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 楊海燕 羅厚裕 姚 磊 張 欣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文葉飛
聽簫聲笛韻 品侗家風情
——玉屏紀念簫笛金獎百年暨“相約茶花泉”文化活動周剪影
文丨圖 楊海燕 羅厚裕 姚 磊 張 欣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文葉飛
玉屏簫笛金獎百年暨“相約茶花泉”文化活動周旨在回顧玉屏簫笛的光輝歷程,展示玉屏簫笛文化、侗族文化及“茶花泉”景區建設成果。
金秋十月,百里侗鄉油茶花開,舞陽河畔簫笛傳情。10月4日至8日,玉屏侗族自治縣紀念玉屏簫笛榮獲巴拿馬國際金獎百年暨“相約茶花泉”侗族民俗文化風情展示活動在AAA級茶花泉景區舉行。淳樸善誠、熱情好客的侗家兒女斟滿米酒,吹響迎賓號角,以豐富濃郁的侗族風情文化向四海賓朋表達敬意,送上祝福。
活動期間,簫笛制作及演奏展示、風光風情攝影、特色美食展示等,讓來自韓國、日本、英國及全國各地的游人一邊品味侗家美食,一邊領略人文風情,流連忘返。
本次活動由中國音樂學院、銅仁市委宣傳部主辦,玉屏侗族自治縣委、玉屏侗族自治縣政府、中國簫笛藝術研究中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等單位承辦。中國音樂學院院長趙塔里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馬文輝,銅仁市委副書記、市政府代理市長陳晏,銅仁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婕,市委常委、銅仁軍分區司令歐陽青,銅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同光,銅仁市政協副主席王能軍、楊曉敏出席活動。

侗家長號、攔門酒歡迎游客。
活動吸引了日、韓、英、美、新加坡等國的90多位簫笛專家參與,大家同臺獻藝,共話發展。活動還吸引120余位客商前來尋找發展商機,積極推動玉屏經濟社會發展。
玉屏侗族自治縣是貴州“東聯”發展戰略的“橋頭堡”,素有“黔楚咽喉”、“黔東門戶”之稱,是全國五個之一、貴州省唯一的侗族自治縣,享有“中國簫笛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侗族文化藝術之鄉”美譽。
玉屏簫笛始制于明代萬歷年間,是傳統手工簫笛的典型代表,歷史上曾作為貢品向朝廷進貢,1913年在英國倫敦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獲得銀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開通而設的太平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1990年,玉屏被文化部授予“中國簫笛之鄉”美譽。2006年,玉屏簫笛制作工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0年來,玉屏緊緊圍繞這塊金字招牌,不斷創新,對簫笛文化符號進行包裝、傳承、推介,謀求科學發展之路。通過活動推介、科技研發,不斷提高玉屏簫笛的市場競爭力及文化魅力。為傳承和發展簫笛文化,玉屏于2007年正式啟動簫笛人才培訓基地、原材料基地、生產基地“三大基地”建設工作。同時實施“簫笛文化進校園”工程,出臺優惠政策吸納專業人才助力簫笛產業發展,建成全國首家簫笛博物館等。
玉屏簫笛金獎百年暨“相約茶花泉”文化活動周旨在回顧玉屏簫笛的光輝歷程,展示“茶花泉”景區的自然風光及侗族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展示玉屏簫笛文化、侗族文化、“茶花泉”景區建設成果,讓外界發現玉屏、了解玉屏、熱愛玉屏。各方來賓在屏山玉水間品簫聲笛韻,看漫山茶花,醉侗家風情,度過一個不一樣的國慶佳節。
活動期間,依托“中國簫笛之鄉”文化品牌,玉屏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玉屏)國際簫笛制作大賽、第二屆中國西南地區簫笛演奏大賽、簫笛音樂會、簫笛學術研討會等。同時,圍繞“油茶”文化主題,在“茶花泉現代農業園區”舉辦了侗族民俗文化展示活動、2015貴州·玉屏“相約茶花泉”山地自行車邀請賽等。
特有的人文資源、產業資源,吸引了各界客商前來投資。活動期間舉辦的招商引資項目推介及簽約會,為加快玉屏發展、擦亮玉屏名片推波助瀾。
(責任編輯/哈文麗)

熱情美麗的侗家人在茶花泉農業觀光體驗景區向外賓奉上香甜米酒,唱起悠揚酒歌。

“簫笛五彩展玉屏”專場音樂會共奏侗鄉人民拼搏奮進、開拓創新,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健康發展的新樂章。