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黃 偉
律己為先 守好立身從政底線
文丨黃 偉
“嚴以律己”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也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為政之基。踐行“三嚴三實”,必須心放正、路走正、事做正,真正做到做人守規則、發展守規律、政治守規矩。
作為一名縣(市)委書記,當以“嚴以律己”而始,通過示范帶動、以上率下,切實把專題教育激發出來的政治熱情和思想覺悟轉化為勤以履職、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式,創新工作方法,為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縣委書記提出的要求中,旗幟鮮明地把“心中有黨”和“做政治的明白人”放在首位,這是縣委書記嚴以律己、履職盡責的首要前提。
守做人規則,做好人。要想做好官須先做好人,人品人格比官職官位更重要。做好人,就要保持定力、守好規則、潔身自好,增強自身“免疫力”,不隨波逐流、不跟風趕浪,從潛意識中樹立起不被潛規則拉下水、拖上船的防線。作為受黨教育和培養多年的黨員領導干部,更應該算好人生的政治、經濟、名譽、家庭、親情、自由、健康七筆帳,“見不賢而內省”,“濯清漣而不妖”,像蓮花一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始終堅守做人做事底線,始終做到不越“雷池”、不亂“章法”,在思想上不越界、工作上不越線、生活上不越軌。
守發展規律,干好事。發展是硬道理,但違背規律硬發展就是沒道理。領導干部為官一任,主政一方,無不以推動發展為己任。經濟社會發展皆有其自身規律,若是違背規律,一味蠻干,往往會適得其反。福泉當前的發展現狀,是資源有加工但欠精深、工業有基礎但欠強大、文化有底蘊但欠挖掘、旅游有潛力但欠開發,而在全省全州競相發展的大環境下,又面臨著前有標兵跑得快、后有追兵跟得緊的情況。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要想克服經濟下行的壓力,突破結構調整的陣痛,保持“兩位數”速度的增長,既不能畏手畏腳不作為懶政怠政,也不能急功近利亂作為庸政亂政。
守政治規矩,當好官。在筆者看來,所謂守政治規矩,就是要政治方向正確、政治立場堅定、政治言論謹慎、政治行為規范。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縣(市)委書記要想當好這個“七品芝麻官”,守好政治規矩,就得要扮演好幾種角色:一要甘做“苦行僧”。在規矩面前,要有一種“朝圣者”的心態,心有敬畏,常懷戒懼,才能將規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二要能做“打鐵匠”。做到“自身硬”的同時,更要敢于掄鐵錘、下重錘,對違反規矩者重拳出擊加以整治,確保隊伍的純潔和先進。三要會做“領頭雁”。要以自身言行去影響和帶動班子及成員一起守紀律、講規矩、不“任性”,慎獨、慎初、慎微、慎行,確保忠誠、干凈、擔當。
心中有民,是心中有黨的自然延續,是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重要前提。只有“心中有民”,才會去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疾苦,才能感受到肩上的責任,才能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往往處在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這一關鍵環節的重要節點上,必須懂得“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的道理,這樣才能凝聚民心、匯聚民力,從根本上贏得群眾支持。
心系群眾,做全心為民的好公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想得民心,關鍵在于解民憂、謀民利、化民怨。只有設身處地處處為群眾,將心比心時時想群眾,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研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和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上,集中精力抓好實體經濟,全心全意助民增收致富,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服務群眾,做親民愛民的好干部。如果說貪污腐敗是“致命傷”,那么懶政怠政就是“慢性病”。因此,做官不妨學學“老中醫”,開展工作時多一些“望、聞、問、切”,多觀人間疾苦、常聽群眾呼聲、勤問百姓冷暖,切準發展脈搏、廣施惠民之政、常謀發展之策,努力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讓群眾得到實惠、感到滿意。
敬畏群眾,做人民滿意的好領導。敬畏群眾不是指“怕群眾”“躲群眾”,而是認可群眾的首創精神,敬仰群眾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只有心懷這樣的敬畏,我們在用權和施政時,才會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群眾才會講真話、說實話,我們才聽得到真實的民生民情,思路和決策才能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反之,如果黨員領導干部無敬民之心,就會在群眾面前“無畏”,進一步就會“無戒”,失民心就在所難免了。因此可以說,敬畏人民,是一種施政的智慧,也是“心中有民”的最好注解。
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要求,要想實現福泉發展速度、增量、質量的有機統一,必須要走出一條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的新路。
在創新發展方面,為致力解決福泉當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經濟結構不優、發展質量不高等突出問題,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系統科學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在繼承和創新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建設“小康福泉、綠色福泉、平安福泉、古城福泉、智慧福泉”的發展目標。小康福泉是目標、平安福泉是保障、綠色福泉是基礎、古城福泉是推手、智慧福泉是助力,“五個福泉”共同構成了推動福泉發展的系統工程。這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央、省、州決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更是引領福泉科學發展、轉型跨越的戰略抉擇。
在轉型發展方面,福泉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雖然借助磷及磷化工產業實現了較快發展,但自然環境污染、礦群矛盾等問題突出。隨著磷礦資源的日益消耗,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勢在必行。為此,我們明確將2015年作為“文化旅游建設年”,以打造古城文化旅游景區為龍頭,深入挖掘“一城一山一峽谷,一神一仙一福地”文化內涵(一城:古城垣,一山:福泉山,一峽谷:灑金谷,一神:沈萬三,一仙:張三豐,一福地:福泉),認真做好景區、山水、文化三篇文章,不斷放大福文化、三豐文化、古城文化等文化效應,努力將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撐后續發展的支柱產業,助推福泉提速轉型發展。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以黨紀國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并約束他人,養成尊法用法的良好習慣,用法治思維、法治理念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
以德為戒,用人格力量帶好班子。要當好一名領導干部,帶好一個班子,首先要具備高尚的品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廉政勤政,從己做起;擔當擔責,從己做起。作為領導干部,良好的品德修養形成的非權力影響力很多時候比權力影響力更有效、更持久、更令人信服。街亭失守,諸葛亮不是把馬謖當作“替罪羊”一殺了之,而是主動擔責,自貶三級,使得軍心大振,就是德的力量。
以紀為戒,用黨員標準要求班子。中央明確,黨紀要嚴于國法,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在現實之中,仍有一些黨員干部認為,生活中很多“人情往來”的小事算不得什么,沒有必要過于嚴苛。但須知“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有多少干部就是從一頓應酬飯、幾張購物卡開始,漸漸滑向了貪污腐敗的深淵。對黨員干部來說,在如何對待權力、利益的問題上,從來就沒有小事,只有謹記萬事皆有初,堅決守住防線,才能讓“病毒”無機可乘。作為班子的帶頭人,更要切實擔負起提醒教育的職責,正確引導、嚴格要求,在關鍵的時刻敲響警鐘,甚至是當頭棒喝,這才是對干部的真正愛護。
以法為戒,用法律準繩約束班子。帶好一個班子,必須要以法律法規為準繩,以政策規章為依據。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學法積極性不高、守法意識不強、用法能力不足,導致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個別黨員干部還有“上級說了算”的慣性思維,寧可按照領導的指示辦,也不按法律的規定做。作為“一把手”,必須要嚴格按照法治的要求,約束班子,推動工作,堅持在法定范圍內行使權力、履行責任,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確保權力始終運行在法治軌道上。(
作者系黔南州委常委、福泉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任廷會)

2015年6月29日,黃偉(右)在仙橋鄉看望困難黨員。(作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