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縣大河鎮七二村民主法治建設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韋佳妤 鄧萬里
從“治安問題村”到“法治示范村”
——桐梓縣大河鎮七二村民主法治建設紀實
文丨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韋佳妤 鄧萬里
前不久,曾經以“亂”聞名的桐梓縣大河鎮七二村,被國家司法部、民政部聯合授予第六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榮譽稱號。
十月的清晨,桐梓縣大河鎮七二村再一次從黎明中醒來。
站在該村“七十二拐”觀景平臺上鳥瞰,一棟棟黃墻紅瓦鑲嵌的風情小樓、閑庭小院錯落有致,一派和諧之景盡收眼底。
“知法于心,守法于行”——公路邊石壁上的法治宣傳標語,在朝陽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對七二村人而言,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時期那段“亂”史之后,“法”這個字眼,如今顯得尤具分量。
早上6點多,七二村村民趙富義便起床打掃衛生,他經營的“飄香別苑”鄉村旅館,在國慶期間每天爆滿。
“這種日子在以前從沒想過。”趙富義回憶說,小時候,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幸運時能吃上別人家釀酒剩下的酒糟,實在沒吃的時候,連梧桐樹皮都剝下來加工吃過。
戶均不足五畝地,人均不足一畝田,“以前條件惡劣,山坡上毀林開荒種玉米,糧食還是不夠吃。”村民回憶道。
七二村位于桐梓縣城向北21公里,村子因穿村而過的盤山公路而得名,往來川黔的長途貨車從山腳到山頂要繞72彎。該路段被稱為“七十二拐”。
饑寒起盜心,貧窮讓沿路而居的村民打起了“劫”的主意。17歲那年,趙富義和其他村民一樣,開始扒火車、劫貨車,很快成了當地“路霸”。
“我們蹲守在路邊,過往車輛到了‘七十二拐’慢行時,就上去扒貨,然后賣錢。”村民陳東說,村里還沒通電的時候,有的村民家里已經有了電視機等電器。
這條七十二道回拐成了村民的“發財路”。
“剛開始有些村民對攔路劫財還有抵觸情緒,而后看著別人有吃有喝就索性加入其中。”七二村村支書成紹華回憶說,小車打滑請村民幫忙推,每人索要10元錢。“更過分的是,有村民直接把車推到公路邊的地里,索要青苗費。”
依靠“七十二拐”雖然掙到了一些錢,但村民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在1996年的一次“嚴打”專項治理行動中,公安部門在七二村抓捕盜搶車輛和扒劫列車的村民200余人。趙富義被判了8年。
與上個世紀90年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的七二村,茂密的樹林、黃墻紅瓦的農舍、寬闊整潔的水泥道路,錯落有致的小村莊,顯現出一片安靜祥和。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昔日舊貌換新顏,關鍵還得靠經濟發展。
“要富老百姓的腦袋,更要富老百姓的口袋。”桐梓縣司法局黨組成員、依法治理辦主任趙行河說,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其特長”,只有“致富有路、生活富足”,才能真正讓刑釋人員徹底改邪歸正,走上正途。
刑滿釋放后,趙富義在政府帶動下,從一名“混混”變成了自食其力的烤煙農、殺豬匠。
2013年,他得到政府60萬元人民幣貼息貸款,建了一棟2440平方米、四層高的鄉村旅館——“飄香別苑”。
“46間房,1間房兩張床,每張床每個月收入1700元錢,高峰期時還要加張床,1間房1個月要收入5100元,新開張那年就收入了20多萬元。”趙富義把賬算得清清楚楚。
高速路通車后,重慶到桐梓不到兩小時,每到酷暑季節,周邊游客開始進入桐梓境內休閑避暑。退耕還林后的七二村氣候涼爽,空氣清新,再加上公路上的七十二道彎景點,引領七二村以旅游產業增收致富。
2008年,經村委會投票,一致決定成立七二村鄉村旅游協會,并引導村民新建鄉村旅館39家,床位3500余張。如今,發展鄉村旅館已經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僅此一項,全村每年人均收入就可增加2000多元。
“一天五六十元包吃住,客人一住就是兩三個月,村里幾十家農家樂生意越來越火。今年夏季全村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以上,70%以上是回頭客。”成紹華說,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千方百計給百姓找事干,是壯大整個七二村集體經濟的必然選擇。
為幫助村民拓寬增收渠道,當地政府部門還先后組織500人次以上的青壯年學習農業養殖、廚師、電焊工、駕駛員等各種技能,有針對性地引導村民創業就業。
掌握了養殖技術后,發展山羊養殖成了最近兩年七二村帶動農民增收的又一支柱產業。結合森林覆蓋率高達85%、山坡草資源豐富的實際,村支兩委建立起了生態產業滾動發展體系,引導村民發展特色養殖業。
“養殖比起過去的種植劃算太多了,利潤要高很多倍呢。”村民張元琴就是第一批發展起來的養戶,2014年免費領到了50頭種羊,并且當年就見到了收益。
而后她又根據與村支兩委的協議,將繁殖的25頭小羊羔免費送給村里面的貧困戶,帶動大家伙兒一起發展養殖。
依托210國道,村支兩委還引導和鼓勵村民發展交通運輸業。目前,七二村已經組建了一只擁有33輛大中型貨車的長途貨運隊。2014年,從事貨運的村民戶均收入到10余萬元。
如今的七二村,村民年人均收入6800元,全村55%以上村民家庭收入過5萬元。其中,22戶家庭年收入超過10萬元,16戶家庭年收入超過20萬元,更有7戶年收入超過了30萬元。
“村民的收入35%靠發展鄉村旅游、30%靠特色養殖和貨物運輸,其余則靠就近務工。”成邵華表示,同樣是靠路吃路,不同的是,過去村民們是“發路財”,現在是真正走出了一條“發財路”。
前不久,七二村被國家司法部、民政部聯合授予第六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榮譽稱號。
“治安問題突出的七二村是如何實現轉變的呢?”記者問。
“針對七二村突出的社會矛盾和治安狀況,當地黨委政府打起了一場法治持久戰。”桐梓縣司法局普法宣傳干部劉宇說,依靠法治建設為村寨發展保駕護航。
在七二村的“大河鎮民主法治建設陳列室”里,保存著一張幾年前的照片:院壩里圍了一群人,拉著的“大河集中教育維穩,安全及法治培訓會”橫幅格外顯眼,一個干部正起身給坐在凳子上的村民遞上香煙。“這是在村民家門口召開院壩會。”成紹華指著照片介紹道。
2006年,桐梓縣司法局、大河鎮黨委政府以“法治示范村”建設為載體,積極創新方式方法,狠抓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普法教育,引導群眾信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為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和普法教育“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大河鎮黨委政府、七二村村兩委干部入家入戶宣傳普法。
“開會沒人到,宣講沒人聽,貼在村民房門上的法制宣傳單也被撕下。”說起往事,劉宇皺緊了眉頭,“沒辦法,宣傳單被撕掉了只能重新貼;開會沒人來,提上瓜子、花生、糖果,逐家逐戶上門請。”
三斤瓜子兩包煙、一壺老鷹茶、幾條長板凳……院壩會、圈圈會終于辦起來,大伙通過拉家常、擺故事,學法律、講政策。
在春節、春耕、國慶、秋種等重要節日和重要時段,鎮、村干部還進入群眾家中逐戶宣傳,并將宣傳單張貼到農戶家門上,將法律知識送進每家每戶。
2007年,七二村探索實施“四民主兩公開”制度,并健全完善村民會議制度、村民代表大會制度、重大事項聽證制度、便民服務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公路建設、山林承包、退耕還林、宅基地審批等重大事項,交由村民集體討論、共同決策,最大限度地還權于民。
七二村變了,村民之間從上世紀90年代糾紛不斷、互不信任到如今團結和睦、親如一家:2011年春節期間,距離七二村12公里的山頂發生火災,100多個村民趕往現場滅火救災;只有60多戶的大灣村民組,僅用一個半月就完成了1.85公里的通組公路建設……
2007年以來,七二村實現了“零違法、零犯罪、零事故、零上訪,無毒、無黃、無賭、無邪”的目標。
(責任編輯/王遠白)

曾經以“亂”聞名的桐梓縣大河鎮七二村,被國家司法部、民政部聯合授予第六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榮譽稱號。圖為七二村一角。(朱 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