。”盤縣興農養殖場場長袁惠英說。
“我們要用旅游景區的概念發展產業,讓巖博境內的工廠變花園,村莊變景點。我要讓巖博人過上人在景中游,財在景中聚的美好生活?!庇嗔舴艺f。
2014年,在余留芬的帶領下,巖博村成立了環保促進會,制定了《巖博村環境保護村規民約》,養殖場周邊居民對養殖場有“一票否決權”,企業治污設施必須完善,巖博村人全員參與美麗巖博的“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所有企業的外建筑必須“有模有樣有色有型”,房前屋后必須要“有花有草有樹有景”,公用環境內必須“山清水秀整潔靚麗”。
“咱們巖博酒廠在擴建過程中就充分考慮了美化的問題,預留出大片的空地用于綠化工程,另外還設計了以‘小鍋酒文化’為主題的、具有彝族特色的雕塑。”余留芬和村里的其他企業主說,“這雖然增加了咱們的一部分經濟投入,但能在一個有花香、有鳥鳴的環境里工作,難道不很愜意嗎?”
通過余留芬的倡導和努力,如今的巖博,處處綻新顏,這里空氣清新、風景宜人,森林覆蓋率高達71%;山林間,幢幢白墻青瓦的小樓時隱時現;半山腰,村委會、社區服務站、籃球場、衛生室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鄉土傳統、自然景觀和“鄉村別墅”等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獨特的鄉村山水畫。
(責任編輯/朱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